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常常制約著許多食用菌品種的栽培,如何在夏季選擇適宜的高溫型食用菌品種,利用食用菌銷售淡季獲得高效是許多菇農關心的問題。筆者現結合實踐經驗介紹幾種適宜夏季栽培的食用菌。
四孢蘑菇 四孢蘑菇,又稱大肥菇,是一種中溫型食用菌。該品種菌絲生長適宜溫度在 20℃~34℃,較適溫度在25℃~27℃,子實體生長發育適宜溫度在 27℃~29℃,高于30℃或低于26℃均不利于出菇。根據該品種的適溫范圍,以夏季播種、早秋出菇的栽培方式最為適宜,既可以利用其耐高溫的特性培養菌絲,又可以在早秋食用菌銷售淡季大量出菇上市,填補市場空缺,提高生產效益。
四孢蘑菇的栽培管理與雙孢菇的栽培管理基本相同,原材料主要是麥草和牛、豬糞,室內床架栽培和室外大棚栽培均可。因其出菇期相對較短,一般只可采收3~4茬菇,所以床面培養料不宜太厚,以12厘米左右為宜。出菇期的溫度調控和水分管理至關重要,是奪取優質高產的重中之重。只要各生產環節技術措施管理到位,一般每平方米可產鮮菇6.5~7.5公斤,收入50~60元,是菇農巧妙利用食用菌銷售淡季增加收入的一個可靠品種。
草菇 草菇是高溫型食用菌,在生長發育中對溫度相當敏感。為了使草菇在播種后能正常發菌出菇,應在日平均溫度穩定在23℃以上時進行栽培。一般在6月上中旬至8月下旬栽培,有利于菌絲的生長和子實體的發育。草菇室內外栽培均可,但以室外栽培更為有利。在室外栽培時,應選擇土質肥沃、疏松、透氣,排灌方便的農田,前茬作物最好為油菜、西瓜。栽培前應清除雜草,做畦圍溝,以保證澇時能排、旱時能灌。
無論選用哪種原料栽培草菇,均應在生產前暴曬原料2~3天,保證原料干燥無霉變。新收獲的稻草必須徹底干燥,否則易爛料。播種前先用5%的石灰水預濕拌料,使pH值在12以上,然后建堆發酵4~5天,培養料基質含水量以保持在65%~70%為宜。
在生產中菌種的選擇至關重要,選用優質高產菌種能明顯提高草菇產量和質量,以草菇V23、V238較為理想。適當加大播種量,可加速菌絲生長,抑制雜菌發生。
實踐證明,草菇傳統的堆式栽培、畦(廂)式栽培和床式栽培均難獲得高產,其原因是溫度、濕度難達其要求。而采用袋栽發菌,然后脫袋在塑料小拱棚或蔬菜大棚內覆土出菇的“兩段栽培法”能明顯提高草菇產量。
草菇栽培處于高溫季節,在管理中應特別注意處理好溫度、濕度等的相互關系,降溫、增濕、透氣、遮陽應相互協調,避免因處理不當而引起死菇。覆土時菌袋應平放,袋間相距5~10厘米,空隙填土,表層土厚1.5~2厘米,覆土后應一次澆足水,使菌絲能充分利用土層水分。水分管理中一忌在子實體形成時補水;二忌直接補充自來水或地下井水,以免造成大的溫差而引起成批死菇。
鮑魚菇 鮑魚菇是一種中高溫型珍稀食用菌,出菇期正處于食用菌銷售淡季,加上該品種肉質肥厚耐運輸,具有獨特的鮑魚風味而口感極佳,市場售價高。
3~7月,選用棉殼、玉米心、鋸末、麥草等為原料,采用熟料袋栽的方式栽培鮑魚菇,一般可采收4~5茬菇,生物轉化率可達90%,投料1000公斤,3個月可產鮮菇900公斤,是菇農利用食用菌銷售淡季增收的一條可靠途徑。
高溫平菇 在15℃~36℃的溫度下能正常出菇的平菇,稱為高溫型平菇,品種有高平1號、三峽13號、桃紅平菇、美味紅平菇等。每年5月之后,市場上的鮮菇供應量會越來越少,特別是6~8月,除有少量的草菇和高溫蘑菇面市外,其他食用菌品種很少見,這給發展高溫型平菇的生產者提供了一個十分有利的市場空間。高溫季節栽培平菇生產周期短,市場需求量大,售價高,既能滿足市場需求,又能提高菇農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