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設施農業迅猛發展,近十幾年來,我國出現了大規模的溫室、大棚,目前是當今世界設施園藝第一大國。據農業部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報道,1999年各類設施面積已突破140萬hm2,其中塑料大棚103萬hm2,日光溫室37萬hm2。最近幾年又從以色列、法國、荷蘭、美國、西班牙等國引進了200多hm2的現代化大型連棟溫室,連同國產大型溫室計算在內迄今我國大型溫室面積接近400hm2。
如此大面積的反季節蔬菜栽培,如何提高它們的產量和質量,授粉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授粉時期主要在冬季和早春,應用蜜蜂授粉就有很多的困難,盡管南方一些地方可以提供蜜蜂授粉群為溫室西紅柿、草莓等作物授粉,但效果都不理想,這是因為蜜蜂對于溫室的低溫、高濕和低光密度等環境不適應,而且,蜜蜂不喜歡西紅柿等作物特有的味道。所以,為了幫助溫室蔬菜授粉,大多數地方采用噴施激素和人工震動等方法。噴施激素,不但費工費時,勞動強度大,而且畸形果率高,果實品質差,還會造成激素污染,影響消費者健康,這種方法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禁止使用;震動授粉,需要每天操作,費時費力,很容易造成植物稈莖受傷,引發病害感染,而且產量和品質也不理想。
為了解決授粉中存在的這些問題,西方一些農業發達國家,通過研究發現,利用熊蜂為溫室蔬菜如西紅柿、辣椒、茄子、草莓等授粉,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利用熊蜂為溫室蔬菜授粉是近幾年來興起的一種新的授粉技術。熊蜂個體大,壽命長,渾身絨毛,有較長的吻,對深冠管花朵的蔬菜如番茄等授粉特別有效;熊蜂具有旺盛的采集力,能抵抗惡劣的環境,對低溫、低光密度適應能力強,即使在蜜蜂不出巢的陰冷天氣,熊蜂照常出巢采集授粉;熊蜂的進化程度低,沒有象蜜蜂那樣靈敏的信息交流系統,對溫室的環境比較適應,能專心地在溫室內作物上采集授粉,而很少從通氣孔飛出去;熊蜂的驅光性差,在溫室內,不會象蜜蜂那樣向上飛撞玻璃,而是很溫順地在花上采集;另外,熊蜂可以周年繁育,即在人工控制條件下打破或縮短蜂王的滯育期,使其在很短的時間內經歷休眠時所發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在任何季節,都可根據溫室蔬菜授粉的需要來進行繁育熊蜂授粉群。用熊蜂為溫室蔬菜授粉,不但可以大大的提高產量,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改善果菜品質,降低畸形果菜的比率,解決應用化學授粉所帶來的激素污染等問題,因此,熊蜂成為溫室蔬菜授粉的理想昆蟲,利用熊蜂授粉也成為世界公認的綠色食品生產的一項重要措施。
“熊蜂的人工繁育與授粉應用”這一高新技術,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農業發達國家如荷蘭、英國、美國、比利時、新西蘭等掌握。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自1995年開始在國內首次進行熊蜂的研究,并先后得到中國農科院院長基金、上海市科技興農重點攻關項目、國家948引進項目和科技部公益基金等多個項目的經費支持,經過科研人員多年的艱苦攻關,于1998年在國內首次繁育成功野生熊蜂群,1999年開始應用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為溫室番茄、辣椒、草莓、甜瓜、大桃等授粉,在增加產量和改善果菜品質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0年在上海創建熊蜂繁育公司,實現了熊蜂授粉技術產業化。
日前,“熊蜂的周年繁育技術與溫室蔬菜授粉應用”這一成果在北京通過了專家組鑒定,該項目解決了熊蜂人工周年繁育的技術難題,掌握了越冬熊蜂王早春活動的規律、誘導蜂王作巢產卵、控制工蜂產卵、新蜂王的交配、打破或縮短蜂王的滯育期和蜂王的保存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在國內最早實現人工繁育熊蜂群,并逐步實現熊蜂授粉技術產業化。該研究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十分明顯,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相信,不久的將來,利用熊蜂授粉這一新技術來提高溫室果菜的產量和質量,必將成為我國設施農業發展和無公害果疏生產的一項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