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国产在线啪,不卡中文字幕在线观看,青青色在线视频,久久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a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業英語 » 專業詞匯 » 正文

CXG_072c 分析術語指南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8-06  來源:食品翻譯中心
核心提示:分析和抽樣法典委員會(CCMAS)已經同意通過了食品法典委員會和政府使用的分析術語,其中許多術語已包含在法典的程序手冊 (Codex Procedural Manual)中。多數情況下程序手冊中的術語是在基本層次結構上隨著時間而不斷修改和完善的,且其文本可追溯至如ISO 3534、GUM(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指南)、VIM(計量學的基本和通用屬于的國際詞匯)、IUPAC橙皮書中或者被法典采納的其他國際標準。國際標準中最初采用的新版本術語定義可以在更新保存的原始程序手冊中找到。對于在最初的程序手冊中另外增加的

國際食品法典
分析術語指南
CAC/GL 72-2009
CAC/GL 72-2009 1

   CXG_072c 分析術語指南.pdf

1 前言
分析和抽樣法典委員會(CCMAS)已經同意通過了食品法典委員會和政府使用的分析術語,其中許多術語已包含在法典的程序手冊 (Codex Procedural Manual)中。多數情況下程序手冊中的術語是在基本層次結構上隨著時間而不斷修改和完善的,且其文本可追溯至如ISO 3534、GUM(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指南)、VIM(計量學的基本和通用屬于的國際詞匯)、IUPAC橙皮書中或者被法典采納的其他國際標準。國際標準中最初采用的新版本術語定義可以在更新保存的原始程序手冊中找到。對于在最初的程序手冊中另外增加的術語,也盡量保持現有術語與新術語概念上的連續性和相關性。現將這些術語以及已經被法典采納的特定國際協議和指南中的術語列出。

2 分析術語
下一部分將給出分析術語的定義。
準確度 Accuracy
分析物 Analyte
適用性 Applicability
偏差 Bias
校準(校正) Calibration
有證標準物質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約定量值 Conventional quantity value
臨界值 Critical value
定義(經驗)分析方法 Defining (Empirical) method of analysis
誤差 Error
擴展測量不確定度 Expanded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適合性 Fitness for purpose
Horwit 比HorRat
實驗室間研究 Inter-laboratory study
實驗室性能(能力)研究 Laboratory performance (Proficiency) study
檢測限 Limit of detection
定量限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線性 Linearity
材料認證研究 Material certification study
被測變量 Measurand
測量方法 Measurement method
測量程序 Measurement procedure
測量不確定度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方法性能研究 Method-performance study
計量溯源性 Metrological Traceability
異常值 Outlier
精密度 Precision
質量保證 Quality assurance
合理分析方法 Rational method of analysis
回收率/回收率因素 Recovery/recovery factors
參考物質 Reference material
參考值 Reference value
重復性(再現性) Repeatability (Reproducibility)
重復性條件 Repeatability conditions
重復性(再現性)限 Repeatability (Reproducibility) limit
重復性(再現性)標準偏差 Repeatability (Reproducibility) standard deviation
重復性(再現性)相對標準偏差 Repeatability (Reproducibility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再現性條件 Reproducibility conditions
結果 Result
抗干擾性 (耐受性) Robustness (ruggedness)
選擇性 Selectivity
靈敏度 Sensitivity
示蹤物 Surrogate
系統誤差 Systematic error
正確度 Trueness
真值 True value
確證(確認)范圍 Validated range
確證(確認)試驗方法 Validated Test Method
確證(確認) Validation
驗證 Verification

3 分析術語定義
準確度:測試值或測量值與其真值間的一致程度。
注: 術語準確度應用在一系列測試或測量結果時,包括了隨機組分和系統誤差或者偏差組分。
