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魚一直被認為是擁有旺盛生命力的魚種,但其壽命卻相當短促,平均大概只有一年左右。不過一些改良品種能活到一年以上的已經非常稀少。孔雀魚的一生,是美麗而短暫的一生。
發現孔雀魚的短命夭折現象,可以從飼育方法、品種等方面來分析。例如:營養不均衡時,會造成魚兒畸形或營養不良,高溫飼養雖有助于發育速度,但亦會使魚兒短命。這點也和人類一樣,住在熱帶地域的人通常比較不會長壽。此外,在品種改良上,若只是以尾鰭的大小、顏色、模樣為重點目標,往往造成最重要的“健康問題”。如果只是隨便地讓這一只品種和那一只品種雜交,其改良的結果難以預料。總而言之,均衡地給餌,水溫維持在22~24℃,選擇已有某個固定程度的品種交配,這樣才能期望魚兒在健康的飼育下,維持系統化的繁殖。
二、魚種的選購:有優秀的“父母”,不一定有優秀的“女兒”;沒有優秀的種魚,就一定沒有優秀的仔魚
優秀的仔魚在于親魚的選擇。選擇親魚所注重的不只是外觀,血統品質也同樣重要。在系統化之下所繁殖的魚種會明顯地表現出各品種所具有的特征,且履次經過嚴格的選擇與淘汰,進而被維持下來,才符合種魚的條件。
良好系統下的親魚,其生出的稚魚大都和親代有相似的資質特性。然而,后天的成長、給餌、水的管理等環境和飼養技術如果出了問題,也會造成遺珠之憾。相對的,不好系統下的親魚生出的仔魚,出現好品質的機率較小,即使奇跡般地出現漂亮的魚來,也通常會有短命或生殖能力弱的現象,常會出現畸形或體質虛弱的仔魚,當然也無法延續下去了!
在選擇雄魚方面,尾鰭夾角大,顏色及模樣引人注目,體型健壯勻稱,尾柄肥大,會來回地追逐雌魚,充滿生命力的雄魚是最佳的選擇。
在雌魚方面,最重要的是尾鰭的形態、顏色、模樣等,皆能表現其品種應有的特征。最好的情況是已產下一次仔魚的母魚,其腹部十分膨松,且呈暗色,是最為理想的魚只。
買的時候以3~5個月月齡的魚最為漂亮,如果選了太年輕的魚,就不能判斷其成魚的模樣如何。此外,超過6個月大的魚不易用在繁殖上,雖然較美麗但壽命較短,并不能提供你長期觀賞的需求。
你在水族館內可以發現各式各樣的孔雀魚,其價格高低不同。有些已固定的系統品種其價格通常比較高,不過有時候孔雀魚的品種是已固定,但如果產量大就可以較便宜的價格買到;同樣的,也有些數量稀少的魚種,雖系統尚未固定下來,價格反居高不下。所以孔雀魚的價格通常是由供給關系來判斷的,你可以依自己的嗜好及消費能力的多寡來考量選購。
三、繁殖與培育:產前分居,產后休養
雌魚體內受精的卵成熟后,腹部會鼓起,下腹部會膨脹變黑,這即是所謂的“妊娠狀態”。當雌魚在水族箱旁邊上下游來游去,有異常行動出現時,則是即將產仔的前兆。這時,常可以看到雌魚的下腹部內有稚魚的容姿及其大眼睛。
在這種情況下,若有其他的水族箱,最好能和雄魚分開飼養,以免受到雄魚的追逐干擾而歇斯底里地跳出水族箱外。健康的雌魚確認其受精后,就應和雄魚分離另外飼養,產仔期接近時,再把它放入產卵專用的水族箱或產卵箱內,初產時腹部并沒有想像中的大。通常雌魚和雄魚在一起個月左右就能產仔了。
雄魚和雌魚混養時,大概不到二個月齡就能產仔,此外,一旦交配過后的雌魚,即使之后幾乎沒有和雄魚接觸,也會有三次產仔的時期。然而白化系的魚在第三次時,有一半以上是放卵出來的,這時若不再跟雄魚交配,則不會產仔。
健康雌魚約21~25天為一個繁殖循環期。不過會因水溫不同或白化等品種不同而有所差異。產仔數依品種及系統而有差別,初產時約10只左右,第二次約20~30只,第三次約30~50只。如德國黃尾禮服一次只產幾只的品種也有,其中也有一次就產下將近100只的雌魚,但產仔數越多并不能代表就是理想的。
產仔可以準備特用的水族箱或使用產仔箱,水族箱內部可以種滿水草,營造出讓雌魚產仔的有利環境。將它放在新的水中,溫度調高2℃左右,刺激后一兩天就會產仔。繁盛的水草是稚魚最佳的隱藏之所,不過要注意雌魚可能會不小心將仔魚吃掉,特別是白化系統的品種,因其視力較弱,而稚魚的體色和魚餌相似,所以很容易誤食。
產仔箱輕巧且使用容易,但不可太早放入,以預產期的前一天放入最為適當,完成產仔后應立刻將母魚撈出,以保持空間廣闊。
產仔結束后,要讓母魚在別的水族箱中充分休養,并慎重地考慮是否讓雌魚再度產仔,以免水族箱魚數過量,不方便管理。
稚魚在三周內的身體狀況相當重要,有必要一*數次充分地喂食。除了注意營養均衡外,也要避免水質惡化。稚魚停留在產仔箱約10天左右,可以用吸管將剩余的餌食或雜質去除,以維持水質狀況。之后放入30厘米的小水族箱,水族箱并不需要太大,30厘米即可。
你可以滴入數滴的甲基藍于產仔的水族箱中,以達到疾病的預防的效果。
四、稚魚的挑選:淘汰性別難辨、性早熟及身體異型者
稚魚生出后三周左右即可分辨出雌雄之別,不過在這之前若能挑選出來分開飼養,那是更好的。
除了白化系統及德國黃尾禮服等發育較晚的品種外,如果其他魚種超過了三周后尚不能分辨出性別時,那就是發育不良,體質衰弱的象征了!
