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生命時報》特邀中國營養學會理事、山東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藺新英教授為您詳細解讀。
1.果蔬應保持完好、外觀正常、新鮮、無異味。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水果外傷,凡外形不完好,色澤變化,均應慎重選用。如水果表面略有小斑或少量蟲蛀,應用刀挖去腐爛、蟲蛀處,及其周圍超過2厘米處的果肉部分。如霉變、腐爛、蟲蛀面積達到或超過水果的1/3,則應該扔掉,不能再吃。
2.生吃果蔬前,要用水清洗干凈,尤其注意果蒂等不容易清洗的部分,因為果蒂容易藏有污垢、細菌、蟲卵等。一般果蔬用大量清水沖洗即可,也可再用清水浸泡10~20分鐘。需要削皮的水果也要先洗凈。切水果前,要先將手、案板、刀具和器具清洗干凈,不要和處理生食的案板、刀具等混用,以免造成細菌污染。
3.謹慎購買路邊小攤販切開的哈密瓜、西瓜、菠蘿等。因為他們的加工條件很難保證清潔衛生,食用后易引起食物中毒。如果買了,回家后要切掉原有切口處的一層果肉后再食用,且不可再存放。
4.果蔬盡量現吃現切。切開的果蔬不宜在室溫下久存,應當盡快用保鮮盒或保鮮膜包裹儲存于冰箱冷藏室。請注意,冰箱只能減緩細菌繁殖,儲存時間不宜過長,塞得太滿也會降低冷藏效果。
5.果蔬采摘已成為城市居民新的休閑娛樂方式。首先,應首選采摘應季果蔬。北方4月份之前幾乎沒有應季水果;5月開始有草莓;5~6月有櫻桃、杏、早桃等;7~8月是西瓜、甜瓜和桃子的天下;9~10月最為豐富,蘋果、梨、沙果、石榴成熟,大量上市。參加采摘活動請注意,采摘后不宜直接食用,應先用水洗凈。另外,不認識的野果野菜不要采食,以免食物中毒。
6.如果懷疑因進食不衛生的果蔬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請及時就醫。可疑食物不要立即丟棄,它們可能會幫助醫生或公共衛生人員找到致病原因。補充閱讀:夏季果蔬應隨買隨吃葉子類蔬菜放冰箱更易腐爛
人們普遍認為,夏天把蔬菜、水果、大米乃至家里一切吃的東西都放進冰箱里,就可以起到制冷保鮮的作用,這樣才不至于放壞,才能夠吃得安全。省糧油飼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尹成華認為,這是人們認識上的一個誤區,許多蔬菜、水果并不適宜放進冰箱里“保鮮”。
首先,葉子類的蔬菜,即買即吃最好,短時間吃不完的,放在常溫下噴點水,或者用塑料袋封閉,不失水分就可以了。如果放進冰箱,葉子類的蔬菜反而更易腐爛,挨著冰箱壁放置,菜葉子幾個小時就潰爛得無法食用了。
不需要放進冰箱的蔬菜還有西紅柿、黃瓜、青椒等。西紅柿經低溫冷凍后,肉質呈水泡狀,顯得軟爛,或出現散裂現象,表面有黑斑,煮不熟,無鮮味,嚴重的會腐爛。黃瓜、青椒在冰箱中久存,會出現凍傷,變黑,變軟,變味。
不適宜放進冰箱的水果類主要有香蕉、荔枝。香蕉在12℃以下的環境中貯存,很快會發黑腐爛。鮮荔枝在0℃左右保存一天就會表皮變黑、果肉變味。一般來說,蔬菜、水果放進冰箱前要把表面水分擦干,用保鮮袋裝起來放進冷藏室,以4℃左右的溫度貯藏為好。
夏季單純食用果蔬可致體質下降
在夏季,不少人天天以青菜瓜果為主食。但營養學專家指出,這實際上是走入了夏季“清淡”飲食的誤區。
“清淡”飲食的實質是強調少用油脂,絕不是不沾葷腥。一方面,夏天氣溫高,人體代謝速度加快,蛋白質和熱量的消耗增大;另一方面,天氣炎熱影響人們的食欲,人體胃腸活力也變差,食物攝入量因此減小。因此,如果在夏季單純食用蔬菜水果,而不適當地補充蛋白質和高熱量的食物,容易導致體質下降。一般來說,每天食用一次魚或肉比較適當,可選擇午餐時食用,最好不超過60克。適當食用魚、肉等高蛋白質食物,有助于人體補充營養,提高肌體抵抗能力。
有些人在夏季倦怠乏力、睡眠不足、精神不好、易患病,在入秋天氣轉涼時易感冒、咳嗽等,在很大程度上都與夏季蛋白質攝入不足使機體免疫力下降有關。在夏季,蛋白質每日攝入量在70~90克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為魚、蝦、瘦肉、雞肉、鴨肉、蛋、奶和豆制品等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的優質蛋白質。此外,人在夏季出現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等不適還可能與缺鉀有關。因此可多吃富含鉀的大蔥、芹菜、毛豆、草莓、杏、荔枝、桃子、李子等新鮮果蔬。夏季烹調還應注意以蒸、煮為主,減少煎和炸,并少放食鹽,以減少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
【相關閱讀】
防芒果皮炎水果切小塊送進嘴
水果切開賣營養少污染多
吃水果也會過敏,夏季飲食需留神
夏季這6種水果不宜吃太多 宜致“水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