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返青期是指水稻插秧之時到隨后葉片重新伸展的一段時間。返青期隨后而來的是大田的有效分蘗,而有效分蘗對產量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說,返青期越短,則水稻移栽后進入正常生長的時間就越早,產量就更理想。縮短移栽后的返青期與多種因素有關。縮短晚稻的移栽返青期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培育壯秧 秧苗是縮短返青期的重要基礎條件。壯秧能夠比徒長的秧苗具有更好的抗植傷效果。培育壯秧,需要應用優良稻種、把握播種密度、進行配方施肥、搞好淺水管理、防治病蟲。在品種的應用上,一定要用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推薦的優良稻種。在播種密度上,要結合當地的插秧時間,保證秧苗移栽時不出現因過密死蘗的現象。在肥料應用上,要注意腐熟的有機肥加上商品氮肥、磷肥和鉀肥的配合施用,嚴禁偏用氮肥,以免發生秧苗徒長。要在保證秧田有水做到田間表層淺水管理。另外,要結合當地植保部門的病蟲預報,及時防治病蟲,以免成災。
2.用好送嫁肥、送嫁藥 在移栽前的5~7天,結合當地情況對移栽前的秧田施用防治螟蟲和病害的農藥,送嫁肥一般每667平方米秧田施用尿素5~7千克,送嫁藥則要按照當地植保部門的病蟲情報的建議實施。
3.搞好大田的整地,用好基肥,適度增施速效氮肥 大田的條件直接影響到水稻的產量。施肥一般要求667平方米施用腐熟農家肥1000~1500千克、三素復合肥50千克、尿素5千克。要求施肥均勻。整地要達到土平泥活,肥水交融。
4.選好移栽天氣 晚稻的插秧正直高溫時期,為了減少移栽時的植傷影響,應該盡量選在陰天或者小雨天插秧。如果選在晴天插秧,植傷較重的根部無法完成應有的水肥吸收量來供給地上部分的生長需要。當這種矛盾達到一定程度時,如果地上部分的蒸騰量還是居高不下,秧苗就會以壞死掉一部分葉面積、“丟卒保車”來保住秧苗不死。晴天插秧以后田間出現一層秧苗葉片的黃色枯死的原因主要就在于此。
5.減少植傷,提倡帶泥移栽 移栽前一周,應使秧田的廂面灌上5~10厘米的水層,以軟化表土,利于拔秧。拔秧時要盡量減少拔秧后根的“淘洗”現象,使秧苗的根適當帶一些泥,以減少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