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料 毛皮用免、鹽等。
設備用具 鏟刀、木板、撐架、木楦等。
制作方法 每年11月以后到冬至之前是取皮的最佳期,兔齡看,一歲左右已發(fā)育成熟,皮毛和色澤、品質是最好的時期,從經(jīng)濟上考慮,在第一次換毛之后,第二次換毛之前取皮最合算。
兔被宰殺后,一般采用筒狀剝皮法,宰殺后立即進行剝皮,用力不可過大,以防造成破口、刀傷。剝下的鮮皮,毛朝里,順毛套在木楦上,皮板按平,進行刮油,要由臂部向頭部順著毛根刮,用力不要過猛,以防損傷皮板,要防止刮下的油脂、肉屑污染毛絨。刮油后,用兔皮撐架,將筒皮毛面朝里,套在撐架上,在通風處晾干、防腐。這種方法適用于干燥地區(qū)和干燥季節(jié),注意不要在烈日下直接曬,也不要放在曬熱的石頭上,要避免被雨淋或露水打濕。如果沒有撐架,可沿腹中線剪開,皮毛朝下,肉里朝上,鋪平,釘在木板上,在通風、陰涼地方晾干。在陰雨的高溫季節(jié),可采用鹽腌法防腐,加工兔皮多采用微鹽法,將鮮皮毛面朝下,肉里向上,平鋪在水泥地面上,將頭、腿邊緣部位拉平,在皮板上均勻地撒一層細鹽,鋪一張皮,撒一層鹽,最后一張多撒一層鹽,經(jīng)5~6天后,倒一次垛,把上層的皮張翻到底層,還是逐張撒一層鹽,又經(jīng)5~6天,皮腌透后要晾曬,即成。
干皮板要分級、分品種、分色澤進行包裝、分貯。打捆時,要毛面對毛面,底下輔上木板,平放在清潔、干燥、通風、涼爽的庫內,適宜溫度為10℃(最高不得超過30℃),適宜相對濕度為50%~60%,原皮水分應保持在12%為宜。
工藝流程屠宰→剝皮→刮油→鹽腌→晾曬→分級→保存→待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