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螨病是由剌皮螨科的刺皮螨屬、疥螨科的膝螨屬,新棒恙螨科的新棒屬以及羽管螨科的羽管螨屬和麥食螨科吸盤螨屬的螨蟲,寄生在雞的皮膚上,皮膚內,羽管中引起的雞的寄生蟲病。
1、皮剌螨病
病原為皮剌螨科,皮剌螨屬,雞皮剌螨。雞皮剌螨呈長橢圓形,棕灰色,吸血后呈淡紅色,俗稱紅螨,雌蟲長0.72-0.75毫米,寬0.4毫米。雄蟲長0.60毫米,寬0.32毫米?谄鏖L,螯肢呈細長針狀,有4對長而強大的足。其發(fā)育分為卵、幼蟲、稚蟲和成蟲四個時期。成蟲和稚蟲時期在晚上爬到雞身上吸血,其余時期均躲在雞舍的縫隙當中。成蟲能耐饑餓,不吸血狀態(tài)可生存82-113天。患病雞表現(xiàn)為日漸衰弱,貧血,產蛋下降,嚴重的可衰竭死亡。雞的皮剌螨為紅色,易于在雞舍中發(fā)現(xiàn),找到蟲體后可確診。
防治方法:
①伊維菌素按雞200微克/千克體重,一次皮下注射。
②0.001%及0.002%殺滅菌菊酯藥液,用噴霧法噴灑雞舍墻壁等各個部位,夏季還可直接噴雞。
2、雞膝螨病
病原為疥螨科膝螨屬的突變膝螨和雞膝螨所引起的。雌蟲近圓形,足極短,雄蟲卵圓形,足較長。其中突變膝螨雄蟲長0.19-0.20毫米,寬0.12-0.13毫米,雌蟲長0.41-0.44毫米,寬0.33-0.38毫米。雞膝螨較小,體長0.3毫米左右。突變膝螨寄生于雞趾和脛部皮膚鱗片下面;雞膝螨寄生于雞羽毛根部皮膚上,二者生活史相似,全部在雞身上進行。成蟲在皮膚挖洞,在逐道中產卵,孵化幼蟲,再蛻化后發(fā)育為成蟲。突變膝螨使趾及脛部無羽毛皮膚發(fā)炎增厚,常形成“石灰腳”病,嚴重者行走困難,甚至發(fā)生趾骨壞死。雞膝螨沿羽軸穿入皮膚,使局部皮膚發(fā)炎,奇癢。雞常啄咬患部羽毛,嚴重時羽毛幾乎脫光,故稱“脫羽病”。病雞體重,產蛋量均下降。用小刀蘸油類液體刮取病變部皮膚進行鏡檢,查到蟲體即可確診。
防治方法有:
①阿維菌素按有效成份0.3毫克/千克體重拌料喂服。
②胺丙畏配成5/萬濃度浸泡“石灰腳”。
3、新棒恙螨病
病原為恙螨科新棒屬新棒恙螨。幼蟲寄生于雞體表,常寄生于翅膀內側,胸肌兩側和腿內側皮膚上。其幼蟲很小,肉眼難見,飽食后為0.42×0.32毫米,似一微小紅點。幼蟲有3對足,橢圓形。只有幼蟲寄生在雞體,其余卵,若蟲和成蟲階段均在潮濕的草地上。幼蟲在雞體可寄生35天以上;茧u常顯奇癢癥狀,出現(xiàn)痘疹狀病灶,周圍隆起,中間凹陷,中心有一小紅點即恙螨。
病雞消瘦、貧血、拒食、喜臥,可造成死亡。于痘臍中央用小鑷子夾取小紅點鏡檢為蟲體既可確診。
防治方法為:
①雞患部涂擦10%酒精、5%碘酊或5%硫黃軟膏,一次既可殺死蟲體。
②用氯蜱硫磷按每畝250克,噴灑雞放牧地。
③避免在潮濕草地上放牧。
4、羽管螨病
病原為羽管螨科羽管螨屬雙梳羽管螨寄生在雞在羽毛羽管中引起的。雙梳羽管螨柔軟狹長,兩側近平行,乳白色。雌蟲大小為0.73-0.99×0.18-0.28毫米,雄蟲為0.23-0.29×0.15-0.19毫米。羽管螨生活史有卵、幼蟲、若蟲和成蟲四個階段。雞感染最多的是飛羽,其次是復羽,再次是尾羽。南方感染率高,北方感染率低。該病無顯著臨床癥狀,少數(shù)雞在皮膚上形成芝麻大小的充血、出血點,無炎癥反應。該病對產蛋有一定影響。感染該病的羽管內有黃色粉末,一般在羽管下部。蟲體少時看不到粉末,可將羽管縱向剪開,在解剖鏡下檢查到蟲體即可確診。