當應用在測試方法時,術語準確度指的是正確度和精密度。
參考: ISO Standard 3534-2: Vocabulary and Symbols Part 2:Applied Statistics, ISO, Geneva, 2006. ISO Standard 5725-1: Accuracy (trueness and precision)
分析物: 樣品中待測或待確定的化學物質。
注: 本定義不適用于分子生物學分析方法。
參考: Codex Guidelines on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in Residue Analysis (CAC/GL 40-1993)
適用性:指滿足分析物、基質和含量要求的分析方法。
注: 除了要聲明組分中每個因子都達到滿意的適用范圍以外,聲明也應包含對某些分析物或者特定的基質和情況的不適用性。
參考: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Procedural Manual, 17th Edition, 2007
偏差: 期望的測試結果或測量值與真值之間的差異。在實際應用中傳統量值(VIM, 2007)可以代替真值。
注: 偏差是總的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的比較。導致偏差的可能有一個或多個系統誤差組分。偏差值越大,公認參考值的系統誤差越大。
測量儀器的偏差通常是以多次重復測量某個量的誤差表示。誤差指示是:測量儀器的指示值減去相應輸入值的真值。
期望值指的是一個隨機變量的期望值,如分配值或長期平均水平{ISO 5725-1}。
參考: ISO Standard 3534-2: Vocabulary and Symbols Part 2:Applied Statistics, ISO, Geneva, 2006
校準(校正): 是建立測量值與參考標準值之間關聯并由此確定待測樣品中量值的過程。第一步是在規定的條件下,確定由測量標準提供的量值與相應示值之間的關系,第二步是利用此信息確定從示值獲得測量結果的關系,測量標準提供的量值及測量系統的示值都是具有測量不確定度的。
注: 校準可以用聲明、校準函數、校準圖、校準曲線或校準表格的形式來表示。在某些情況下,它可以包括對測量不確定度示值的修正,加修正值或乘修正因子。
校準不應與測量系統的調整及常被錯誤地稱為“自校準”以及檢定相混淆。
通常情況下,上述定義中的第一步即被視為校準。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有證標準物質 (CRM): 附有由權威機構出具證書,并使用有效的程序提供一個或多個指定的特征值及其測量不確定性和溯源性的標準物質。
注: 文件要以證書的形式出具 (見 ISO 指南 30:1992)。
應給出制備及證明標準物質的程序,如ISO指南34和ISO指南35。
在此定義中,“不確定度”包括了“測量不確定度”和標稱特性值的“不確定度”兩個含義,這樣做是為了一致和連貫。“溯源性”既包含了量值的“計量溯源性”也包含“標稱特性值的溯源性”。
有證參考物質的特定量值要求具有測量不確定度的計量溯源性{認證和質量保證,2006}。
ISO/REMCO 有類似定義 {認證和質量保證, 2006},但是對于量和標稱特性使用了不同的修飾詞,分別為metrological和metrologically。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New definitions on reference materials, 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10:576-578, 2006
約定量值: 對給定的量值進行修訂而得到的量值。
注: 術語約定真值有時候也用于此概念,但并不鼓勵其使用。有時約定量值也是真值的估計值。
約定量值通常被公認為具有很小的測量不確定度,可以認為是零。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臨界值 (LC): 在給定的檢驗水平下,凈濃度或含量的值超過了某個水平,而導致分析物中的待測物的濃度或含量超過了空白對照中的值。定義如下:
Pr (>LC | L=0) ≤α
其中 表示估計值,L表示期望值或真值,LC 表示臨界值。
注:
臨界值的定義對于定義檢測限(LOD)有重要意義。
臨界值Lc由下式表示
LC = t1-ανso,
其中 t1-αν指的是建立在自由度為ν,置信區間為1-α 時的單邊學生 t 檢驗, so 表示樣本標準偏差。
如果 L是已知方差的正態分布,如自由度ν = ∞,置信區間α為 0.05,則臨界值LC = 1.645so.
低于臨界值LC被定義為“未檢出”,但并不表示待測物質不存在,不推薦在報告中寫結果為“0”或者< LOD, 而應在報告注明估計值以及其不確定度。
參考: ISO Standard 11843: Capability of Detection-1, ISO, Geneva, 1997
Nomenclature in evaluation of analytical methods, IUPAC, 1995
定義(經驗)分析方法:指可以得到測量值的結果的一系列程序和步驟。
注: 經驗方法常用于合理方法無法涵蓋時的場合。
通常經驗方法的偏差為零。
參考: Harmonised guidelines for single-laboratory validation of methods of analysis, 2002
誤差: 測得的量值減去參考量值。
注: 測量誤差的概念應用在兩種情況:當涉及存在單個參考量值時,如果用測量不確定度可以忽略不計的測量標準進行校準,或如果約定量值是給定的,這種情況下測量誤差是未知的。如果假設被測量使用唯一的真值或范圍可忽略的一組真值表征,在這種情況下,測量誤差是未知的。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擴展測量不確定度: 合成標準不確定度與一個大于1的數字因子的乘積。
