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初次結果在追肥同時莫忘養根。
筆者在山東壽光、濟陽等大棚蔬菜區,發現有些西紅柿在結第一穗果時,秧子細弱,一些菜農為壯秧,趁天氣沒大降溫之前,超量使用化學肥料,有的甚至還沖施一些來路不明的含有激素的沖施肥,結果造成秧子旺長、細弱,根系受到傷害,不但沒有達到壯秧保果的效果,反而為后期高產穩產埋下隱患。菜農可在黃瓜和西紅柿初次坐果時,適當增施高氮高鉀肥料,對弱秧仍然以生根養根為主。建議每畝沖施“沃地龍蚯蚓蛋白生物菌肥”5~10公斤,該生物菌肥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氣性,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性,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長。作物根系發達了,才能為以后的穩產高產打好基礎。
二是適當使用化肥,降低土壤鹽害。
現在不少棚內土壤表面發綠、發紅是典型鹽漬化的一種表現。一般種棚時間長,使用化學肥料多,土壤有機質偏低,有益微生物缺乏,鹽漬化加重。在這種土壤中黃瓜和西紅柿根系差,秧子弱,果實膨大慢。建議每畝使用“魔力6-7”3公斤與“沃地龍蚯蚓蛋白生物菌肥”混合沖施,可以調整土壤pH值,使酸性土壤接近中性,有效地降低鹽害。
三是科學選用葉面肥,針對缺素所表現的部位和癥狀,實行根外追肥。
大棚蔬菜生理性病害這幾年比露地蔬菜發生較重,通過作物葉面補肥是一種科學、經濟、有效的好辦法。但通過作物葉面補充肥料應該有所選擇,并非葉面肥噴施越多越好。不少黃瓜葉片碩大,秧子徒長,與不能正確使用葉面肥有關。有的為控制秧子徒長,使用了一些控制旺長或含有激素的葉面肥,造成控旺過度,發生肥害和激素中毒,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棚室由于生長環境特殊,作物往往表現缺素癥,當作物缺鎂時一般表現在作物中部葉面發黃;缺鐵和缺鋅一般表現在作物的生長點即作物的上部葉片發黃、發淡、葉片小,不伸展;缺鉀一般底部老葉發黃脫落。菜農應針對癥狀所表現的部位,有選擇地使用葉面肥料,有時作物缺素并非就是土壤中缺少這些元素,與澆水過多、干旱、低溫,根系發育不良也有關系。當發現作物缺素時建議每畝沖施“沃地龍蚯蚓蛋白生物菌肥”5~10公斤,結合沖肥,葉面噴施相應的鐵、鎂、鈣、鋅、硼等葉面肥料,會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