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天熱水暖,對蝦的生理機能旺盛,攝食量大增,本應是對蝦生長的高峰期。但實踐表明,在盛夏對蝦的長速不但未增,反而有所下降。這種情況主要與盛夏高溫有關。
盛夏,我國沿海絕大部分地區的日最高氣溫,幾乎每天都在33℃以上,一般表層水溫與氣溫比較接近,最大不過相差1~2℃,經常維持在30℃左右。遠遠超過了對蝦的最適生長水溫(19~25℃),因此影響對蝦快速生長。但生活在自然海區的對蝦,此時早已躲避到較深水域且晝伏夜出,白天在10~20米深的海底避暑納涼,夜間上層水溫下降后才到上層水域覓食,始終生活在最適水溫中。池養對蝦則不然,即使藏到水底也不過2米深,而2米深的水溫只比表層水溫偏低2.4℃,仍處于28~30℃的高水溫中。在高水溫環境的刺激下,對蝦的生理機能失調,體溫升高,食欲下降,容易出現高溫病,影響生長速度,如再遇上水質不潔,低壓陰雨等不利天氣,還會導致泛坑。
那么,怎樣克服盛夏高溫給對蝦養殖帶來的不利影響呢?一是提高對蝦池水的日換水量,達到降低水溫的目的。目前,一般蝦場的日換水量為池水的8%~10%。如提高到20%,對蝦生長速度則明顯提高;日換水量提高到30%,對蝦在盛夏出現的生長低谷基本消失;如日換水量達到50%,則可出現對蝦生長高峰,畝產可達400~500公斤,對蝦體長也接近于海蝦。二是蝦池不宜過淺,至少應使水深保持在2.5米以上,為對蝦提供水底避暑的環境。三是不具備大量換水條件的蝦場,在盛夏高溫時節,應適量減少投餌,以防殘餌過多污染池水,造成缺氧成其它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