注: 該因子取決于測量模型中輸出量概率分布類型及所選取的包含概率。
擴展測量不確定度也被定義為擴展不確定度 (expanded uncertainty)。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適合性: 用來表示測量產生的數據使用戶在技術和管理水平上作出正確決策的程度。
參考: Eurachem Guide: The fitness for purpose of analytical methods: A laboratory guide to method validation and related topics, 1998
Horwitz比: 由Horwitz方程計算出來的可以表示再現性相對標準偏差的比值,
預測相對標準偏差(PRSD)R =2C-0.15:
HorRat(R) = RSDR/PRSDR ,
HorRat(r) = RSDr/PRSDR
其中 C 表示濃度的質量分數(分子和分母用相同單位表示)。
注: Horwitz比表示的是大量的化學分析方法中的方法性能。
正常值在0.5~2之間,為了驗證正確的PRSD值,濃度為10-6時,PRSDR值為16 %。
如果在實驗室間研究,Horwitz比的正常范圍在0.3~1.3,濃度低于0.12 mg/kg時,PRSD應為22%(The Analyst, 2000)。
參考: A simple method for evaluating data from an inter-laboratory study, J AOAC, 81(6):1257-1265, 1998 Recent trends in inter-laboratory precision at ppb and sub-ppb concentrations in relation to fitness for purpose criteria in proficiency testing, The Analyst, 125:385-386, 2000
實驗室間研究: 在實驗室可控條件下,幾個實驗室測量均勻、穩定的物質的一個或多個試樣的量或特性,其結果編入同一報告的研究。
注: 參與研究的實驗室數量越多,結果的統計參數可信度就越高。IUPAC-1987協議(Pure & Appl,Chem.,66,1903-1911(1994))要求至少有八個實驗室來參與方法驗證研究。
參考: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Procedural Manual, 17 Edition, 2007
實驗室性能(能力)研究: 實驗室間研究指的是由多家實驗室對給定物質樣品各自獨立地開展一個或多個量的系列測量活動,每個實驗室所用的樣本或者采用的方法都應該是穩定的。報告的結果與其他實驗室或者已知及指定參考值相比,通常用來提高實驗室的檢測能力。
注: 實驗室能力研究可以用來支持實驗室的認證或者檢驗能力。如果研究是由某種在參與實驗室管理控制組織進行組織,認證,法規或合同的方法,可以指定或者選擇可能僅限于一個認可或等效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單一的測試樣品不足以判斷實驗室能力。
實驗室能力研究可以用來選擇在實驗室能力研究中可行的分析方法。如果所有的實驗室或者大多數的實驗室都使用相同的方法,那么此研究就可以作為方法水平研究,其中測試樣本涵蓋了分析物的所有濃度范圍。
不同實驗室指的是擁有獨立設備、儀器、校準材料的獨立實驗室。
參考: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Procedural Manual, 17 Edition, 2007
檢測限 (LOD): 特定的方法在給定的置信度內可以從樣本中研究待測物大于空白中的濃度或者量時的值。定義如下:
Pr (≤LC | L=LOD) = β
其中 是估算值,L是期望值或真值,LC 為臨界值。
注: 檢測限由下式表示,
LOD ≈ 2t1-ανσo [其中 α = β],
其中 t1-αν是自由度為ν,置信區間為1-α的單邊學生t檢驗,σo 為真值或期望值的標準偏差。
LOD = 3.29 σo,當對照樣品中平均不確定度可以忽略時,α = β = 0.05,L 一般被定義為已知常數方差。然而
LOD不僅僅簡單的定義為純溶液背景值中一個固定的常數乘以標準偏差 (e.g. 3, 6, etc.),這樣做是極大的誤導。正確計算LOD時必須考慮自由度,α 和 β,以及分析物濃度、基質效應和雜質對L的影響。
這個定義對于在實時檢測PCR中應用的非正態分布和異方差分布(如計數(泊松))實例中應考慮的例外情況提供了一個基礎。
指定測量步驟很有必要,因為分布、標準偏差和空白在不同的測量過程中可能會有顯著的不同。
在檢測限水平時,采用特定基質、指定方法在一定合理或已經確定的可置信水平內可以得到陽性檢出的結果。
參考: ISO Standard 11843: Capability of Detection-1, ISO, Geneva, 1997
Nomenclature in evaluation of analytical methods, IUPAC, 1995
Guidance document on pesticide residue analytical methods,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7
定量限 (LOQ): 用來表示方法性能的參數,用以表述單個或者定量值,具有指定的相對標準偏差在10%或6%。定義如下:
LOQ = kQ Q, kQ = 1/RSDQ
