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的飼養管理不僅直接影響其生長發育,還關系到將來的生產性能,所以育雛期是雞群生長的關鍵時期。冬春季養殖肉雞育雛由于氣溫較低,需要加強對雛雞的綜合飼養管理,才能培育出健壯、活潑和發育良好的雛雞,這對發揮和提高雞的和生產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筆者根據多年的生產實踐經驗,結合養禽學的原理,總結出冬春季肉雞育雛八項關鍵管理技術要點。
1、要盡快供給清潔飲水
雛雞運到育雛舍后,稍作休息應該即刻飲水,因為出雛時間需24h,加上長途的運輸,雛雞消耗很大,應盡早飲水。盡早飲水可補充雛雞出殼時體內所耗去的水份,促進腸道蠕動。排除胎糞,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加促吸收剩余的蛋黃,以增強食欲感。第1周內忌用涼水,要飲溫開水(保持20℃左右),加入復合維生素和5%葡萄糖,如果雛雞孵出時間較長或雛雞軟弱,可在開食前的飲水中加人一定量的補液鹽,可起到提高雛雞成活率的作用。1周后飲清潔的涼水即可。飲水量一定要充足,經常保持有水,隨時自由飲水,絕不可間斷飲水。水質要符合衛生標準,飲水器要定期洗刷消毒。20日齡后最好用乳頭飲水器,既衛生又節水。乳頭飲水器比水槽節約用水80 oA~85%,既減少了水費又能保持舍內干燥、清潔衛生,減少疾病傳播。用水槽飲水一定要保持平穩、不漏水、不溢水。
2、要在出殼后12~24 h開食
在雛雞飲水后即可進行開食,雛雞出殼后開飼時間最晚不要超過12~24h,絕不要人為推遲開飼時間。開飼時間越早越好。開食時間不能過晚,否則雛雞消耗體力過多,容易導致虛弱和脫水,影響生長發育,降低成活率。初生雛雞消化器官尚不發達,胃腸容積較小,開食飼料要求營養豐富、易消化、適口性強且便于啄食。飼料顆粒要粗細適度,或者用顆粒破碎料開食,也可用玉米粉或小米作為開食料。以后隨著日齡的增長,按照不同生長發育階段更換不同時期的配合料,以滿足其生長發育需要。更換飼料應逐步更換,讓雞有一定的適應過程,以免因日糧突然改變而引起消化不良,影響生長發育。雛雞第1周用開食盤,初次喂料可將飼料均勻地撒在飼料盤中或牛皮紙上,讓雛雞自由采食。對尚不知道采食的雛雞,應多次將其圍攏到有飼料的地方,讓其學著吃料。雞飼喂應做到定時定量,一般1~3 d每2 h給料1次,夜間給料1次,3 d后每晝夜6~8次,后期每天3次。第2周后改為料桶,喂料器具要充足且高度與雞背相等,要隨著雞生長的體高而調整喂料器的高度,這樣既便于采食和減少飼料浪費,也可防止飼料污染。
3、要保持合理的溫度
冬春季氣候寒冷,溫度較低,保持適宜的溫度是育雛成功的首要條件。1周齡內的雛雞舍溫為32~35℃,適當的高溫育雛(3日齡內),有利于卵黃的吸收,減少白瘌的發生。1周齡后每周遞減2~3℃,直至舍溫2l℃為止,且該溫度要保持到育雛結束。溫度是否合適,不能只是用溫度計測量,重要的是看雛雞的活動表現,做到看雞施溫。溫度過低時,雛雞行動緩慢,羽毛蓬松,身體發抖,聚集在熱源下,不時發出唧唧的凄慘叫聲;溫度過高時,雛雞散開,張口喘氣,食欲減少,飲水量增加,甚至張嘴喘息;溫度過低,雛雞睡眠不安,發出“嘰嘰”叫聲,常常擁擠在一起,甚至扎堆,時間稍長造成大批雛雞壓死現象。溫度適當,則雛雞活潑好動、食欲旺盛、精神良好,羽毛光滑整潔。實踐證明,保持適當的育雛溫度,對控制雛雞白痢病、球蟲病的發生,對促進卵黃囊的吸收利用,提高雛雞育雛成活率都有明顯的效果。
4、要掌握好適當的濕度
