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用優良品種。年產250-300枚蛋的優良蛋鴨品種有:紹興鴨(適合圈養、放牧)、江南1號和江南2號(適合圈養)、攸縣麻鴨(適合放牧)、莆田黑鴨(適合軟、硬海灘飼養)和恩施麻鴨(適合海拔800-1200米山區飼養)等。
二、選址與建舍。場址應遠離村莊、城鎮、禽類交易地、工廠、土壤、水源無疫病污染及其他污染的池塘、水庫、水流緩慢的溪河邊等地適合建舍養蛋鴨。場地土質應透氣和透水,最好是沙質地,還要避風向陽,與水面保持5度左右的緩坡。
鴨舍實用面積以每平方米6-8羽計,每棟棚舍以養900-1000羽為好。鴨舍用竹、木搭建,寬8-10米,長控制在70米以內,邊檐高2-2.5米,高度自定。四周用草簾掛到屋檐,內用透明塑料膜擋風。舍內每100平方米安裝60瓦電燈3盞、15瓦的2盞。舍前應有一塊干燥、略斜但平整的比鴨舍大2倍的運動場。鴨的水面運動場應大于鴨舍三倍以上,并在四周圍網或建竹籬笆。
三、雛鴨飼養管理。蛋鴨以在4月至5月中旬養"早春鴨"最好,也可在6月養"晚春鴨",或在8月養"秋鴨"。
雛鴨應在24小時內先開水,后開食。飲水可用飲水器或淺塑料盆或淺水盆盛水。1-5日齡最好供應冷開水或純凈水,水中放1-2%葡萄糖;5日齡以后飲干凈水即可。開水后,喂大米悶熟的米飯,(拌入10%的葡萄糖水、10%的韭菜更好)。3天后按10-20%投喂螺、蝦、蚯蚓、小魚等,也可用5%的魚粉拌料投喂。從第三天起,還應在日糧中加入10-20%切碎的青飼料,或在水面投喂水草、浮萍等。1-3日齡控制食量,只讓吃7-8成飽;此后敞開喂料,每次吃飽為止。10日齡內的雛鴨晝夜喂食6次(白天4次,晚上2次);11-20日齡每晝夜喂4-5次(白天3次,晚上2次;或白天4次,晚上1次)。此后據覓食情況而定。15日齡以內要晝夜防止雛鴨扎堆,應將舍內溫度調控到最佳范圍。雛鴨多時,要按照強弱分群飼養,每群300-400羽。
四、四季飼養管理
1、春季:要保持鴨舍干燥、通風,勤換墊草,做好消毒及清潔衛生工作,每天人工補充光照4-5小時。為有利高產穩產,日糧中粗蛋白質含量應達18%,代謝能每公斤達11.3-11.7兆焦,青、精料各占50%。母鴨開產時,50公斤飼料拌入1公斤蜂蜜連喂3天,停2周后再喂3天。如此輪番投喂,不僅可防鴨瘟,還可提高產蛋率。蛋鴨從15周齡起應補鈣,劑量為日糧的2.5%;此后逐步提高;當產蛋率60%時,日糧鈣含量為2.5%;產蛋率65-80%時為3%;產蛋率80%以上時為3.5%。鈣源為貝殼粉或骨粉或蛋殼粉。日糧中還應保證維生素D的供應,以控制鈣、磷比例為5-6.5:1。根據產蛋率的高低,每天保證14-17小時日照很重要,以利于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和鈣的吸收,進而提高產蛋率。
2、夏季:抓好防暑降溫工作。將鴨舍四周草簾卸下,以利空氣流通。堅持早放鴨,遲關鴨,傍晚不趕鴨入舍,夜23-24時才趕入舍內。要保證鴨群有充足飲水,最好是井水。青年鴨忌日糧中蛋白質含量過高,以免導致早衰,產蛋期縮短。要多喂粗、青飼料,以防性早熟。此外,青年鴨最好不喂顆粒料,應喂混合粉料。因為顆粒料能刺激食欲,引起鴨生長過肥,不利產蛋。對春季產蛋多又沒換羽毛的鴨,在日糧中加入1-2%炒熟研碎的芝麻或菜籽等,能提高夏季產蛋率。夏季還要適當降低舍內鴨的密度,注意用具、場地等的消毒及衛生。
3、秋季:為保持高產率,應施行人工補充光照,保持每天光照16小時,同時適當補充動物源蛋白質及青料的供給。對已停產的鴨應剔出或提前淘汰或強制換羽。
4、冬季:搞好防寒保暖,及時將鴨舍四周草簾掛上,嚴防賊風侵入。勤換干燥墊料并適當加厚。冬季日糧代謝能水平應提高到每公斤12.1-12.5兆焦。早上鴨應遲放,傍晚早關鴨,平時少下水,(上、下午氣溫高時各下水1次,每次10分鐘)。鴨放出舍前要在舍內噪鴨5-10分鐘。冬季應補充人工光照,保持每日光照16小時。
五、主要疫病防制
1、鴨病毒性肝炎。疫區無母源抗體鴨苗1日齡,有母源抗體鴨10-14日齡應皮下或肌注0.5-1毫升鴨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也可經飲水或氣霧免疫2次,間隔期3天。種(蛋)鴨1年免疫注射2次,間隔期6周。
2、鴨瘟:疫區20日齡首免,每羽肌注0.2毫升鴨瘟疫苗,5個月后再接種1次。3月齡鴨肌注1毫升,免疫期可達1年。
3、禽霍亂:60-70日齡注射禽霍亂疫苗0.5毫升,100日齡再注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