其中 LOQ 為定量限,Q為標準偏差,kQ為RSD的倒數。(估計值σ的準確RSD是在自由度ν為1/ √2ν時。)
注:
如果σ是已知常數,則Q = σo,因為估計量的標準偏差是獨立的濃度,kQ 用10%代替:
LOQ = (10 * Q) = 10 σo
此時,LOQ 是LOD的3.04倍,正態分布中 α = β = 0.05
在定量限水平時,采用特定基質、指定方法在一定合理或已經確定的可置信水平內可以得到陽性檢出的結果。
該定義對于在實時檢測PCR中應用的非正態分布和異方差分布(如計數(泊松))實例中應考慮的例外情況提供了理論基礎。
參考: Nomenclature in evaluation of analytical methods, IUPAC, 1995
Guidance document on pesticide residue analytical methods,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7
線性: 表述分析方法在一定范圍內,提供儀器響應或結果與實驗室樣品中分析物量的能力。一般是用先前驗證的數學公式來表示,線性范圍是指試驗的濃度在線性校正模型的應用在一個可接受的不確定性范圍內。
參考: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Procedural Manual, 17th Edition, 2007
材料認證研究: 指采用標準物質,對含有基質的對照品進行定值,以便采用這些基質標準對照品進行方法研究,或者實驗室比對。
注: 材料認證實驗研究指的是采用選定的方法來測定待測的參考物質,盡大可能的提供待測物濃度或性質的最小
偏差,和最小的相關不確定性。
參考: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Procedural Manual, 17th Edition, 2007
被測量: 待測量的量
注: 被測量的技術規范要求知道量的種類、帶有量的現象、物體或者物質的狀態的描述,包括有關的成分和化學含量的名稱。
在化學中,物質或化合物的“分析”或名稱,有時被用來稱為被測量,這種用法是不正確的,因為這些術語未涉及到量。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測量方法: 對測量所用的操作的邏輯性安排的一般性描述。
注: 測量方法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述,例如:替代測量法,微差測量法,零位測量法,直接測量法,間接測量法。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測量程序: 根據一種或多種測量原理以及給定的測量方法,在測量模型和獲得測量結果所需計算的基礎上,對被測量所作的詳細描述。
注: 測量程序通常要寫成充分而詳盡的文件,以便操作者能夠進行測量。
測量程序可以包括有關目標測量不確定度的陳述。
測量程序有時被稱為標準操作規程,縮寫為SOP。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2008
測量不確定度: 根據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賦予被測量的量值分散性的非負參數。
注: 測量不確定度包括由系統影響引起的分量,例如與修正量和測量標準所賦量值有關的分量以及定義的不確定度。有時對估計的系統影響未作修正,而是當作不確定度分量處理。
此參數可以是諸如稱為標準測量不確定度的標準偏差(或其特定的倍數),或者是說明了包含概率的區間的半寬度。
測量不確定度一般由若干個分量組成,其中一些分量可以根據一系列測量的測量值的統計分布按不確定的A類評定進行評定,并用實驗標準差表征,而另一些分量則可根據經驗或其他信息假設的概率密度函數按測量不確定度的B類評定進行評定,也用標準差表征。
總之,對于給定的信息,測量不確定度是一個與測量結果有關的參數,對結果進行修正即是對相關不確定度進行修正。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2008
方法性能研究: 在實驗室間研究中,所有的實驗室都遵循相同的書面協議,使用相同的測試方法來測量相同的一系列測試樣本。報告的結果用來估算方法的性能特征。通常這些性征指的是實驗室間和實驗室內的精密度,必要時,也包括其他相關特征如系統誤差、回收率、內部質量控制參數、靈敏度、定量限和適用性。
注: 在此類分析量的研究中使用的材料通常是可以代表在實際應用中的物質,如基質、測試組份的量、干擾組分以及影響。
此研究中實驗室的數量、測試樣本的數量、測試的量以及其它細節都應在研究手冊中注明。部分研究方案是進行分析時的書面操作流程。
此類研究最重要的特性是必須遵循相同的書面協議和準確的測試方法。
幾種方法可以采用相同的測試材料進行比較。如果所有的實驗室都使用相同系列的實驗方法,且每種方法都有單獨的統計分析研究,此研究就成為一系列的方法優化研究。此類的研究也可以定義為方法對比研究。
參考: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Procedural Manual, 17th Edition, 2007
計量溯源性: 測量結果通過文件規定的不間斷的校準鏈將其與規定的參照對象聯系起來的特性,每個鏈接點均對
測量不確定度有貢獻。
注:本定義中,參照對象可以定義為通過實際實現的測量單位,或包括無序量的測量單位的測量程序,或測量標準。 計量溯源性要求建立校準登記關系。
參照對象的技術規范必須包含其用于確定校準等級關系時間,以及關于參照對象的其他有關計量信息,比如在校準等級關系中什么時候實施第一次校準。
對于在測量模型中具有一個以上輸入量的測量,每個輸入量值本身應該是計量溯源的,并且校準等級關系可以形成一個分支結構或框架。為每個輸入值建立計量溯源性所做的努力應該是與測量結果的貢獻相適應的。
