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茶共生高效生態農業模式為2012年湖北省主推技術。該技術通過在茶園養雞,以雞啄食害蟲,減少化學農藥施用量為主的病蟲害防治體系,對提高茶園經濟效益,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該模式還可延伸至果園養雞等模式,具備投資小、周期短、回報大、簡便易行等特點。
經幾年試驗示范結果表明,建一個6.67公頃(100畝)的養雞茶園或橘園,林園防護網、標準化雞舍、蛋雞購置、購買飼料、雞只防疫及人工成本共需投入約12萬元左右,而養雞年產出可達20萬元左右,養雞獲純利8萬元左右,加之提高茶園品質使得茶葉產值提高,則667平方米(1畝)每年可新增純利980元左右;加上節支收入近4.6萬元,每667平方米茶園可節支增收1440元。其技術要點如下:
1.園地區域和防護管理 根據茶園地形、地貌等情況,每1~1.3公頃(15~20畝)茶園建設一養雞舍,雞舍面積約40~45平方米,可容納養雞400~500只,并配備雞自動飲水裝置,雞舍的建立位置應充分考慮便于雞在茶園的活動,充分考慮茶園地塊雜草的種類和數量,充分考慮雞產蛋場所和便攜的收檢,充分考慮及活動時的飲水及外來天敵的侵害問題。
2.園地防護 可選擇建筑安全網、鐵絲網、鋼絲網等材料在茶園周圍及行間(分隔)人為設置圍欄,防止雞跑出活動范圍,防止外來動物侵害,也可采取栽植植物籬(枸橘等植物)設置成圍欄,圍欄高度2.0~2.5米,每間隔3~5米(不同網材)栽植木樁(或鐵樁)固定。
3.肥、水管理 茶園限制使用化學肥料。有機肥以農家肥為主。①施肥數量。成齡采摘茶園,每年每公頃施堆肥13000~18000千克或餅肥2000~2600千克(因茶園肥力狀況而定,也可多施或少施)。②施肥次數。追肥次數1~2次,一般情況下在春芽前和夏芽前各施1次,以速效型肥料為主。基肥每年施或隔年施1次,秋后開溝施入。最好推薦隔年或隔行施入。
大多數茶園水分管理靠天然降雨,但有灌溉條件的茶園應考慮適時補充茶園的水分,高溫季節連續10天不下雨就要采取灌溉,可采取澆灌、噴灌等方法,并應考慮灌溉期間雞的生長環境。
4.雞飼養技術與管理 ①雞品種選擇。根據當地市場銷售行情, 選擇適合當地自然條件,適應放養,以生產土雞蛋為主要目的的地方品種或選育品種,如農大褐3號、固始雞、江村黃雞、皖江麻雞、蘇禽蛋雞等。②飼養時間。育雛雞進舍后讓其休息0.5~1小時,使其活動正常時先飲溫糖鹽水(42℃、5%、0.3%),飲水后0.5~1小時喂料,防止長途運輸久渴后暴飲造成水中毒,雛雞做到少喂勤投,糖鹽水飲用24小時后改飲清水(加防白痢藥物)。③溫度。出殼雛雞第一周宜35℃,以后每周降溫2~3℃,產蛋雞最適宜溫度在8~22℃。④密度。0~6周齡雞25只/平方米,育成蛋雞12~15只/平方米。⑤分群。從4周齡后按大小、強弱、公母逐步分群飼養,個別殘雛、弱雛及早淘汰。⑥光照。3日齡前可用24小時光照3瓦/平方米,4日齡以后每天減少1小時,15齡后每天減少半小時光照,逐步過渡到自然光照;16~18周齡每周增加1小時,19周齡后每天增加半小時,補至16小時為止;產蛋期每天保持16小時光照,光照強度2.5~3瓦/平方米。⑦放牧。對環境溫度有一定適應能力后,約45日齡選擇適合溫度晴天中午慢慢開始向室外放牧,逐步適應外部環境后,采取喂食方法意向性地將雞引導到指定的茶園地塊任其自由活動覓食。⑧棲息。訓練雞上棲架,夜晚息燈后將地面上的雞捉放在棲架上,如此訓練幾次,盡量讓雞在棲架上休息,堅決避免室外過夜雞。⑨喂量。60日齡前以自由采食為主,盡量使其體重達到標準,60日齡后根據體重適當予以限飼。每周稱重,5%左右以達到標準體重為準,開產后視放牧飼料資源情況和產蛋率適當增減飼料喂量,一般在60~80克/天/只。⑩喂料。青年雞(開產前)采用每天3次辦法飼喂,開產后分早晚2次喂料(早30%、晚70%)。
5.防疫及管理 做到三勤:即勤曬或更換墊料,保持室內清潔、空氣新鮮、不潮濕;勤用化學藥品消毒。對雞舍、運動場地每周2~3次噴霧消毒。料桶、飲水器每天清洗;勤對雞行為、糞便、羽毛、食量、飲水進行觀察,發現異常查明原因及時診治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