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肺疫又稱豬巴氏桿菌病, 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急性的常呈敗血癥病變, 死亡率高; 慢性的多與其他疾病( 豬氣喘病、豬瘟等) 混合感染或繼發。本病是危害養豬業的常傳染病, 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一、流行病學多殺性巴氏桿菌能感染多種動物,豬是其中一種, 各種年齡的豬都可感染發病。
一般認為本菌是一種條件性病原菌, 因健康豬的鼻道深處和喉頭內有30.6%帶有多殺性巴氏桿菌, 扁桃體帶菌率達36%,當豬處在不良的外界環境中, 如寒冷、悶熱、氣候劇變、潮濕、擁擠、通風不良、營養缺乏、疲勞、長途運輸等, 致使豬的抵抗力下降, 這時病菌大量增殖并引起發病。另外病豬經分泌物、排泄物等排菌,污染飲水、飼料、用具及外界環境, 經消化道而傳染給健康豬, 也是重要的傳染途徑。也可由咳嗽、噴嚏排出病原, 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此外, 吸血昆蟲叮咬皮膚及黏膜傷口都可傳染。
二、臨床癥狀潛伏期1~5 天。根據病程長短和臨床表現分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型。
1、最急性型: 未出現任何癥狀, 突然發病, 迅速死亡。病程稍長者表現體溫升高到41~42℃, 食欲廢絕, 呼吸困難, 心跳急速, 可視黏膜發紺, 皮膚出現紫紅斑。咽喉部和頸部發熱、紅腫、堅硬, 嚴重者延至耳根、胸前。
病豬呼吸極度困難, 常呈犬坐姿勢, 伸長頭頸, 有時可發出喘鳴聲, 口鼻流出白色泡沫, 有時帶有血色。一旦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 病情往往迅速惡化, 很快死亡,死亡率常高達100%,自然康復者少見。
2、急性型: 本型最常見。體溫升高至40~41℃, 初期為痙攣性干咳, 呼吸困難, 口鼻流出口沫, 有時混有血液, 后變為濕咳。隨病程發展, 呼吸更加困難, 常作犬坐姿勢, 胸部觸診有痛感。精神不振, 食欲不振或廢絕, 皮膚出現紅斑, 后期衰弱無力, 臥地不起, 多因窒息死亡。病程5~8 天, 不死者轉為慢性。
3、慢性型: 主要表現為肺炎和慢性胃腸炎。時有持續性咳嗽和呼吸困難, 有少許黏液性或膿性鼻液。關節腫脹, 常有腹瀉, 食欲不振, 營養不良, 有痂樣濕疹, 發育停止, 極度消瘦, 病程2 周以上, 多數發生死亡。
三、病理變化
1、最急性型: 全身黏膜、漿膜和皮下組織有出血點,尤以喉頭及其周圍組織的出血性水腫為特征。切開頸部皮膚, 有大量膠胨樣淡黃或灰青色纖維素性漿液。全身淋巴結腫脹、出血。心外膜及心包膜上有出血點。肺急性水腫。脾有出血但不腫大。皮膚有出血斑。胃腸黏膜出血性炎癥。
2、急性型: 除具有最急性型的病變外, 其特征性的病變是纖維素性肺炎。主要表現為氣管、支氣管內有多量泡沫黏液。肺有不同程度肝變區, 伴有氣腫和水腫。病程長的肺肝變區內常有壞死灶, 肺小葉間漿液性浸潤,肺切面呈大理石樣外觀, 胸膜有纖維素性附著物, 胸膜與病肺粘連。胸腔及心包積液。
3、慢性型: 尸體極度消瘦、貧血。肺臟有肝變區, 并有黃色或灰色壞死灶, 外面有結締組織, 內含干酪樣物質; 有的形成空洞, 與支氣管相通。心包與胸腔積液, 胸腔有纖維素性沉著, 肋膜肥厚, 常常與病肺粘連。有時在肋間肌、支氣管周圍淋巴結、縱隔淋巴結及扁桃體、關節和皮下組織見有壞死灶。
四、診斷本病無特征性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其診斷要在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的基礎上分離出病原菌。
1、鏡檢對最急性和急性病例可從心、肝、脾或體腔內滲出物取病料。慢性型可從病變部位、膿汁、滲出物或呼吸道分泌物取病料, 涂片或觸片, 用瑞氏、姬姆薩氏或美藍染色鏡檢, 見有兩端著色較深、中央著色較淺的球桿菌, 用印度墨汁染色, 可見到清晰的莢膜即可確診。
2、分離培養取肺部支氣管滲出物、病變肺與正常肺交接處、心包液、胸腔液、血液、皮下水腫液等接種血瓊脂培養基, 37℃培養24 小時, 可見有灰白、濕潤、黏稠的小菌落, 染色鏡檢鑒定巴氏桿菌。
五、防治
1、治療: 最急性病例由于發病急, 常來不及治療, 病豬己死亡。青霉素、鏈霉素和四環素族抗生素對豬肺疫都有一定療效?股嘏c磺胺藥合用, 如四環素+磺胺二甲嘧啶, 泰樂菌素+磺胺二甲嘧啶則療效更佳。914 對本病也有一定療效, 一般急性病例注射1 次即可, 如有必要可隔2~3 天重復用藥1 次。在治療上特別要強調的是, 本菌極易產生抗藥性, 因此有條件的應做藥敏試驗, 選擇敏感藥物治療。
2、預防:
(1)預防免疫每年春秋兩季定期用豬肺疫氫氧化鋁甲醛菌苗或豬肺疫口服弱毒菌苗進行兩次免疫接種。
(2)改善飼養管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提倡早期斷奶。采用全進全出制的生產程序; 封閉式的豬群, 減少從外面引豬; 減少豬群的密度等措施可能對控制本病會有所幫助。
(3) 藥物預防對常發病豬場, 要在飼料中添加抗菌藥進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