測量結果的計量溯源性并不保證測量不確定度對給定目的是適當的,也不保證沒有錯誤。
如果兩個測量標準之間的比較是用來核查,及必要時用于對量值進行修正,以及對其中一個測量標準賦予測量不確定度時,則測量標準間的比較可以看作是一種校準。
國際實驗室認可組織ILAC認為確認計量溯源性的要素是向國際測量標準或國家測量標準的不間斷的溯源鏈,形成文件測量程序、認可的技術能力、向國際單位SI的計量溯源性及校準間隔。 (見 ILAC P-10: 2002)
縮寫詞“溯源性”有時是指“計量溯源性”,也有時用于其他概念,諸如樣本可追溯性、文件可追溯性、儀器可追溯性或材料溯源性等,其含義是指某項目的歷程(軌跡)。因此,為了避免混淆,最好使用術語“計量溯源性”全稱。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Harmonized guidelines for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laboratories, 1995
ILAC P-10, 2002
異常值: 與本系列中其他結果不一致的一組結果值。
注:
下面的練習用于推薦處理異常值。
a) Cochran’s或Grubb’s檢驗被用來判斷離群值或異常值:
- 如果測試的統計量小于或等于臨界值的5 %,則此項目的測試被認為是正確的;
- 如果測試的統計量大于臨界值的5 %或小于等于臨界值的1 %,則此項目的測試被認為是離群,用一個星號標示;
- 如果測試的統計量大于臨界值的1 %,則此項目被認為是統計一場,用兩個星號標示。
b) 其次是調查離群值或統計的異常值是否可以用技術誤差來解釋,如:
- 遺漏的測量程序,
- 錯誤的計算,
- 記錄測試結果時的筆誤,
- 錯誤樣本的分析。
當誤差來自記錄或計算時,可疑值應用正確值來代替;當誤差來自錯誤的分析樣本時,結果應用正確值來代替。這些校正步驟做完以后,應通過對離群值或異常值重復測試對其取代。如果對技術誤差的解釋證明可疑的測試結果是不可替代的,那么此值應被認為是真正的異常值,不屬于實驗結論。
c) 當任何離群值或異常值仍然沒有解釋或者拒絕為屬于一個邊遠實驗室,離群值被認為是正確項目而保留,否則將被視為異常值而舍棄,除非有很好的統計學理由決定保留他們。
參考: ISO Standard 5725-1: Accuracy (trueness and precision) of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esults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and definitions, ISO, Geneva, 1994
ISO Standard 5725-2: Accuracy (trueness and precision) of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esults Part 2: Bas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a standard measurement method, ISO,Geneva, 1994
精密度: 在規定的條件下,獨立的測試或測量結果的一致程度。
注: 精密度只取決于隨機誤差的分布,與真值或指定值無關。
測量精密度通常用不精密程度和測試結果的標準偏差來計算,精密度越低,標準偏差越大。
精密度的測量取決于規定的測試條件。重復性和再現性條件是在極端條件下的特殊集合。
兩個極端條件下的中間狀態也可以想到,當實驗室內一個或多個因素允許變化時(如實驗室間操作者、使用的儀器、使用的儀器校準、環境、溶劑批次、測量之間時間間隔),特定條件下是有用的。
精密度通常用標準偏差來表示。
參考: ISO Standard 3534-2: Vocabulary and Symbols Part 2: Applied Statistics, ISO, Geneva, 2006
ISO Standard 5725-3:Accuracy (trueness and precision) of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esults Part 3: Intermediate measures of the precision of a standard measurement method, ISO, Geneva, 1994
質量保證: 所有的計劃和統計行為都為分析結果可以滿足量的要求提供必要的保證。
參考: Harmonized guidelines for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laboratories, 1995
合理分析方法: 對于特定的化合物或分析物的確定,可能有幾個可用的等效分析方法。
參考: Harmonized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recovery information in analytical measurement, 1998
ISO/IEC Guide 17025:2005: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calibration and testing laboratories, ISO, Geneva, 2005
回收率/回收因子: 加入或添加到測試樣本中的分析物的量反應在測量結果中的比例。
注: 回收率是由公式R = Cobs / Cref 計算,由通過分析方法過程得到的Cobs ,即觀察到的濃度或量,除以分析物中含有的參考物的量Cref 。
Cref 表示: (a) 參照物的確認的值, (b) 由明確的方法測量, (c) 定義為添加或 (d) 邊界回收.
