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無心/文】中國即將開始強制標注“食品營養標簽”。實際上,世界上多數國家和地區早已實施這一制度,所以有媒體把這個法規稱為“遲到十年的營養標簽”。在評價這個規定的具體內容之前,先介紹一下美國的“營養標簽與教育法案”,簡稱NLEA。
在1990年代之前,美國的食品也不要求營養標簽。隨著人們對飲食健康的關注,FDA開始考慮通過食品標簽來實現三個目標:減少“自愿標簽”的混亂;幫助公眾選擇健康飲食;促使食品企業改進配方,開發更健康的食品。
經過征求公眾意見、公開聽證討論,FDA在1990年7月拿出了NLEA法案的初稿,當年的11月被國會通過,然后得到總統的簽署從而成為法律。
標簽的核心是標注哪些信息。NLEA法案要求把“膳食指南中強調并且有推薦量”或者“對公眾健康有重大影響”的營養成分進行強制標注。前者比如蛋白質、脂肪等,后者比如鹽和膽固醇。經過后來的修訂,美國目前強制標注的有15項:總熱量、來自脂肪的熱量、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膽固醇、鈉、總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糖、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鈣、和鐵。除此以外,生產者還可以自愿標注一些其他項目,比如單與多不飽和脂肪、可溶與不可溶膳食纖維、其他維生素與礦物質等。
這是一個很全面的標注要求。根據這個標簽,可以相當準確地了解一種食物在營養組成上的優勢與不足。這對于公眾選擇食物、制定合理食譜,確實如法案的名字所說的那樣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這樣的標簽所用的“每日參考量”是針對全體人群平均的。4歲以上的美國人群平均每天的熱量攝入是2350大卡,但是不同的人所需要的熱量并不相同。有許多人呼吁FDA降低熱量“標準值”,向容易受到高熱量危害的那部分人傾斜。比如有人建議用針對老年女性的1900大卡作為熱量參考值。膳食指南推薦來自脂肪的熱量占總熱量的30%。如果依據這個基準,那么每天的脂肪攝入量是60克。而如果采用全體人群平均的2350大卡,則是75克。
考慮到這些爭議,FDA最后采用了2000大卡作為基準。各種營養成分的“推薦量”中,脂肪、飽和脂肪、膽固醇和鹽中有些是“健康上限”,實際攝入越少越好。有一些成分推薦攝入量跟總熱量有關,比如脂肪和膳食纖維;而有一些跟總熱量無關,比如膽固醇和鹽。為了“教育”消費者,NLEA法案還鼓勵在標簽后面加上“營養圖譜”。這個表格分2000大卡和2500大卡,分別列出“應該低于”的脂肪、飽和脂肪、鹽和膽固醇的量,以及“推薦達到”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的量。
食品生產者從來都是“投公眾所好”,當消費者關注食品標簽的時候,生產者也就會根據它來開發產品。反式脂肪的標注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反式脂肪對健康沒有價值,多了還有害。但基于食品市場的現實,FDA并沒有禁用它,而是強制要求標注含量。因為消費者會追求反式脂肪含量“低”甚至“沒有”的食品,食品公司就有了壓力和動力去避免反式脂肪的使用。從2006年這一標注實施以來,市場上迅速出現了許多技術革新,比如低反式脂肪脂肪的氫化油工藝、高油酸的豆油等。
相比于之前“不要求標注”,中國將要實施的制度當然是一大進步。不過目前的“1+4”標簽只強制要求總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提供的信息還是單薄了一些。
【相關閱讀】
買速凍餃子和醬油,你會看營養標簽嗎?
醬油明年貼營養標簽 營養成分功能禁添加合并
營養標簽越細食品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