從體型上,可以由雄魚尾鰭基部的斑點來判斷,而雌魚下腹部的黑點亦是很容易分辨的特征。稚魚在小水族箱的燈光下,從側面、下方皆很容易觀察出身體的特色,若有畸型、發育不良、尾鰭前端有病癥出現時,需及早做處理。
孔雀魚早熟,和其父母放在同一個水族箱時,雄仔魚不出一個月就會追逐媽媽,向媽媽求愛了!這么如此早熟的雄魚大都無法當作種魚,因它們大都會中途停止生長,保持小時樣態,直到變為成魚,所以不能當作種魚,應盡早做處理,也就是將同胎的稚魚,早點將雄魚、雌魚分開,以確保處女雌魚系統繁殖的最初作業。
若你不是為了商業理由而繁殖,只是為了興趣,階段性地培育下一代,那么就有必要好好選擇雄、雌種魚,以保持仔魚的水準。要創造出優秀的孔雀魚后代,須做好充分的管理,維持良好的生長環境,并且每天仔細觀察,一過有畸形或發育不良的魚只時,最好是盡快淘汰。
出生1~3個月間,魚的成長狀況有想象不到的變化,須多加注意。孔雀魚發育大約兩個月后,顏色就相當穩定,尾巴很大,此時更要小心照顧,因它將來可以成為種魚的后補魚選。倘若發現魚只身體大,尾鰭小,整體不對稱,呈現出中性化的現象,則須馬上處理掉。
雄、雌魚的大小在此時期大體上差不多,等三個月過后,雌魚通常比雄魚大,之后產仔期的雌魚將會比雄魚大得更多。
經過反復地嚴格篩選與淘汰,約四個月大時就能選出種親,孕育下一代。也就是四個月大左右時,是最適當的交配期。年輕的親代交配,產出的仔魚最為優良,其中,你可以挑出第一代、第二代的良質仔魚(母魚初次產仔稱為第一代,第二次產仔稱為第二代)。健康的雌魚還可以產出第三代、第四代的良質仔魚,不過越后產下的仔魚,其畸形比率也會增多。
雄魚大概兩個月以后才會呈現其品種的特征,這時身體的顏色或尾鰭的色澤模樣及形狀都已明顯看出,可以想象出成魚時的樣態。
三角尾雄魚,其尾鰭的上、下部呈直線狀,有角度,尾端不是圓形,成魚的尾鰭大且漂亮地開展。尾鰭中心部位的顏色或模樣不明顯,不被看好,且尾鰭前端呈現透明時,表示現在還在成長的階段,直到成魚尾端已變為黑色為止。除了尾鰭之外,背鰭也是必須注意的重點,背鰭的形狀有否開展非常重要,太堅硬的背鰭即使變成成魚后也不會開展,總而言之,背鰭除了要大之外,柔軟性亦不可缺乏。
如果發現背部彎曲、體型畸形等異常癥狀的種魚則必須淘汰,否則遺傳下去的可能性很大;而偏食或光量不足等所造成的后天失調因素雖不易遺傳給下一代,但仍應避免選為種魚,總而言之,要選擇健康且漂亮的個體來作為種針。
如上所述,雄魚品質優劣可由外觀來評定,要選擇雌魚的話,可就困難多了!雌魚選擇是否適當,對下一代的形質有絕對性的影響。
優秀的雌魚要有健康的身軀,且能好好地將雄魚的特征遺傳給子孫,所以和其外觀上、身體或尾巴太小,色澤模樣的漂亮與否毫無關系。基本上,雌魚尾鰭搖動時,伸展得很大,尾鰭接近無色最為理想。但固定化程度高的品種,尾鰭會有淡淡的模樣及斑點出現。由于每一種品種都會有其特征,所以以基本的概念來選擇雌魚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