回收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將待測分析物從一個復雜的基質中轉移到一個簡單溶液里的解決方法,在此過程中減少可預期的損失。
參考: Harmonized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recovery information in analytical measurement, 1998
Use of the terms “recovery” and “apparent recovery” in analytical procedures, 2002
標準物質: 一種或幾種特性足夠均勻并很好地確定了的物質。主要用于分析質量控制、新方法的建立、測量系統刻度、實驗室間比對分析或直接用作分析標準。
注: 標稱特性檢查提供標稱特性值和相關的不確定性。該不確定度不是測量不確定度。
賦予量值或未賦予量值的標準物質都可用于測量精密度控制,但只有賦予量值的標準物質才能用于校準或測量正確度控制。
有些標準物質所附量值計量學上溯源至國際單位制以外的測量單位。在一個特定測量中,給定標準物質只能用于校準或質量保證之一。
標準物質說明書應包括物質的追溯性,指明其來源和加工過程。{認證和質量保證, 2006}
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物質委員會(ISO/REMCO)有類似的定義,但是用術語“測量過程”來意指檢查,它包含了量的測量和標稱特性的檢查。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New definitions on reference materials, Accred. Qual. Assur., 10:576-578, 2006
標準值:用來和相同種類量值相比較的量值。
注: 標準值可以是被測量的真實量值,在這種情況下,該值是未知的。也可以是一個約定量值,在這種情況下,該值是已知的。
一個標準量值和聯合測量不確定度通常用來作為:
a) 一個物質如有證標準物質
b) 一個測量程序標準
c) 一個測量標準的比較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重復性(再現性): 在重復性(再現性)測量條件下的測量精密度。
參考: ISO 3534-1 Statistics, vocabulary and symbols-Part 1: Probability and general statistical terms, ISO, 1993
ISO Standard 78-2: Chemistry – Layouts for Standards – Part 2: Methods of Chemical Analysis, 1999)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Procedural Manual, 17th Edition, 2007
AOAC International methods committee guidelines for valid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food microbiological 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 2002.
重復性條件: 為獲得獨立測試/測量結果,由同一操作員按相同的方法,使用相同的測試或測量儀器,在短時間間隔內對同一測試/測量的觀測條件。
注: 重復性條件包括:相同的測量程序或測試方法、同一操作者、同一條件下使用的同一測量或測試儀器、同一地點和短時間間隔內的重復。
參考: ISO Standard 3534-2: Vocabulary and Symbols Part 2: Applied Statistics, ISO, Geneva, 2006
重復性(再現性)限: 代表了在重復性(再現性)條件下一系列的測試或測量結果的數值,兩個測試結果的絕對差小于或等于此數的概率為95%。
注: 用符號r [R]來表示。{ISO 3534-2}
當在重復性(再現性)條件下得到的兩個單獨測試結果相比應該在重復性(再現性)范圍內,r [R] = 2.8σr[R]. {ISO 5725-6, 4.1.4}。
當一組測量值用來表示重復性(再現性)限時(現在被稱為臨界差),需要應用到更復雜的公式,見ISO 5725-6: 1994, 4.2.1 和4.2.2。
參考: ISO Standard 3534-2: Vocabulary and Symbols Part 2: Applied Statistics, ISO, Geneva, 2006
ISO 5725-6 “Accuracy (trueness and precision) of a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esults—Part 6: Use in practice of accuracy value”, ISO, 1994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Procedural Manual, 17th Edition, 2007
重復性(再現性)標準偏差: 在重復性(再現性)條件下測試或測量結果的標準偏差。
注: 是用來衡量的在重復性(再現性)條件下,測試或測量結果分布和分散性的值。
參考: ISO Standard 3534-2: Vocabulary and Symbols Part 2: Applied Statistics, ISO, Geneva, 2006
重復性(再現性)相對標準偏差(變異系數):重復性(再現性)標準偏差除以平均值 。
RSDr[R] 由平均值除以重復性(再現性)標準偏差。
注: 相對標準偏差(RSD)是在定量研究中有用的代表精密度的量值。
這樣做可以用不同的均值來比較一系列數值的變異性。RSD 值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以便于比較不同濃度的差異值的一個獨立的分析物的量。
協同測試的結果可以用重復性(RSDr)和再現性(RSD[R])的RSD值來歸納描述。
RSD也被認為是變異系數。
參考: ISO Standard 3534-2: Vocabulary and Symbols Part 1: General statistical terms used in probability, ISO, Geneva, 2006
AOAC International methods committee guidelines for valid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food microbiological 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 2002.
