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潛伏期一般為2~4天,最長的可達7天左右。病牛體溫升高至40~41℃,精神萎頓,食欲減退,閉口流涎,開口時有吸吮聲,1~2天后,唇內齒齦、舌面及頰部粘膜出現蠶豆至核桃大小的水皰。口溫高,口角流涎增多,呈白色泡沫狀,常常掛在嘴邊。采食完全停止,水皰經24小時破裂形成表淺的邊緣整齊的紅色糜爛。以后體溫正常,糜爛部位逐漸愈合。隨后病牛蹄冠和趾間的柔軟皮膚有紅腫、熱痛、迅速發生水皰并破漬出現糜爛導致病畜跛拐,蹄殼脫落,乳頭皮膚出現水皰、破裂糜爛。犢牛主要表現為出血性腸炎和心肌麻痹,死亡率頗高,病愈后可獲1年的免疫力。該病一般呈良性經過,病死率一般為1%~3%。
預防
1、精心飼養,加強管理。畜舍應保持清潔衛生,通風,干燥,暖和,多墊軟草,多喂給柔軟飼料,多給飲水。
2、在未發口蹄疫地區,強化獸醫衛生監督,加強防疫檢測,嚴禁從疫區引進易感動物及畜產品防止疫病侵入;
3、發現疫情后要劃定疫點疫區,嚴格封鎖。封鎖區內的病畜及同群畜要以最快的速度撲殺并無害化處理。禁止封鎖區的易感牲畜及畜產品流動、封鎖區內病畜的糞便及受污染的飼料,飲水用具以及周圍環境要進行全面徹底消毒。進出封鎖區內的車輛都要進行消毒。疫點疫區內最后一頭病畜處理或死亡后14天內不再出現疫情,經過徹底消毒和檢驗合格后方能解除封鎖。
治療
1、口腔型口蹄疫。先用清水、食醋或0.1%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口腔潰瘍,再涂1%~2%的明礬或碘酊甘油,也可撒布冰硼散。
2、蹄型口蹄疫。先用3%的克遼林或來蘇兒洗滌,干后涂松餾油或魚石脂軟膏、青霉素軟膏,然后用繃帶包扎。
3、乳房型口蹄疫。先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然后涂青霉素軟膏或氧化鋅魚肝油軟膏。
4、混合型口蹄疫。除局部治療外,還應用強心劑和補劑,如安鈉、加葡萄糖鹽水等。用結晶樟腦口服,每次5~8克,每天2次。
5、注射高免血清。劑量為犢牛每千克體重1~1.5毫升。
6、中藥治療。貫眾15克,甘草10克,木通12克,桔梗12克,赤芍10克,生地7克,花粉10克,荊芥12克,連翹12克,大黃12克,丹皮10克共研末加蜂蜜150克為引子,用水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