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場(戶)在養牛過程中,常常在某些牛群中會出現部分牛發生厭食癥。一般發生厭食癥的牛在臨床上常以胃腸功能發生紊亂,采食量減少,甚至有的患牛會出現食欲廢絕、便秘、下瀉等為主的發病特征,且發生厭食癥的牛多見于臨產母牛、產后母牛和一部分肉牛。
據分析,導致牛發生厭食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飼喂牛的飼料單一、牛患某些慢性消化道疾病,如消化道發生潰瘍、消化不良、長期便秘或下瀉等均有可能引起牛發生厭食癥。
牛患厭食癥后,由于其進食量減少,往往易導致待產母牛的產仔時間拖延甚至發生難產;母牛所產的仔牛瘦弱,生活力下降,嚴重影響仔牛的成活率,且影響母牛產后的恢復;患牛的抵抗力下降并引起生長發育障礙,嚴重者甚至導致患牛死亡。
因此,養殖場(戶)在養牛生產中遇到牛發生厭食癥時,應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及時調整飼喂牛的飼料配方,并可針對牛發生厭食癥的類型采取相應的中藥療法:
牛脾胃虛弱型
1、癥狀
其患牛表現為脾胃氣虛,化源不足,采食量減少或采食后胃腸不適,并伴有消化不良癥狀,排便時干時稀,且經常反復發生。
2、治療
治療宜以健脾益氣為主,對臨產母牛和產后母牛可用淮山藥180克、白扁豆30克、粳米100克~200克,先將山藥、扁豆煎煮并取其濃汁,分為兩等份,于早晚與粳米煮成稀粥,待溫后給患牛喂服食療,與此同時,可配合用參苓白術散給患牛內服治療。參苓白術散的方劑組成是:蓮子肉(去皮)9克,薏苡仁9克,縮砂仁6克,炒桔梗6克,炒甘草9克,白茯苓、人參、白術、山藥各15克,白扁豆(去皮,微炒,姜汁浸)12克,煎水或研為細末混拌于飼料中給患牛喂服,連續喂服2劑~3劑。對久病陽傷、陰寒內盛的患牛,可配伍附子理中湯給患牛內服治療,以溫中散寒,其附子理中湯的方劑組成是:附子10克、干姜10克、灸甘草15克、焦白術15克、黨參15克、龍骨30克、牡蠣30克、升麻10克,煎水或研為細末混拌于飼料中給患牛喂服。
牛脾胃不和型
1、癥狀
患牛表現為脾胃不和,食欲不振,且采食后不易消化為主癥,并伴有腹脹、下瀉等癥狀。
2、治療
治療宜以滋補脾胃,除濕止瀉為主,應以加強對患牛的飼養管理,并配以食療為主。可用玉米250克炒焦研細,加入食鹽3克~5克,再與切碎的白蘿卜500克混合后給患牛喂服食療,一天喂服兩次,連續喂服3劑~5劑;也可用綠豆100克、粳米150克、白糖15克,先將綠豆、粳米加入適量清水入鍋,小火熬煮成粥,粥煮成后加入白糖,每天早晚給患牛喂服食療;對伴有積食腹脹的患牛,可配伍保和丸給患牛內服治療,以利消食、導滯、和胃。保和丸的方劑組成是:山楂(焦)30克,神曲(炒)、半夏(制)、茯苓各15克,萊菔子(炒)、麥芽(炒)、陳皮、連翹各10克,煎水或研為細末混拌于飼料中給患牛喂服。
牛脾虛濕困型
1、癥狀
患牛表現為脾虛運化無力而致濕濁內停,虛實夾雜,食欲不振,且伴有腹脹、下瀉等癥狀。
2、治療
治療宜以健脾利濕為主,可選用香砂六君子湯給患牛內服治療。香砂六君子湯的方劑組成是:黨參、白術、茯苓各15克,灸甘草、陳皮、法半夏、木香、砂仁各10克,煎水混拌于飼料中給患牛喂服;也可選用加味藿香正氣丸給患牛內服治療,加味藿香正氣丸的方劑組成是:廣藿香150克、紫蘇葉50克、白芷50克、白術(炒)10克、陳皮10克、半夏(制)10克、厚樸(姜制)10克、茯苓5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大腹皮5克,煎水或研為細末混拌于飼料中給患牛喂服。
牛胃腸燥熱津液不足型
1、癥狀
患牛表現為腸胃燥熱,津液不足,大便干結,小便頻數而微黃。
2、治療
治療宜以破氣消積,滋潤大腸,健胃通便為主,在對患牛適量增加青綠多汁飼料補喂的同時,可選用麻子仁丸給患牛內服治療。麻子仁丸的方劑組成是:火麻仁、杏仁、白芍各20克,大黃25克,枳實、厚樸各15克,煎水或研為細末混拌于飼料中給患牛喂服;也可用食鹽20克炒黃,每天分兩次加入飼料中給患牛喂服,連續喂服2天~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