再現性條件:由不同的操作員按相同的方法,使用不同的測試或測量儀器,對同一測試/測量對象進行觀測,以獲得獨立測試/測量結果的觀測條件。
參考: ISO Standard 3534-2: Vocabulary and Symbols Part 2: Applied Statistics, ISO, Geneva, 2006
結果: 賦予被測量的一組量值以及其它有用的相關信息。
注: 測量結果通常包含關于一組量值的有關信息,一些比其它方法更能代表被測量的信息,這可以用概率密度函數的形式表示。
測量結果通常表示為單個被測量的量值和一個測量不確定度,對于某些用途而言,如果認為測量不確定度可以忽略不計,則測量結果可以表示為單個被測量的量值,在許多領域中這是表示測量結果的常用方式。
在傳統文獻和VIM以前的版本中,測量結果定義為被賦予被測量的量值,并根據上下文說明是指示值、未修正結果還是已修正結果。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抗干擾性(耐受性): 表示一種測量分析方法的能力,其不被方法參數中小的變化影響,在日常使用中提供可靠性的指示。
參考: ICH Topic Q2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Methods, the European Agency for the Evaluation of Medicinal Products: ICH Topic Q 2 A - Definitions and Terminology (CPMP/ICH/381/95), 1995
Harmonized guidelines for single laboratory validation of methods of analysis, Pure and Appl. Chem., 2002
選擇性:選擇性是指某種方法可以確定混合物或基質中特定的分析物,并且其他成分的雜質沒有類似的行為。
注: 選擇性是分析化學中為了表達在其他組成成分存在下某特定分析方法可以對特定分析物檢測的程度的推薦詞條。相同的概念使用術語特異性是不鼓勵的,因為這很容易引起混淆。
參考: Selectivity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IUPAC, Pure Appl Chem, 2001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Alinorm 04/27/23, 2004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Procedural Manual, 17th Edition, 2007
靈敏度: 測量系統示值的變化除以相應的被測量值的變化所得的商。
注: 靈敏度可能決定于被測量的量值。
對被測量值要考慮的變化必須比測量系統的分辨率大。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示蹤物: 純化合物或元素添加到測試材料中,其化學和物質行為可以代表原來的物質。
參考: Harmonized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recovery information in analytical measurement, 1998
系統誤差: 在重復測量中保持恒定不變或按可預見的方式變化的測量誤差的分量。
注: 系統測量誤差的參考量值是真值,或是測量不確定度可以忽略不計的測量標準物質的測量值,或是約定量值。
系統誤差和其來源可以是已知的,也可以是未知的,對于已知的系統測量誤差可以采用修正來補償。
系統誤差等于量誤差減去隨機測量誤差。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正確度: 無數多次重復測量的測量值的平均值與一個參考量值之間的一致程度。
注1: 測量正確度不是一個量,不能用數值表示,但一致程度的測量可見ISO 5725。
注2: 測量正確度相反的與系統測量誤差有關,與隨機測量誤差無關。
注3: 術語測量正確度不應用于測量準確度,反之亦然。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真值: 與量的定義一致的量值。
注: 在描述測量的誤差方法中,認為真值是唯一的,不存在單個的真值,只存在于定義一致的一組真值,然而,這一組值,從原理和實際上是未知的,還有一些方法認為,免去真值的概念,從而依靠測量結果的計量兼容性的概念以評定其有效性。
當被測量的定義不確定度與測量不確定度的其它分量相比可以忽略時,認為被測量可以用實際唯一的量值表示。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確證(確認): 對規定的要求是否適合于分析方法預期目的的驗證。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確證(確認)測試方法: 一個為了特定的目的而完成了驗證研究,可接受的測試方法。驗證研究中已確證了該方法的準確度和可靠性。
參考:ICCVAM Guidelines for the nomination and submission of new, revised and alternative test methods, 2002確證(確認)范圍: 對已進行驗證的分析方法的濃度范圍。
參考: Harmonized guidelines for single-laboratory validation of methods of analysis, 2002
驗證(檢定): 提供客觀證據證實一個被評估項目滿足規定的要求。
注: 應用時應考慮測量不確定度。
被評估項目可以是一個過程、測量程序、材料、化合物或測量系統。
規定的要求可以是滿足制造廠的技術規范。
按VIM規定,在法制計量和合格評定中,通常檢定還包含對測量系統的檢查、貼標簽和發布檢定證書。
檢定不應該與校準相混淆,不是每次檢定都是一次確認。
在化學中,對包含的實體或活性的一致性檢定,要求有對該實體或活性的結構或特性的描述。
參考: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3rd edition, JCGM 200: 2008

4 參考文獻
1. A simple method for evaluating data from an inter-laboratory study, J AOAC, 81(6): 1257-1265, 1998.
2. AOAC International Methods committee guidelines for valid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food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of analysis, J AOAC, 85(5): 1187-1200, 2002.
3.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linorm 04/27/23, Report of the twenty-fifth session of the Codex Committee on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Sampling, 2004.
4.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Procedural Manual, 17th Editio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7.
5.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on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in Residue Analysis (CAC/GL 40-1993)
6. Commission Decision of 14 August 2002 implementing council directive 96/23/EC concerning the performance of analytical method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The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2.
