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爭議聚焦反季節蔬果
焦點1:
反季節蔬果安全與否
不少“有毒”蔬菜水果的頻頻曝光,加劇了人們對于反季節蔬果的擔心,主要原因在于它們均屬于“人工制造”。在種植過程中需要使用較多的農藥、植物生長激素等,甚至有些種植者為使蔬果提前上市,往往不等蔬果成熟就開始采摘,借助生長激素在運輸和銷售過程中“催熟”。此外,為了長途運輸途中的保鮮,有些蔬果還可能使用防腐劑。正是這些化學劑的大量使用引發了人們的憂慮。
專家解惑:
反季節蔬果安全與否,主要取決于其種植、運輸過程中是否嚴格遵守國家農產品生產的相關規范。反季節蔬果本身在種植中有一定的規范性,其安全性是有一定保證的。無論是農藥、植物生長激素,還是催熟劑、防腐劑,對于這些化學制劑的使用都是有國家標準的,只要是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生產的反季節蔬果,就可以放心食用,并不存在安全問題。比如大家特別關注的香蕉、柿子、蘋果等水果人工催熟問題,只要方法適當、劑量適度,就不會對健康造成傷害。這些植物調節劑可以促進果實發育、長大和催熟,同時還具有增加產量的作用。
焦點2:
反季節蔬果的性價比不佳
既然是在淡季上市,反季節蔬果的身價往往不菲,甚至比正常上市時的價格高出幾倍,但吃起來口感卻較淡,比起時令蔬果要略遜一籌。像冬天吃的西紅柿,切開一看,里面的果瓤不像夏天般紅嫩,看上去就有些“營養不良”,味道也很淡。因此人們不禁要問,反季節蔬果的營養素是否缺乏?
專家解惑:
蔬果中的營養素積累取決于日照是否充足,大棚菜的日照時間和強度都不足,因此,反季節蔬菜中糖和維生素的含量,會比同類的時令蔬菜略低一些。再加上運輸的時間較長,蔬果中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營養素也會有所損失。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們就該放棄反季節蔬果。在冬春季節,適當吃些反季節蔬果,可為身體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素和葉綠素等營養成分。至于其損失的糖分和維生素,可以通過其他食物來彌補。
專家支招:
四招幫反季節蔬果“解毒”
要想去除反季節蔬果可能存在的農藥殘留,不妨采用以下方法:
1.日光照射
剛買回來的蔬菜可放在陽光下曬10分鐘,利用陽光中多光譜效應,使蔬菜中部分殘留農藥分解、破壞。
2.常溫存放
在室溫下放24小時左右,殘留農藥平均消失率為5%,適合冬瓜、南瓜等瓜果類以及根莖類等便于貯藏的蔬菜。
3.浸泡沖洗
浸泡:按每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堿5~l0克配制成堿水,根據菜量多少配足堿水,然后將初步沖洗后的水果蔬菜置入堿水中,浸泡5~15分鐘后,再用清水重復洗滌3次。
清洗去皮:像黃瓜、胡蘿卜等帶皮蔬果,可用流水清洗后再剝皮。
4.開水燙
像青椒、菜花、豆角、芹菜等蔬菜,下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此法可清除90%的殘留農藥,燙過的水必須棄掉不用。
合理搭配應季和反季節蔬果
我國自古就有“不時不食”的說法,提倡吃應季食物,并可以通過不同季節食物的變化來體會四季的轉換。因此,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該給自己充電,了解蔬果的時令性,弄清楚蔬果的出產季節和味道。否則,很難判斷自己所吃的食物是應季還是反季。
其次,為了保證身體所需營養的充足攝入,反季節蔬果最好與應季蔬果一起搭配食用,適當控制反季節蔬果的攝入量,這樣更有利于健康。
小貼士:
挑選反季節蔬果掌握4竅門
1.盡量到超市和正規的農貿市場購買農產品,這些商家設有質量管理部門,對質量有一定保證。
2.不要迷戀于蔬果的鮮亮外表和超大個頭。過于鮮亮的外表、過高的甜度,以及碩大的果實,往往與蔬果超量使用農藥、催熟劑等有關。
3.不買果形與顏色奇怪或表面有藥斑的農產品,如長著尖的西紅柿。當發現蔬果有不正常、刺鼻的化學藥劑味道時,表示可能有殘留農藥,應避免選購。
4.切開后中間有空腔的蔬果,下次一定不要再買。這是施用膨化劑、增紅劑和催熟劑等化學激素造成的。
【相關閱讀】
令人糾結的反季蔬菜
反季節蔬菜 不會“催熟”兒童
反季節蔬菜可以放心吃
反季節蔬菜營養為啥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