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各地持續高溫,是全年氣溫、水溫較高時期,也是雷雨多發季節,極易出現暴雨、強對流等極端天氣,沿海地區進入臺風高發階段,要注意加強水產養殖生產管理。根據近三年同期全國水產養殖病情監測數據,7月份需關注以下疾。
一、 重點關注疾病
1. 草魚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魚魚種及青魚,發病水溫為20℃~30℃。在水溫高于20℃時流行,25℃~28℃為流行高峰。各草魚主養區均需重點防控。
2. 鏈球菌。褐饕l生對象為羅非魚,發病水溫為25~35℃,在水溫高于30℃極易發生,7月份也是該病的主要流行期,廣東、廣西、海南等地羅非魚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3.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主要發生對象為鯉、鯽、魴等多種淡水養殖魚類。特點是發病魚種類多,流行范圍廣,多呈急性流行,發病后死亡率高,尤其水溫持續在28℃以上、高溫季節后水溫仍在25℃以上時最為嚴重,各淡水魚主要養殖地區需重點防控。
4. 細菌性腸炎。褐饕l生對象為草魚、青魚、鯉、鳙等多種淡水養殖魚類。在水溫高于18℃時流行,25℃~30℃為流行高峰。從魚種到成魚都可發病,死亡率較高。從歷年監測情況來看,當年草魚種多在7月起開始發病,各淡水魚主要養殖地區需重點防控。
5.刺激隱核蟲。褐饕l生對象為大黃魚、石斑魚、卵形鯧鲹等,刺激隱核蟲的最適發育水溫21~25℃。從近幾年各地監測數據看,目前該病已進入高發期,福建、浙江等大黃魚網箱養殖區及沿海省份需重點防控。
6. 肝胰腺壞死癥:俗稱“偷死病”,主要發生對象為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斑節對蝦等,多由于投苗密度過大、飼料投喂過量,養殖水質惡化等原因引起,沿海對蝦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二、其他關注疾病
1.傳染性脾腎壞死病:主要危害鱖魚,該病流行水溫25℃~34℃,最適流行水溫28℃~30℃,氣候突變、氣溫升高和水環境惡化,是誘發該病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部分鱖魚養殖區發病呈上升趨勢,江蘇、湖北、廣東等鱖魚養殖區需重點關注。
2.鮰類腸敗血癥:主要危害斑點叉尾鮰,該病流行時間跨度大,流行水溫為24℃~28℃,江西、河南、廣西、四川、貴州等鮰魚集中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3.指環蟲。褐饕:Σ蒴~、鰱、鳙、鯉、鰻等魚類,尤以魚種最易感染,多數種類的指環蟲繁殖適宜水溫為20℃~25℃。天津、黑龍江、廣東、陜西、寧夏等地區需重點防控。
4.河蟹顫抖。喊l生對象為河蟹,池塘、稻田、葦田、網圍養殖河蟹均會發生,江蘇、遼寧、安徽、湖北等河蟹養殖區需重點防范。
5.傳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壞死。喊l生對象為南美白對蝦,可引起對蝦慢性“矮小殘缺綜合征”,沿海對蝦主養區需加強關注。
三、防控措施
1.做好定期消毒和水質改良工作。水溫持續升高,各類病原體活躍,易誘發病害。應及時對養殖水體進行消毒處理,并適時使用微生物制劑和底質改良劑來改善水質及底質。
2.強化投飼管理。投喂新鮮優質的飼料,并嚴格控制投飼量,避免污染水質。同時可在飼料中適當添加維生素C、中草藥、免疫增強劑等,增強水生動物的免疫力。
3.密切關注暴雨、臺風等突發性天氣預報,及時加固養殖設施。臺風暴雨期間,要謹防池塘、網箱等水體缺氧,關注養殖動物的應激性反應,增強魚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