防治方法:其它藥物療法均不佳,可考慮試作阿維菌素按有效成份0.3-0.4毫克/公斤體重,拌料喂服。
1、皮剌螨病
病原為皮剌螨科,皮剌螨屬,雞皮剌螨。雞皮剌螨呈長橢圓形,棕灰色,吸血后呈淡紅色,俗稱紅螨,雌蟲長0.72-0.75毫米,寬0.4毫米。雄蟲長0.60毫米,寬0.32毫米?谄鏖L,螯肢呈細長針狀,有4對長而強大的足。其發(fā)育分為卵、幼蟲、稚蟲和成蟲四個時期。成蟲和稚蟲時期在晚上爬到雞身上吸血,其余時期均躲在雞舍的縫隙當中。成蟲能耐饑餓,不吸血狀態(tài)可生存82-113天。患病雞表現(xiàn)為日漸衰弱,貧血,產蛋下降,嚴重的可衰竭死亡。雞的皮剌螨為紅色,易于在雞舍中發(fā)現(xiàn),找到蟲體后可確診。
防治方法:
①伊維菌素按雞200微克/千克體重,一次皮下注射。
②0.001%及0.002%殺滅菌菊酯藥液,用噴霧法噴灑雞舍墻壁等各個部位,夏季還可直接噴雞。
2、雞膝螨病
病原為疥螨科膝螨屬的突變膝螨和雞膝螨所引起的。雌蟲近圓形,足極短,雄蟲卵圓形,足較長。其中突變膝螨雄蟲長0.19-0.20毫米,寬0.12-0.13毫米,雌蟲長0.41-0.44毫米,寬0.33-0.38毫米。雞膝螨較小,體長0.3毫米左右。突變膝螨寄生于雞趾和脛部皮膚鱗片下面;雞膝螨寄生于雞羽毛根部皮膚上,二者生活史相似,全部在雞身上進行。成蟲在皮膚挖洞,在逐道中產卵,孵化幼蟲,再蛻化后發(fā)育為成蟲。突變膝螨使趾及脛部無羽毛皮膚發(fā)炎增厚,常形成“石灰腳”病,嚴重者行走困難,甚至發(fā)生趾骨壞死。雞膝螨沿羽軸穿入皮膚,使局部皮膚發(fā)炎,奇癢。雞常啄咬患部羽毛,嚴重時羽毛幾乎脫光,故稱“脫羽病”。病雞體重,產蛋量均下降。用小刀蘸油類液體刮取病變部皮膚進行鏡檢,查到蟲體即可確診。
防治方法有:
①阿維菌素按有效成份0.3毫克/千克體重拌料喂服。
②胺丙畏配成5/萬濃度浸泡“石灰腳”。
3、新棒恙螨病
病原為恙螨科新棒屬新棒恙螨。幼蟲寄生于雞體表,常寄生于翅膀內側,胸肌兩側和腿內側皮膚上。其幼蟲很小,肉眼難見,飽食后為0.42×0.32毫米,似一微小紅點。幼蟲有3對足,橢圓形。只有幼蟲寄生在雞體,其余卵,若蟲和成蟲階段均在潮濕的草地上。幼蟲在雞體可寄生35天以上;茧u常顯奇癢癥狀,出現(xiàn)痘疹狀病灶,周圍隆起,中間凹陷,中心有一小紅點即恙螨。
病雞消瘦、貧血、拒食、喜臥,可造成死亡。于痘臍中央用小鑷子夾取小紅點鏡檢為蟲體既可確診。
防治方法為:
①雞患部涂擦10%酒精、5%碘酊或5%硫黃軟膏,一次既可殺死蟲體。
②用氯蜱硫磷按每畝250克,噴灑雞放牧地。
③避免在潮濕草地上放牧。
4、羽管螨病
病原為羽管螨科羽管螨屬雙梳羽管螨寄生在雞在羽毛羽管中引起的。雙梳羽管螨柔軟狹長,兩側近平行,乳白色。雌蟲大小為0.73-0.99×0.18-0.28毫米,雄蟲為0.23-0.29×0.15-0.19毫米。羽管螨生活史有卵、幼蟲、若蟲和成蟲四個階段。雞感染最多的是飛羽,其次是復羽,再次是尾羽。南方感染率高,北方感染率低。該病無顯著臨床癥狀,少數(shù)雞在皮膚上形成芝麻大小的充血、出血點,無炎癥反應。該病對產蛋有一定影響。感染該病的羽管內有黃色粉末,一般在羽管下部。蟲體少時看不到粉末,可將羽管縱向剪開,在解剖鏡下檢查到蟲體即可確診。
防治方法:其它藥物療法均不佳,可考慮試作阿維菌素按有效成份0.3-0.4毫克/公斤體重,拌料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