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雙叫癩蛤蟆,其頭部兩側各有一個耳后腺,內含白色漿液,醫藥上稱為“蟾酥”,是一種名貴的藥材。蟾蜍短缺價揚,已由1996年的每公斤400元,一路上漲到每公斤1800元,并將繼續攀升。因此,人工養殖蟾蜍是一個前景廣闊、簡單易行的致富項目。
一、建池
一、建池
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大規模養殖應建產卵池、蝌蚪池、成蟾池。一般養殖戶可根據現有水面,對池塘、渠道、水溝、水田進行改造即可。蟾蜍下水較少,占用水面較小,一般成蟾池每平方米水面可養殖40只左右。成蟾池面積一般1-2畝,蝌蚪池10-40平方米,產卵池10平方米。成蟾池要保持空隙地和水面的比例為1:1,池深保持80厘米,池周筑高80厘米以上的土墻并抹光滑。或使用其他材料制成防逃設施。池子上面要搭遮陽棚,或在四周栽種絲瓜、佛手瓜、葡萄等蔓類植物。墻內平地上壘大小不等的若干個洞穴,空隙地栽種些玉米、大豆及耐濕蔭的花草等,池中放些水生植物。
二、苗種繁育
每年3月下旬到4月下旬蟾蜍產卵盛期,解決苗種的方法有三種:一是在產卵季節的雨后到靜水處尋找蟾蜍卵塊,撈回放在池中孵化或直接放在沒有蟾蜍的養殖池中,每平方米放2500粒卵,溫度在18-25OC,3天就可孵出小蝌蚪。采用這種方法必須一次放足,否則孵化時間不一致,蝌蚪大小不一,影響成活率。二是在驚蜇后氣溫穩定在10OC以上時,到野外潮濕的地方捕捉越冬蟾蜍,選擇個體,按雌雄比3:1放到產卵池中養殖,讓其自然交配、產卵、受精、受精率可達90%以上。每天產的卵要收集另池存放,讓其自然孵化。產完卵的親蟾也要另池存放,沒產的繼續留產。三是到養殖單位購買他們選育的優良親蟾采用人工催產的方法,集中產卵和孵化。
剛孵出的小蝌蚪,常吸附在卵殼或水草上,不取食,靠自身的卵黃囊供給營養。2-3天后,小蝌蚪開始吃水中藻類或其他餌料。養殖池要提前一星期施入少量發酵的豬、牛糞,繁殖浮游生物。蝌蚪入池后不能再潑灑糞尿,以免傷害蝌蚪。產卵池、蝌蚪池水深一般保持20-40厘米。pH值為7-8。如果水質太瘦,可投喂切碎的菜葉、魚腸、豬血、淘米水,每天1-2次。經半個月的培育,體長達3厘米時,就可撈出放入幼蟾池中養殖。從卵孵出蝌蚪到幼蟾約需40天,這時就需轉入成蟾池養殖。
三、成蟾養殖
1、放養。利用水溝、池塘或玉米田、稻田等養殖的要圍欄。在田中放養不另投飼的,一般畝放500-800只;養殖池精養每平方米水面放40-50只。
2、管理。蟾蜍喜食蝸牛、螞蟻、蜘蛛、蚯蚓、蝗蟲、螻蛄、蚊蟲、葉蟬、金龜子、晴蜒、隱翅蟲、無毛類幼蟲 等昆蟲及螺和小魚蝦等水生動物與藻類。幼蟾生長快、食量大,要保證有充足的餌料供給。一是在養殖場上空裝黑光燈,每天晚上開燈誘蟲。二是將各種畜禽糞堆積在養殖池陸地上一角,讓其自行誘集與滋生蟲子,供蟾捕食。三是到潮濕的地方尋挖蚯蚓或想套養殖蚯蚓。四是到無農藥處理過的廁所里撈取蠅蛆沖冼干凈投喂,或配套培養蠅蛆。如餌料仍不足時,可用30%餅類、30%屠宰下腳料、5%魚粉、30%麩皮、5%大豆粉做成配合飼料。與動物性飼料結合訓食投喂。
夏秋季節水質易變壞,應根據水色變化,及時灌注新水,保持水質清爽。霜降后,氣溫降到10OC以下時,蟾蜍就隱蔽在土中或鉆入洞穴中,也有的在池塘深水處集群冬眠停食。到次年驚蟄后水溫回升到10OC以上時,蟾蜍開始醒眠、活動、覓食、這時應抓緊投喂。在整個越冬期間,池塘要保持一定水位,一旦滲漏要及時灌水。陸上洞穴要覆蓋些柴草保溫。當春天氣溫回升到蟾蜍醒眠時,就要挑除柴草,并大水噴灌池內陸地。
四、采集蟾酥
養殖蟾蜍的主要目的是采集蟾酥。夏秋兩季,每2周可采一次,6-7月是刮漿高峰期。首先準備好銅制或鋁制的夾鉗、竹片、大口瓶或小瓷盆、竹萎等工具。刮漿前先將蟾蜍在清水中洗去污漬,用小桿輕敲頭部或用少量辛辣的物品如大蒜、辣椒等刺激,增加唏酥分泌量。
刮漿部位是緊靠頭部兩側耳根的大疣粒 耳后腺的背上的大小疣粒。刮漿時,左手握住蟾的后腹部,使耳后腺充滿漿液,然后用夾鉗用力夾裂耳后腺,流出白漿,刮漿時忌用鐵器接觸,否則漿液變黑。刮過漿的蟾蜍不要放在水中,要放在旱地,防止感染發炎,引起死亡。采漿時注意不濺到眼里,一旦誤入眼中,可用紫草煎水洗凈消腫。
刮出的漿液盡量在12小時以內用60-80目尼龍篩絹或銅篩過濾除雜,然后放在通風處陰干或曬至七成干,再放在銅或瓷盆中曬干制成團酥,也可放在60OC恒溫箱中烘干,密封保存或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