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商品中,野生白術質量遠勝于栽培品,故於術被單列為個種。但由于野生白術資源已極少,故栽培白術己成為商品主流,其質量以個人、肥壯而分支少、質結而不空泡為佳。在各地所產白術中,以浙江所產為上品,優(yōu)于其他產地。為著名“浙八味”地道藥材之—。白術于立冬前后,當植株莖株變黃褐,下部葉片枯黃、上部葉片硬化時采收,有烘干和曬干兩種辦法。
烘干方法所得商品為“烘術”或“炕術”,要經(jīng)3次烘炕,方得成品:第—次烘炕,溫度約80℃,4—6小時后上下翻動一遍,使細根脫落;再以60℃—70℃的溫度炕至8成干時,取出堆置6—7天,使內部水分外溢,外皮軟化,再以50℃—60℃的溫度烘干。烘炕時,關鍵在于視白術的干濕程度掌握火候,既要防高溫急干而烘泡烘焦,又不能低溫久烘,至油悶霉枯。
烘術:質堅硬,外表色深(較生曬術),斷面略呈角質樣,有裂隙,略顯菊花紋,主產地浙江、湖南等地大部分商品加工為烘術商品,是主流品種。
曬干所得商品為生曬術,將鮮白術反復曬干即可,但所需時間較長,且應防凍。因加工時,已為冬季,故又名冬術。但冬術易油,不易保存,有將冬術切片再上礦灰者。
生曬術:質地較糯軟,切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致密無裂隙或裂隙甚細,呈守由潤性,該加工方法多在安徽、湖南及浙東余姚、寧海、仙居、奉化等地應用。
烘術與生曬術兩種商品中,烘術因易于保存不易發(fā)油而為主流加工品種,但烘術常易有內心空洞、焦枯等因烘炕工藝掌握于好的質量問題。生曬術雖質糯致密、油潤,但易因貯存環(huán)境濕熱而產生泛油,故不易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