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機肥和磷、鉀化肥一般全部用作基肥。在低產缺磷地塊,用磷肥總量的20%作種肥,80%作基肥。砂性土壤上,用鉀肥總量的50%作基肥,其余與氮肥配合作追肥施用。氮肥,在高產地塊,用總量的60%作基肥,40%作種肥;中、低產地塊,用總量的60%作基肥,10%作種肥,余30%作追肥。
2、基肥深施。根據地塊干濕程度,分犁溝深施和撒肥耕翻深施兩種方法。干旱年份,采用犁溝深施,即隨犁翻垡將肥施于犁溝底,深2寸左右,然后翻垡覆蓋;土壤粘重濕爛地塊,采用先撒肥后耕翻深2寸左右將肥埋入土中。
3、種肥深施。施肥與播種同時進行,肥料施于種子側下方2.5-4厘米深處(或種床)。
4、追肥深施。采用人力器械或機具將肥料施于土壤2-3寸深處,施肥部位在小麥株行兩側8-15厘米處,施后用土覆嚴。
二、小麥需肥量
1、有機肥。小麥產量水平低于350公斤/畝的中、低產區,施用優質農家肥2000公斤/畝,秸稈直接還田量200公斤/畝。小麥產量水平高于350公斤/畝的高產田塊,施用優質農家肥3000公斤/畝,直接還田稻草300公斤/畝。
2、化肥。在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根據目標產量,按小麥平衡施肥氮、磷、鉀素推薦用量相應確定(見表1)
表1:
目標產量(公斤/畝) 化肥用量(純量,公斤/畝) 氮素 磷素 鉀素
>500 12-14 7-8 7-8
450-500 13-14 7-8 7-8
400-450 12-14 6-7 6-8
350-400 10-13 5-6 4-6
300-350 10-12 4-6 3-5
250-300 9-10 4-5 3-4
200-250 8-9 4-5 3-4
其中尿素含純氮40%,硫酸銨含純氮20%,過磷酸鈣含磷素12%,氯化鉀含鉀素60%。
3、微量元素。應根據土壤硼、鋅、錳等含量及小麥缺素癥狀針對性地使用微量元素。小麥平衡施肥微量元素推薦用量見表2。
表2:
肥料品種 施用方法
硫酸錳 基施用量1-2公斤/畝;噴施濃度0.1-0.2于拔節前噴兩次;
浸種濃度0.05-0.01%,浸6-10小時
拌種用量4-8克/公斤種。
硫酸鋅 基施用量1-2公斤/畝;噴施濃度0.1-0.2于拔節前噴兩次;
浸種濃度0.05%,浸6-10小時
拌種用量4-5克/公斤種。
硼肥 基施用量0.25-0.5公斤/畝;
噴施濃度0.1-0.2%于拔節前和孕穗前各噴一次;
浸種濃度0.02-0.05%,浸6-10小時。
注:拌種時,將每公斤麥種所用的拌種肥加水配成1公斤水溶液,對種子進行噴霧處理,再將噴潤后的種子悶4小時,經浸種或拌種處理的種子,待晾干后方可播種。
4、根外追肥。小麥抽穗至灌漿期,用0.4-0.5%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噴施葉面,可以增加粒重,促進成熟,提高抵抗干熱風的能力。
三、油菜施肥技術
1、有機肥總用量中,70%作基肥,10%作種肥,其余20%作臘肥,還田稻草全部用于越冬覆蓋。化肥總用量中,用氮肥的60%、磷肥的80%和全部鉀肥作基肥,磷肥的20%作種肥,10%的氮肥作苗肥,30%的氮肥作薹肥和花肥分別追施。
2、基肥。耕翻整地前將肥料撒入,隨犁翻入20厘米的耕作層中。穴(條)播或移栽栽培可將肥料放入穴(條)中。
3、種肥。將留作種肥的磷肥作有機肥混合,穴施在移栽油菜的根旁或隨直播油菜的種子條播或穴播時施用。
4、苗肥。移栽油菜活棵或直播油菜定苗后,將苗肥兌水澆施或施于根部附近約2寸深處。
5、臘肥。土壤封凍前將有機肥施于油菜根部,增溫防凍。
6、蕾薹肥。在油菜抽薹封行,薹高10厘米左右時將薹肥施入株行兩側2寸深土中,促進壯稈多枝。
7、花肥。對后勁不足,有脫肥早衰趨勢的田塊,在初花期用1.5%的尿素水深液噴施或補施10公斤硫酸銨。
四、油菜需肥量
1、有機肥。油菜籽產量水平低于150公斤/畝的地塊,施用優質農家肥2000公斤/畝,直接還田稻草300公斤/畝。油菜籽產量水平高于150公斤/畝的地塊,施用優質農家肥3000公斤/畝,直接還田稻草400公斤/畝。
2、化肥。在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根據目標產量,按油菜平衡施肥氮、磷、鉀素推薦用量相應確定(見表3)。
表3:
目標產量(公斤/畝) 化肥用量(純量,公斤/畝) 氮素 磷素 鉀素
>250 23-25 9-12 16-18
200-250 20-25 8-12 12-18
150-200 14-20 6-8 8-12
100-150 12-15 4-5 6-8
100 10-12 4-5 4-6
其中:尿素含純氮46%,硫酸銨含純氮20%,過磷酸鈣含磷素12%,氯化鉀含鉀素60%。
3、硼肥。在嚴重缺硼土壤上需隔年基施一次硼肥,每畝用量0.5公斤,在油菜移栽時穴施;在一般性缺硼的地塊,當季用0.1-0.2%的硼肥水溶液(60公斤/畝次)或增效硼肥、液體硼肥在油菜苗期和蕾薹期各噴一次。
土壤嚴重缺硼時,苗期植株即會萎縮死亡;土壤一般性缺硼時,開花后出現“花而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