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華南冬、春油菜 區(qū)和西北春油菜區(qū)。部分地區(qū)發(fā)病嚴重。
1、癥狀
病斑主要發(fā)生在葉、莖和角果上,黑褐色。幼苗發(fā)病先是下胚軸,繼而子葉上出現(xiàn)直徑1~2毫米的黑褐色小斑點。葉片初生黑褐色隆起小斑,后擴大為直徑2~6mm黑褐色圓形病斑,常有同心輪紋,外周有黃白色暈圈。空氣潮濕時,病斑上長出黑褐色霉狀物,可致葉片枯死。葉柄、莖、果軸和角果上病斑為橢圓形或長條形,黑褐色。病重時種子停止生長,形成紅籽,收獲前易裂角。發(fā)病早時,整株枯死。
2、病原菌和發(fā)病規(guī)律
病原菌為交鏈孢菌(alternaria ssp.),浸染油菜的有四個不同的種。病菌以菌絲或孢子在病殘體和種子內(nèi)外越夏或越冬。越夏、越冬的菌絲在濕度大時形成分生孢子,隨風傳播引起初浸染。帶菌種子萌發(fā)后病菌浸染幼苗。病株上新生的分生孢子,隨風傳播進行再浸染。高溫高濕利于發(fā)病。
3、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
②選無病株留種或進行種子處理。用咪唑霉(2.5g/kg種子)或敵菌丹(2~4g/kg種子)或福美雙(4g/kg種子)拌種,也可用50℃溫水浸種20~30min或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浸種25min,洗凈晾干后播種。
③栽培防病。與非十字花科作物輪作,注意清溝排水,增施鉀肥,避免偏施氮肥。
④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噴0.1%咪唑霉、0.1%乙烯菌利可濕性粉劑,或0.2%敵菌丹粉劑,0.2%的50%托布津粉劑,0.2%的65%代森鋅粉劑,每畝每次 100kg,防治2~3次,每次間隔7~10天。
1、癥狀
病斑主要發(fā)生在葉、莖和角果上,黑褐色。幼苗發(fā)病先是下胚軸,繼而子葉上出現(xiàn)直徑1~2毫米的黑褐色小斑點。葉片初生黑褐色隆起小斑,后擴大為直徑2~6mm黑褐色圓形病斑,常有同心輪紋,外周有黃白色暈圈。空氣潮濕時,病斑上長出黑褐色霉狀物,可致葉片枯死。葉柄、莖、果軸和角果上病斑為橢圓形或長條形,黑褐色。病重時種子停止生長,形成紅籽,收獲前易裂角。發(fā)病早時,整株枯死。
2、病原菌和發(fā)病規(guī)律
病原菌為交鏈孢菌(alternaria ssp.),浸染油菜的有四個不同的種。病菌以菌絲或孢子在病殘體和種子內(nèi)外越夏或越冬。越夏、越冬的菌絲在濕度大時形成分生孢子,隨風傳播引起初浸染。帶菌種子萌發(fā)后病菌浸染幼苗。病株上新生的分生孢子,隨風傳播進行再浸染。高溫高濕利于發(fā)病。
3、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
②選無病株留種或進行種子處理。用咪唑霉(2.5g/kg種子)或敵菌丹(2~4g/kg種子)或福美雙(4g/kg種子)拌種,也可用50℃溫水浸種20~30min或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浸種25min,洗凈晾干后播種。
③栽培防病。與非十字花科作物輪作,注意清溝排水,增施鉀肥,避免偏施氮肥。
④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噴0.1%咪唑霉、0.1%乙烯菌利可濕性粉劑,或0.2%敵菌丹粉劑,0.2%的50%托布津粉劑,0.2%的65%代森鋅粉劑,每畝每次 100kg,防治2~3次,每次間隔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