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扁刺蛾[分布為害]學名thosea sinensis(walker),屬鱗翅目,刺蛾科。分布極廣,全國各果產區均有分布。其食性復雜,主要為害梨、蘋果、杏、海棠、桃、棗、柿、柳、楊等果樹和林木樹,以幼蟲食葉,把葉食成缺刻或孔洞,嚴重時吃成光桿,影響樹勢生長和發育。
[形態特征]雌成蟲體長13~18毫米,翅展28~35毫米;雄成蟲體長10~15毫米,翅展約30毫米。體暗灰褐色,腹面及足色較深,前翅灰褐稍帶紫色。自前緣至后緣有1條向內傾斜的褐色條紋,斜紋內側略上方有一褐色斑點,雄蛾較明顯,后翅暗灰褐色。卵長橢圓形,扁平光滑,長約1毫米,初為淡黃色,后變為灰褐色。老熟幼蟲體長21~26毫米,扁橢圓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龜背狀,綠色或黃綠色,背線白色,邊緣藍色,體邊緣每側有10個瘤狀突起,上生刺毛,第4節背面兩側各有1個紅點。蛹體長10~15毫米,前端較肥大,近橢圓形,初乳白,近孵化時為黃褐色。繭橢圓形,長12~16毫米,暗褐色。
[發生規律]扁刺蛾在河北省1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樹下土內作繭越冬,次年5月中旬化蛹,6月上旬開始羽化為成蟲,發生期不整齊,6月中旬至8月中旬均可見初孵幼蟲,8月份為害最重、8月下旬陸續老熟人士結繭越冬。
[防治方法](1)利用幼蟲下樹入土作繭越冬的習性,在下樹前疏松干周土壤,誘集幼蟲結繭而后挖篩繭消滅。(2)幼蟲發生期選用20%滅多威1000~1500倍液,50%甲胺磷1000~1500倍液,80%敵敵畏1200倍液,20%速滅殺丁1500~2000倍液,2.5%敵殺死1500~2000倍液、25%滅幼服3導2000~2500倍液,20%除蟲服4000~6000倍液,35%賽丹1500~2000倍液,1.8%阿維蟲清2000~3000倍液等藥劑進行防治。
9.中國綠刺蛾
[分布為害]學名此rdjd加加(moore),屬鱗翅目,刺蛾科。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等地區。其食性復雜,主要為害梨、蘋果、杏、海棠、桃、棗、柿等果樹,以幼蟲食葉,初齡幼蟲嚙食葉肉,被害葉成網狀,幼蟲長大后把葉食成缺刻,嚴重時將葉片吃光,致使秋季二次發芽,影響樹勢生長和發育。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約12毫米,翅展21~28毫米:頭頂和胸背綠色,腹背灰褐色,末端灰黃色。前翅綠色,基斑和外緣暗灰褐色。翅基有1個褐至灰褐色斑略呈六邊形,后翅灰褐色,臀角稍帶灰黃色,緣毛灰黃色。卵扁平橢圓形,長約1.5毫米,光滑,初淡黃,后變淡黃綠色。老熟幼蟲體長16~20毫米,頭小,棕褐色,體黃綠色,前胸盾具1對黑點,背線紅色,兩側具藍綠色點線及黃色寬邊,側線灰黃色較
寬,具綠色細邊,各節生灰黃色肉質刺 瘤1對 ,氣門線黃色。蛹體長13~15毫米,橢圓形肥大,初乳白至淡黃色,后為淡褐 色,復眼黑色,腹背各節前緣有淡暗黃褐色弧形斑。繭扁橢圓形,暗褐色。
[發生規律]在我國北方1年發生1代。以前蛹在枝干上的繭內 越冬,5月間陸續化蛹。成蟲發生于6~7月間。成蟲晝伏夜出,有趨 光性。卵多產于葉背中部主脈附近。幼蟲于7~8月間造成為害,低齡 幼蟲有群集為害性,8月份陸續老熟后,在樹枝上結繭越冬。
[防治方法](1)秋冬季摘蟲繭,放人紗網內,網孔以黃蛾成蟲 不能逃出為準,保護和引放寄生蜂。(2)幼蟲群集為害時,摘除蟲 葉,消滅幼蟲。(3)在成蟲發生期,利用燈光誘殺成蟲。(4)幼蟲發 生期選用20%滅多威1000~1500倍液,50%甲胺磷1000~1500 倍液,80%敵敵畏1200倍液,20%速滅殺丁1500~200倍液, 2.5%敵殺死1500~2000倍液,25%滅幼服3號2000~2500倍液, 20%除蟲脈4000~6000倍液,35%賽丹1500~2000倍液,1.8% 阿維蟲清2000~3000倍液等藥劑進行防治。
10.褐邊綠刺蛾