育雛的地方濕度一定不能太高,濕度高給致病細菌和寄生蟲卵的繁殖創造了條件,尤其易誘使球蟲病、大腸桿菌病、霉菌病的發生,影響雛雞的健康和成活率。1周內,育雛室內的濕度必須達到60%~70%,1周以后雛雞體重增大,水份代謝增加,溫度要降低到55%~60%,這有利于雛雞生長發育。過濕高溫環境下雛雞食欲減退,患病增加,生長速度下降;過干濕度低于40%時,雞呼吸系統疾病增多,增重受影響。隨著小雞的采食量、飲水量、呼吸量、排糞量等逐日增加,很容易造成室內潮濕,因此,每天要勤換墊料,在潮濕季節要求每天更換墊料1~2次;飲水器不漏水,以保持干燥,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育雛舍地面干燥,在南方地區尤應注意防潮防濕。經常潮濕的地區,雞舍應建筑在地勢較高的地方,最好搞育雛棚。盡可能將濕度控制在55%~60%。
5、保證合適的飼養密度
保證雞群健康生長發育,與飼養密度也有直接關系。雛雞飼養密度大時,育雛舍內空氣污濁、氨味大,濕度高,衛生環境差,吃食擁擠;搶水搶料,饑飽不均,殘次雛雞增多,惡癖嚴重,容易發病。飼養密度小時,對雛雞生長發育有利,但不利于設備的充分利用和勞力的合理使用,所以雛雞飼養密度也不是愈小愈好。一般情況是第1周30只/m2,第2周25只/m2,第3周20只/m2,第4周15只/m2,5~6周時10只/m2左右。
6、保持雞舍內空氣新鮮流通
隨著雞群的生長發育,氧氣的需要量不斷地增加,通風換氣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空氣流通可將雞舍內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排出。可以調節舍內的溫度、濕度。1周齡以后應開始不同程度地通風。如果舍內通風不良,有害氣體在雞舍內含量較高,可降低雞只的抵抗力,特別是氨氣會直接刺激雞的呼吸系統,使其呼吸不暢,阻礙雞只生長發育,誘發呼吸系統疾病,甚至使雛雞失明。通風之前先提高室溫2~3℃,通風換氣時間應選擇在晴天中午前后,應緩慢進行,門窗開啟度應從小到大,最后呈半開狀態,要避免賊風的襲擊,切不可突然將門窗大開,使室溫突然下降。
7、做好雛雞的疫病預防工作
因雛雞抗病力差,易感染病源引起發病,有些病發生后難以確診,因此要求養雞戶在加強飼管的同時還要根據疫病流行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種程序,來控制雞各種傳染病的發生流行?刂埔卟“l生是育好雛雞的重要保證。雛雞個體小、抗病力差,一旦發生疫病,則傳染快、死亡率高、損失大。雞舍使用前應徹底消毒,設備、工具等要經常清洗,定期消毒。1日齡雛雞皮下注射雞馬立克氏病疫苗;開食前可用鏈霉素滴鼻,每只雛雞2 000~4 000 IU,預防上呼吸道疾;開食第1 d可用0.02%痢特靈或0.03%氟哌酸拌料連喂5~7d。出殼后1~2周可用新城疫Ⅱ系弱毒疫苗滴鼻預防雞瘟;2周后在飲水中加入0.1%痢特靈連用5~7 d預防球蟲;3周齡時再用新城疫Ⅱ系苗滴鼻,3月齡時用新城疫I系苗注射強化免疫。
8、要做好斷喙工作
斷喙是雛雞管理中的常規工作。沒有斷喙的雞,在遇到營養缺乏、空氣新鮮、雞群密度過大的情況下,容易導致互啄而造成死亡,或將互啄的惡習帶到產蛋期,致使生產水平下降。因此,斷喙是很有必要的。斷喙時間在7~10日齡較為合適,用斷喙器將雞上喙斷去1/2,下喙斷去1/3(指鼻孔到喙尖的距離)。斷喙前后2 d要在飲水中加入或飼料中添加VK和VC以及抗菌素,起消炎和止血作用,并可減少斷喙應激氣。斷喙后要將飼槽中料的厚度增加,直到傷口愈合。斷喙要在雞群健康狀況下進行,以防更大的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