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用優(yōu)質高產抗病良種
要選用株型緊湊、耐肥力強、莖稈緊硬、不易倒伏、耐深水、抗病蟲、產量高、品質好,成熟期與特種養(yǎng)殖良種收獲期相一致的水稻品種。目前,鹽粳5號、連粳3號、泗優(yōu)11號、早豐9號等良種是稻田養(yǎng)殖中水稻栽培較為理想選擇。
二、培育無病害旱育壯秧
1、培肥苗床富營養(yǎng)化。旱育秧苗床選在稻田新養(yǎng)殖池,冬季耕翻15-18厘米土層進行風化,每公頃施優(yōu)質有機肥15000-22500公斤,多次耕耙,使肥土充分拌和。多年養(yǎng)殖池富營養(yǎng),不必施有機肥。選在養(yǎng)殖池外,則要在水稻播前7-10天,施旱育秧營養(yǎng)劑100-150克/平方米,與適量細土拌勻后,均勻撒在苗床表面,摟勻在3-5厘米土層中,澆足底墑水播種。大麥茬秧床與大田比例為1:30,小麥茬則為1:15-20備足。
2、種子包衣塑造理想株型,種子包衣前將稻種放入清水中浸泡12小時,撈出稻種,瀝去多余水份。用旱育保姆種衣劑與稻種按1:3比例進行包衣,種子包衣均勻后即可播種,為種子發(fā)芽、幼苗生長創(chuàng)造適宜的根際環(huán)境和理想株型。
3、適期精播培育壯苗。據多年實踐,大麥油菜茬在5月5日前播種,播種量苗床45-47.5公斤/公頃,小麥茬在5月10日前播種,播種量為30-37.5公斤/公頃。堅持稀勻播培育帶蘗壯秧,秧齡25-30天,葉齡5張左右,單株分蘗2個以上。這樣適當縮短秧齡,延長秧苗在大田的生長期,提高成穗率。播種前1天,澆足苗床底墑水,使0-10厘米土層處于水飽和狀態(tài)。播種時再澆一次透水,播后覆蓋營養(yǎng)土、以不露種籽為度。用45%丁惡乳油11毫升,兌水5-6公斤,均勻噴于一畝床面,防除雜草。撒蓋麥秸稈少許,再蓋薄膜,四周壓實,保溫保濕。播后5-7天齊苗時揭膜,并噴透水一次,彌補土壤水份不足,達到15厘米土層水分飽和,以防青枯死苗。4葉期至移栽前,嚴格控水旱育。除中午秧苗出現卷葉和特殊天氣補水外,不再澆水。移栽前1天澆透水,以利發(fā)根和起秧苗。秧苗二葉一心期,苗床用旱秧綠375克/公頃,兌水噴霧,防黃白化苗。培育出標準化壯秧。移栽前普施一次高效低毒農藥。
三、適期移栽控制起點
旱育秧適時早栽,有利早放養(yǎng)殖品,而且在大田前期具有葉蘗快速生長的優(yōu)勢。只有在較好的肥水和較大的空間條件下,才能提高秧苗成活率、成穗率,有利養(yǎng)殖品活動。麥茬稻移栽前1周氣溫不低于20℃,6月上旬前水稻移栽結束。實行寬行窄株東西行淺水栽插,行距29.7厘米,株距10-12厘米,每公頃栽插27-30萬穴,基本苗13.5萬左右。適當增加田埂內側、溝兩旁的栽插密度,發(fā)揮邊際優(yōu)勢,改善田間小氣候,為水稻提供優(yōu)良的生長環(huán)境,增強植株抗病力,又有利于水生動物活動。栽插堅持高質量,整平大田,拉行帶線淺插,以第一葉露出泥面。群體生長宜在劍葉露尖至孕穗期封行。有效分蘗臨界期夠苗,高峰苗為成穗數的1.1-1.3倍,成穗率75%以上。水稻栽后7-10天,秧苗返青活棵水質凈化后,放養(yǎng)水生動物、確保不受傷害。同時,加深稻田水,讓水生動物進入稻田覓食。
四、高效施肥種養(yǎng)雙促進
