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秸稈的原料價值
農作物秸稈主要由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三大部分組成,秸稈中的有機成分以纖維素、半纖維素為主,其次為木質素、蛋白質、氨基酸、樹酯、單寧等。利用微生物以纖維素為基質原料生產單細胞蛋白質是當今利用纖維素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用農作物秸稈廢物做培養基可栽培多種食用菌就是該原理實際應用,食用菌可以分解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并合并自身的植物蛋白和氨基酸。利用這一點,如用麥秸栽培草菇、用玉米秸栽培草菇和平姑技術已經推廣應用,每kg秸稈可生產銀耳、金針菇、猴頭或草菇0.25~0.4㎏,平菇0.5~0.6㎏。栽培過食用菌的殘余物即菌糠飼料含有更多的粗蛋白,又具有食用菌的清香味,適口性好,可用作飼料,同時尚是優良的有機肥。因此,秸稈種菇既可以豐富城市居民的菜籃子,又可引導農民致富,出口創匯,促進生態農業、高效農業和創匯農業的發展,是處理秸稈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農作物秸稈的成分組成決定了它還是一種工業制品的原料,除了傳統的作為造紙原料外,秸稈的工業化利用也有多種途徑:第一,利用熱力、機械以及催化劑的作用將秸稈中的纖維與其它細胞分離而得草漿進行造紙造板,雜細胞(即植粉)約占秸稈產量的一半,可用做飼料或肥料。該方法不屬化學制漿,工廠化生產已取得成功。第二,以作物秸稈中的纖維作為原料加工汽車內裝飾件、纖維密度板、植物地膜等產品。我國在這方面自主開發的工藝及設備較晚,工業化利用的步子還非常慢。第三,以作物秸稈這一天然材料作為餐飲具、包裝材料、育苗缽等,這是近幾年興起的在綠色包裝中原材料創新的重要途徑。作物秸稈制成的纖維材料做包裝的兩大好處:一是產品生命周期鏈縮短,只經過原材料、制造、使用與廢棄幾個階段,對環境的損害小;二是廢棄后可自然降解,對環境無危害。這一綜合利用方式較適合森林資源潰乏、不宜十分提倡發展紙質餐飲具的國情。利用農作物植物纖維作原料,進行纖維化處理、粘接成形再經過后期加工制成的餐飲具為綠色環保型餐具,該種餐飲具用后的廢棄物容易回收再利用,對環境沒有污染,且能充分利用取之不盡的再生秸稈資源,又解決了塑料包裝和秸稈焚燒兩方面的環境污染源,對治理環境污染,順應加快淘汰聚苯乙烯發泡餐具的形式要求,實現農作物秸稈的高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第四,秸稈作建材。歷史上我國北方農村一致采用秸稈建房造屋,在當前提倡的工業化生產秸稈建材方面,主要是利用秸稈中的纖維和木質作填充材料,以水泥、樹脂等為基料壓制成各種類型的纖維板、輕體隔墻板、浮雕系列產品等,其外形美觀,質輕并具有較好的耐壓強度。
此外,秸稈還可成為制灑精、淀粉等化工業的原料,玉米棒皮還是編織汽車座墊、靠墊、沙發墊、盤墊、床墊的主要原料,等等。
由此可見,大量的剩余秸稈實際上是一個未被利用而被付之一炬的巨大資源。搞好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化害為利,提高資源利用率,保護生態與環境,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對于一個人口眾多而農業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2.3.4 秸稈的工幅業利用與加工產業化
用農作物秸稈做培養基栽培食用菌可以在簡易房屋內或大棚內進行,投資少,見效快,技術簡便,經濟效益非常高,與生產有機肥相比,能進一步提高秸稈的利用價值,也適合一家一戶和規模化生產。利用農作物秸稈造紙,生產纖維密度板、植物地膜、餐飲具、包裝材料、育苗缽等工業產品,以及用秸稈制造灑精、淀粉等化工原料,都是工廠化利用秸稈的技術途徑,規?纱罂尚,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3.4 秸稈原料的加工利用技術
3.4.1 利用秸稈栽培食用菌技術
將秸稈粉碎,按一定比例配合,加入添加劑,經滅菌、接種,可生產平菇、雙孢菇、金針菇、草菇、猴頭、銀耳、靈芝等多種食用菌,一般的生產過程是秸稈處理、選地栽培、發菌培養、出菇管理和采后處理。1㎏秸稈產1㎏鮮食用菌,生物轉化率達100%以上。以平菇、雙孢菇為例,其生產栽培技術如下:
