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能力驗證,通俗地講,就是評價一個實驗室有無開展某項檢驗檢測活動、出具合法有效的檢驗檢測報告的能力。能力驗證的目的是保證實驗室的運行滿足質量管理的要求,出具的結果公平公正、合法有效。
能力驗證要從兩個方面來入手:
第一,硬件:是否具備與所要從事的檢驗檢測活動相匹配的場地、人員、設備。
第二,軟件:人員的能力是否滿足要求,實驗室的管理運行是否滿足要求。
1、操作前仔細閱讀參指導書,尤其小的備注要注意,很多特殊情況的處理大都在備注里。
2、樣品接收前的檢查很重要,首先對樣品的完整性進行檢查,對信息的閱讀要全面,如果發現樣品有問題及時溝通,這樣要比做樣品的時候在發現來的要及時,能節省不少的時間;
3、作業指導書的閱讀要到位,很多能力驗證樣品寄到后要跟一份作業指導書,作業指導書中往往會對本次能力驗證的樣品、成分、尺寸、選擇方法、樣品的結果記錄、包括修約或樣品的粘貼、樣品寄發的注意事項等有明確的規定,熟讀這些對試驗準備有很好的作用。比如有的會要求將試驗后樣品一塊寄發組織單位,有的實驗室如果不仔細閱讀的話很容易將測試后樣品立即處理掉,如果寄樣時在看見可就完了。
4、測試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包括設備的校準、試運行等,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在正式測試前選擇一塊相仿的樣品進行一下預測試,這樣會將測試過程中的問題提前發現提前解決。對正式測試的操作有幫助。
1、樣品測試過程中的判斷能力很重要,有時候我們在測試中往往會自以為是,為了保證測試過程中的準確操作最好是找一個經驗豐富的作督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如果等操作完畢再發現問題的話可能會因為樣品的消耗而無法驗證結果;
2、定量項目,西林瓶內樣品不可分割,應全部用于檢測。一般參考書指導的是加40mL稀釋液制成40mL樣品。
3、定量項目樣品稀釋。指導書標明了稀釋范圍的,在稀釋范圍左右各加1個稀釋度進行;書上沒有稀釋范圍的,多做稀釋倍數,選擇合適的稀釋倍數計數(一般可稀釋至10-8)。
4、定量項目,除了要多做稀釋倍數外,同時同一稀釋度要多倒幾皿,從原理上來講,檢測過程屬于隨機抽樣檢查,平板越多,數據越接近真值。考慮性價比,又不可能一直瘋狂一個稀釋度很多平板,所以能力驗證時候多倒幾皿,求好結果。
5、定性項目有一些重要步驟。
a、增菌及分離步驟尤其重要。選擇合適的增菌液和分離用培養基對目標菌的檢出非常關鍵,選擇兩種以上的增菌液和分離用培養基對菌株作直接分離和增菌后分離。
b、劃線分離十分重要,要把增菌液中的目標菌盡量多的表達出來,要分出單個菌落并盡可能多挑取可疑菌落,確保分離到目標菌。
c、生化試驗和血清學試驗以營養瓊脂平板上的純培養細菌為好。
陽性對照,是在試知驗中,檢驗培養基和培養條件是否適合,如果在實驗中,陽性實驗沒有生長的話,那這個實驗是失敗的。陰性對照主道要是檢測培養基是否污染,在沒有加入任何東西培養時,培養基培養后還是會顯示陽性回結果,這就說明培養基滅菌不徹底,染菌答了,這樣也會影響實驗結果的。
1、培養基配制充分混勻后再滅菌。
正確做法是用一部分水攪拌均勻后,再加入剩余水量,混勻后滅菌或分裝。
2、混菌法倒皿要充分混勻。
培養基倒完要左5圈右5圈(混勻速度一定要慢,目的是——避免培養基波動到二皿接觸的縫隙部分造成后續污染),找較水平位置冷卻凝固。
3、培養基要不要覆蓋問題。
覆蓋的目的是為了阻止活菌在培養基表層通過鞭毛移動,造成片狀生長,無法計數這一不利現象的發生。這里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對于不運動的菌,可以不覆蓋,對于運動的菌覆蓋。
總結一下:
a、長期檢測同一種樣品,不覆蓋并無蔓延現象,不覆蓋;長期檢測蔓延選擇了覆蓋,一直覆蓋。
b、未知樣品,進行覆蓋和不覆蓋的比對實驗,然后決定以后同樣的樣品是否需要覆蓋。養成經驗。
c、能力驗證實驗,覆蓋和不覆蓋的都做,不要吝惜那么一點點培養基或耗材,畢竟能力驗證實驗做的漂亮才是實驗室(是室而不是人!)能力的綜合體現。
4、培養過程防止平皿干燥。
培養過程中培養基可以倒的適當厚一些,比如25mL。培養箱底部接一個不銹鋼盆,裝上足量無菌水。
5、 實驗培養過程勤觀察。
微生物培養過程一般需要幾小時到幾十小時,要利用這段時間觀察培養箱及菌生長情況,比如溫度是否穩定,培養室內濕度如何等等,多思多看,準備預案。方有可能得到與盲樣一致的實驗結果。
原始記錄應有條理、思路清晰,完整準確地記錄菌株鑒定檢驗的全過程,原始記錄要包含時間、試驗現象、試驗結果三個要素,方便試驗出現問題的查找。
結果的判定一般根據設備操作,但是對于人為操作如評級、手工操作等結果可能會因為人員的差別而會有不同的偏差,這樣在判定時最好是找有經驗的部門負責人或質量專家一塊定奪,這樣的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