養(yǎng)殖稻田施肥做到有機肥、無機肥結合、氮、磷、鉀配合。以基肥、有機肥為主,化肥和追肥為輔。實行穩(wěn)前、控中、后補的施肥策略。施足基肥,栽插前結合整地每公頃深施腐熟優(yōu)質農家肥45000公斤、過磷酸鈣600公斤、尿素150-180公斤,既營造了水生動物所需腐殖質多的水域環(huán)境,培養(yǎng)提供充足優(yōu)質的適口餌料;又能滿足水稻營養(yǎng)生長有充足的養(yǎng)分,提高品質,達到動、植物之間的互補互利共生。追肥要少量多次,掌握安全濃度。防施化肥不當,造成對養(yǎng)殖品種的毒害。要先灌水田面水位達6-7厘米,再施肥。化肥宜用尿素。分蘗肥施尿素60-80公斤/公頃,穗肥以促花肥為主,尿素120公斤/公頃。;ǚ誓蛩75公斤/公頃或追腐熟人畜糞750-150公斤/公頃。高溫季節(jié)改施無機磷肥。6-8月份用過磷酸鈣萬分之一溶液潑澆。增加磷鹽含量,降低氮磷比例,促進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每隔7-10天潑一次。要避免追肥過多,水質難以控制,造成水體缺氧。每隔一天時間,注入新水,改善水質。碳銨、過磷酸鈣不宜直接追施,更不能拌土撒施。
五、控制水位及時擱田
水稻營養(yǎng)生長期,水產養(yǎng)殖的品種較小,對水層要求也較低。淺水灌溉有利于水稻分蘗,又不影響?zhàn)B殖溝內水深提到大田持平,保證混水不下光。栽插時淺水灌溉3-5天,為旱育秧的根系爆發(fā)提供條件。返青期保持水深4-5厘米,有利于活棵返青。分蘗前期保持水位2厘米提高泥溫,促分蘗防雜草。分蘗后期水位逐漸上升到10-15厘米,深水控苗,抑制無效分蘗。并進行短時間擱田。為防止水位大起大落,擾亂養(yǎng)殖品的正常生活,實行降水輕擱田。在晴天放田水,田面露出水面3-5厘米水深,讓空氣進入土壤,陽光照射田面,起到殺菌增溫作用,增強根系活力。擱田擱到田塊中間不陷腳,田邊表土不裂縫,見到水稻浮根泛白。8月份水稻拔節(jié)孕穗期耗水量大,要保證充足供水,將水位提高到最大極限水位,水位達10-25厘米。為水稻生長,水產養(yǎng)殖提供最佳水域條件和環(huán)境條件。并對水產養(yǎng)殖品種進行水位落差鍛煉,使水產品在降水后能全部進入水溝,以便治蟲揚治蟲施肥。揚花灌漿后生長需水少,田面保持6厘米深水,以利養(yǎng)殖品種生長。水稻收獲前,再將水位逐漸降至田面露出,準備收獲水稻。
六、安全有效防治病蟲草害
稻田養(yǎng)殖防治病蟲草害,既要對水生養(yǎng)殖安全無毒害,又能有效防治病蟲。稻田養(yǎng)殖時,田間積水時段長,水淹偏深,病蟲害發(fā)生和大田略有不同。水稻紋枯病比大田略高,二化螟較輕;除稗草、野荸薺等大型雜草外,其它雜草數量明顯下降。遷飛性害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與大田相仿。根據稻田養(yǎng)殖時水稻病蟲害發(fā)生特點,選擇低毒高效對水生動物安全的農藥,早防早治,防重于治。在秧田期提前用藥,防治苗稻瘟、一代螟蟲。雜草防治以苗床化除為主,大田中生長大型雜草以人工拔除,嚴禁使用除草劑。病蟲害防治采取"壓前控后"的策略,盡量少用藥,施藥前加深田間水位10厘米以上,實行深水施藥。乳劑農藥露水干后噴,粉劑帶著露水噴,盡量減少藥落入水中,污染水質。將稻田劃分成片,輪流噴藥,讓養(yǎng)殖水產品種有回避之處。病蟲害發(fā)生嚴重時,可在水稻破口露穗期,每公頃用20%三環(huán)唑750-1050克,井崗霉素2250-3000克,50%甲胺磷乳劑750-1125克,混合復配防治稻瘟病。藥后及時換水,保持水質清新溶氧豐富。
七、及時收獲保產量品質
水稻10月中下旬成熟,霜降前收割。收獲前7-10天,采取排水加水的辦法,反稻田養(yǎng)殖水產品種,引入養(yǎng)殖溝內暫養(yǎng),使田面露出。溝內保持九成水位,延長養(yǎng)殖期,以滿足養(yǎng)殖水生動物對水體條件的需要。以后根據市場行情,再行上市。秋播小麥、油菜,采取少免耕播栽,確保原有水溝的完整性,以供來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