7. Compendium of Analytical Nomenclature, Definitive Rules,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3rd Edition, 1997.
8. Eurachem Guide: The fitness for purpose of analytical methods: A laboratory guide to method validation and related topics, 1998.
9. Guidance document on pesticide residue analytical methods, OECD health and safety publications, series on testing and assessment No. 72 and series on pesticides No. 39,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ris, 2007.
10. GUM, 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ISO, Geneva, 1993.
11. Harmonised guidelines for single-laboratory validation of methods of analysis,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Pure Appl. Chem., 74(5):835-855, 2002.
12. Harmonized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recovery information in analytical measurement, IUPAC/ISO/AOAC International/Eurachem technical report, 1998.
13. ICCVAM Guidelines for the nomination and submission of new, revised and alternative test methods, Interagency Coordinating Committee on the Validation of Alternative Methods (ICCVAM),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03.
14. ICH Topic Q2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Methods, The European Agency for the Evaluation of Medicinal Products: ICH Topic Q 2 A - Definitions and Terminology (CPMP/ICH/38 1/95), 1995.
15. ILAC P-10, ILAC policy on traceability of measurement results, 2002.
16. ISO/IEC Guide 17025:2005: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calibration and testing laboratories, ISO, Geneva, 2005
17. ISO Standard 11843: Capability of Detection-1, ISO, Geneva, 1997.
18. ISO Standard 3534-1: Vocabulary and Symbols Part 1: Applied Statistics, ISO, Geneva, 2006.
19. ISO Standard 3534-2: Vocabulary and Symbols Part 2: Applied Statistics, ISO, Geneva, 2006.
20. ISO Standard 5725-1: Accuracy (trueness and precision) of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esults,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and definitions, ISO, Geneva, 1994.
21. ISO Standard 5725-3: Accuracy (trueness and precision) of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esults Part 3: Intermediate measures of the precision of a standard measurement method, ISO, Geneva, 1994.
22. ISO Standard 78-2: Chemistry – layouts for standards – Part 2: Methods of chemical analysis, ISO, second edition, 1999.
23. New definitions on reference materials, 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10:576-578, 2006.
24. Nomenclature for the presentation of results of chemical analysis,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66(3):595-608, 1994.
25. Nomenclature in evaluation of analytical methods including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capabilities,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67(10):1699-1723, 1995.
26. OIML V1:2000,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terms in legal metrology, 2000.

CAC/GL 72-2009 13


27.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chnology as an analytical tool i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J AOAC, 88(1):128-135, 2005.
28. Practical procedures to validate method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for analysis of pesticides and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and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food, A. Ambrus,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method validation, FAO/IAEA/AOAC/IUPAC, p.37, Budapest, 1999.
29. Protocol for the design, conduct and interpretation of method-performance studies,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Pure Appl. Chem. 67(2):331-343, 1995.
30. Quali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assurance-vocabulary ISO 8402, second edition, 1994.
31. Recent trends in inter-laboratory precision at ppb and sub-ppb concentrations in relation to fitness for purpose criteria in proficiency testing, The Analyst, 125:385-386, 2000.
32. Selectivity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Pure Appl. Chem., 73(8):1381-1386, 2001.
33. Terms and definitions used in connections with reference materials, ISO Guide 30:1992.
34. The harmonised guidelines for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laboratories,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Pure Appl. Chem., 67:649–666, 1995.
35. The international harmonised protocol for the proficiency testing of (chemical) analytical laboratories,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Pure Appl. Chem., 65, 2123-2144, 1993.
36. Use of the terms “recovery “ and “apparent recovery” in analytical procedures,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Pure Appl. Chem., 74(11): 2201-2205, 2002.
37. VIM,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JCGM 200: 2008, also published as ISO/IEC Guide 99-12:2007.

更多翻譯詳細信息請點擊:http://www.trans1.cn
編輯:foodtrans

 
關鍵詞: 分析
[ 網刊訂閱 ]  [ 專業英語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分享:

 

 
推薦圖文
推薦專業英語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93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98 M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9www成人免费视频| 日本成人在线免费| 国产偷人视频免费| 国产草草影院| 成年人在线播放| 91伊人久久| 99精品久久| 4虎最新网址|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亚州成|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伊人网综合在线观看| 伊人影院综合| 在线观看日本www| 在线日本韩国|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亚洲黄色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影院|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9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下载| 99免费视频| 成年人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网| 狠狠操综合| 看黄视频软件下载| 欧美精品免费一区欧美久久优播| 欧美性野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高清视频网站| 视频在线成人|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电影| 亚洲合集综合久久性色|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免费|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1|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影院|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欧美z0zo| 四虎电影网站| 伊人国产视频| 久久亚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