[分布為害]學名parasa consocia(walker),屬鱗翅目,刺蛾科。 分布于河北、北京、山東、河南、江蘇、吉林、遼寧等省、直轄市,幾 乎遍及全國。其食性復雜,主要為害梨、蘋果、杏、海棠、桃、棗、柿 等果樹。以幼蟲食葉,初齡幼蟲嚙食葉肉,被害葉成網狀,幼蟲長大 后把葉食成缺刻,嚴重時將葉片吃光,致使秋季二次發芽,影響樹勢 生長和發育。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15~16毫米,翅展36~40毫米;觸角棕 色,頭胸背綠色,胸背中央有1條棕色縱線,腹部灰黃色,前翅綠色, 基部有暗褐色大斑,外緣為灰黃色寬帶,帶上散有暗褐色小點和細橫 線,帶內緣內側有暗褐色波狀細
線,后翅灰黃色。卵扁橢圓形,黃白色,長約1.5毫米。老熟幼蟲體長約25毫米,頭小體短粗,初黃色。 后稍大為黃綠至綠色,背具天藍色帶黑點的縱帶,背側瘤綠色,腹末有4個毛瘤叢生藍黑色、呈球狀。腎體長約13毫米,橢圓形,初乳白后為黃淡褐色。繭長約16毫米,橢圓形堅硬,顏色多寄主樹皮色,一般這灰褐色至暗褐色。
[發生規律]褐邊綠刺蛾在北方1外發生代。以前卵在枝干上或土內的繭內越冬,于5月中、下旬開始化卵,6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為成蟲期,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卵多產于葉背中部主脈附近,常數十粒呈塊作魚鱗狀排列,幼蟲于6月下旬至9月下旬至9月發生,8月為害最重。你齡幼蟲有群集為害性,8月下旬至9月下旬陸續老熟,多入土或在樹枝干 上結繭越冬。
[防治方法](1)秋冬季摘蟲繭,放入紗網內,網孔以黃蛾成蟲不能逃出為準,保護和引放寄生蜂。(2)幼蟲群集為害時,摘除蟲葉,消滅幼蟲。(3)在成蟲發生期,利用燈光誘殺成蟲。(4)幼蟲發生期選用20%滅多威1000~2000倍液,50%甲胺磷1000~1500倍液,90%敵敵畏1200倍液,20%速滅丁1500-2000倍液,2.5%敵殺死1500~2000倍液,25%滅幼脲3號2000~2500倍液,20%除蟲服4000~6000倍液,35%賽丹1500~2000倍液,1.8%阿維蟲清 2000~3000倍液等藥劑進行防治。 11.雙齒綠刺蛾
[分布為害]學名parasa hilrata(staudinger),屬鱗翅目,刺娥科。分布于河北、北京、山東、河南、江蘇、吉林、遼寧、黑龍江等省、直轄市。其食性復雜。主要為害梨、蘋果、杏、海棠、桃、棗、柿等果樹。以幼蟲食葉,初齡幼蟲嚙食葉肉,被害葉成網狀,幼蟲長大后把葉食成缺刻,嚴重時將葉片吃光,致使秋季二次發芽,影響樹勢生長和發育。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7~12毫米,翅展21~26毫米體黃綠色,前翅淺綠或綠色,基部和外緣棕褐色,外緣部有褐色波狀線紋,后翅淺黃色,外緣略帶灰褐色,緣毛黃色。足密被鱗毛。卵扁橢圓形,黃白色,長約1毫米。老熟幼蟲體長約17毫米,粉綠色,背線天藍色,兩側襯較寬的杏黃線,頭頂有2個黑點,各體節4個枝刺叢,以后胸和第l~7腹節背面的1對較大且端部呈黑色,腹未有4個黑色絨球狀毛叢。蛹體長約10毫米,橢圓形肥大,初乳白至淡黃色,后為淡褐色,復眼黑色。繭長約11毫米,堅硬,顏色多同主樹皮色,一般灰褐色至暗黑色。
[發生規律]雙齒綠刺蛾河南、四川、陜西、河北等省1年發生2代。以前蛹在枝干上的繭內越冬,越冬代成蟲期為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卵多產于葉背中部主脈附近,第一代幼蟲于6月上旬至8月上旬發生,低齡幼蟲有群集性,第一代成蟲發生十8月上旬至9月上旬,第二代幼蟲十8月中旬開始為害,10月上旬陸續老熟,在樹枝上結繭越冬。
[防治方法](1)秋冬季摘蟲繭,放入紗網內,網孔以刺蛾成蟲不能逃出為準,保護和引放寄生蜂。(2)幼蟲群集為害時,摘除蟲葉。消滅幼蟲。(3)在成蟲發生期,利用燈光誘殺成蟲。(4)幼蟲發生期選用20%滅多威1000~1500倍液,50%甲胺磷1000~1500倍液,80%敵敵畏1200倍液,20%速滅殺丁1500~2000倍液。2.5%敵殺死1500~2000倍液,25%滅幼腮3號2000~2500倍液,20%除蟲脲4000~6000倍液,35%賽丹1500~2000倍液,1.8%阿維蟲清2000~3000倍液等藥劑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