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殖黃鱔,主要飼養從市場上購買的野生鱔種,必須嚴格挑選,最好直接從捕撈者手中選購籠捉或鍬刨的黃鱔作為鱔種。目前各地養殖的鱔種中,深黃大斑鱔體色深黃,身體細長,有褐黑色大斑紋,適應環境能力較強,生長速度較快,個體較大,最適合人工養殖;淺黃細斑鱔在自然界數量最多,體色淺黃,有細密的褐黑色斑紋,生命力較強,鱔種來源廣;體色青灰的黃鱔,適應環境的能力相對較弱,生長速度較慢,個體相對較小,一般不宜選作人工養殖的鱔種。
鱔種須選擇規格整齊、體質健壯、色澤光亮、無病無傷、游動活潑的鱔魚,最好選當地產的鱔魚。一般可通過以下方法篩選優質鱔種。
感官篩選法。健康的黃鱔,用手捉起抬頭掙扎,且掙扎有力。觀察有無黏膜脫落及不正常的斑點。身體扭曲、有紅斑、肛門紅腫、尾巴扭曲的為劣質鱔。健康的黃鱔一般在池底活動自如,池內水質清。
水流篩選法。鱔魚喜歡逆水而行,用適當的力將鱔池內的水按一定方向螺旋形攪動,鱔魚頂水游走,屬正常現象;若跟著水走,無力游動的為劣質鱔。
拍打篩選法。將鱔魚裝在淺盆內,用手拍盆,質量好的鱔魚往外跳,跳不起或不跳者是劣質鱔。但是受傷和患病的鱔魚也會往外跳,要仔細鑒別。
行為篩選法。鱔魚有群聚性,在淺水無土池內,質量好的鱔魚成群地往四角鉆頂,而單獨游走、活力不佳者為劣質鱔。為了便于觀察,每平方米放養的鱔魚不超過5公斤。也可根據鱔魚鉆洞穴的特性來篩選,將鱔魚放在池內約2小時,凡是不鉆洞或不鉆草者質量不好,鉆頭不鉆尾或鉆一會又出來的質量也不好。
吃食篩選法。給鱔魚投喂占鱔重5%的蚯蚓或3%的黃粉蟲,溫度20℃以上,在2小時內吃完一半以上飼料的鱔魚質量較好。
藥物浸泡篩選法。藥物浸泡法必須掌握有效濃度、時間和溫度。一是鹽水法,但鹽水刺激性太大,弄不好會使鱔魚死亡,應慎用;二是硫酸銅法,用8毫克/升的硫酸銅溶液浸泡5-10分鐘,可使劣質鱔魚身上的黏膜脫落。在浸泡過程中,質量好的鱔魚由緊張不安逐漸安靜,或有規律地運動,最后安靜;質量差的鱔魚,會出現狂跳、尾巴扭曲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