利用秸稈發酵技術栽培平菇:培養料可選用多種農作物秸稈(如麥秸、豆秸、玉米秸等),應新鮮無霉變,并在陽光下充分曬干,并截成小段并碾碎。將配方中的石膏、磷肥、蔗糖、尿素等可溶于水的輔料溶于清水中,制成拌料液,再將將拌料液和其它輔料與主料調拌均勻,加清水使料中含水量約60%。將配好的培養料,建成梯形堆,發酵同時翻堆。發酵料栽培以袋栽效果較好,接種時將塑料袋的一端用線繩系好,裝入一層菌種,然后裝入一層料,并用手壓實,再裝入一層菌種,如此共裝三層料四層種,袋兩端均為菌種。將接種好的菌袋移入菇房,25d左右菌絲即可發滿,轉入出菇階段。此時可將線繩解去,袋口拉開,地面撒清水或空間噴霧,使菇棚房內空氣相對濕度在90%左右,并增加通風換氣和光照,不久便會在菌袋兩端形成大量菇蕾,然后加大噴水量,使空氣相對濕度在95%~98%,同時增加通風換氣。一般需5~7d,即可從菇蕾到子實體成熟,進行平菇采收。
利用秸稈在大棚內栽培雙孢菇:首先是建棚,簡易的大棚就可以滿足雙孢菇生長的要求,其次是備料,除了農作物秸稈還要準備畜禽糞便或人糞尿和石灰粉、甲醛、福爾馬林等消毒殺蟲物品,最主要的是準備好高質量的菌種,并對秸稈進行高溫發酵。對大棚進行消毒處理后,把棚外的料堆移到棚內,鋪成高25~30cm、寬1.5m的長畦,將菌種均勻撒到畦面上,并使部分菌種落進畦面里,整平,納實,發菌時間一般10~15d,發菌后要及時覆土,覆土厚度一般2.5~3cm,再經過20d,雙孢菇就會成片的露出土面。雙孢菇一般在8月上中旬漚制原料,8 月下旬到9月上旬播種,中下旬覆土,10~12月采收,第二年還可收一季春菇。
3.4.2 秸稈制酒精技術
利用玉米秸、玉米芯、稻谷殼、棉籽殼、向日葵渣、甘蔗渣等副產品制取酒精,也是秸稈綜合利用的途徑之一。其方法是,首先將秸稈原料中的泥沙、石塊等雜質清除,洗滌干凈,瀝干水分、烘干。然后由粉碎機粉碎成1~2cm大小,再用清水浸泡7d左右進行水解,或通以蒸汽加速水解。將浸泡好的秸稈移入大鐵鍋中蒸煮,加入氧化鈣使秸稈軟化。撈出熟料冷卻后,拌入酒曲進行糖化發酵,再移入蒸餾器進行蒸餾,可制得50%~60%的酒精。
3.4.3 秸稈制淀粉技術
以玉米秸稈為例,先將玉米稈的硬皮剝掉,把無蟲蛀的瓤子切成薄片,用清水浸泡12h,放入大鍋里煮。當瓤子被煮得爛熟時攪成糊狀,再加適量清水稀釋攪勻過細篩,再將用篩子濾好的細液裝入細布袋進行擠壓或吊干,這樣就可以得到濕淀粉。大篩子上面的粉渣還可以釀酒或做醋。另外,也可直接將玉米稈瓤煮到發黃,然后將其粉碎后過細篩。篩子上面的粉渣可做飴糖料,篩下的細粉可做糕點食品等。
對于稻草或麥秸,先將稻草或麥稈用水沖洗干凈,再用切草機或鍘刀切碎,放入鐵鍋內,100㎏加沸水20㎏、純堿0.12㎏,煮45分鐘后撈出,放入冷水中猛攪揉搓,撈出后粉碎,越細越好。然后,再將粉碎的稈料放回原液中,經十幾分鐘攪動后用細篩過濾,將濾液放入大缸中澄清。經12h,將上層雜質廢液撤除,將下層濃液裝入布袋中擠干即成濕淀粉。
3.4.4 秸稈包裝制品加工技術
該技術主要以農作物秸稈作原料,進行纖維化處理,經破碎、分選、鋪裝、模壓、模切、表面處理、殺菌、包裝等工序,加工制成一次性綠色環保型餐具、衛生用品和包裝制品,也可用于成型家俱、車輛內裝飾模塑品等。該技術具有原料來源充足、生產過程簡單、效率高、能耗低、生產過程及使用過程均沒有污染、產品表面平整光潔、薄厚均勻、降解時間短等特點。成本低,無污染,可部分替代紙制品、塑料制品和木制品,使秸稈綜合利用實現產業化,提高農業廢棄物的利用價值和農業生產效益。目前,我國已經成功開發了植物纖維餐具生產線,并投入實際生產。
3.4.5 秸稈板材制品加工技術
該技術以玉米秸、麥秸、棉花桿、稻草、蘆葦、甘蔗渣、樹枝等各種秸稈為原材料,利用高壓模壓機械設備,經輾磨處理后的秸稈纖維與樹脂混合物在金屬模具中加壓成型,制成各種高質量的板材制品。該技術是綜合了物理、化學、電氣、機械、液壓等加工技術原理,經過特殊的工藝處理,在生產線上生產出高密度和中密度板材產品,還可以生產浮雕門、浮雕墻裙、復合地板、家具系列、廚房家具系列及其它工藝性模壓制品,產品具有阻燃、防潮、不變形、不開裂、強度高等優點。
另外,農作物秸稈還有用于造紙、植物地膜、育苗缽、發展草編生產等多種利用途徑。如玉米苞葉纖維多、性強、拉力大,經挑選、漂白、染色可用來編織茶具墊、提籃、提兜等多種群眾喜愛的工藝品。如玉米穗軸可用來制造電木、漆布、人造軟木塞、人造纖維,在化學工業中還是提取糠醛、木糖醇的好原料。每12t穗軸可生產1t糠醛,糠醛是用于制作上光油的溶劑價值6800余元。每13㎏穗軸可生產1㎏木糖醇,木糖醇是人體糖類代謝的中間體,對糖尿病療效顯著。在山東省臨邑縣已經投資建立了玉米穗軸提取糠醛的專業化生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