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省沿淮地區的主要在地農作物,入汛以來遭受嚴重的洪澇災害,有的被洪水淹沒,使水稻生長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正處于分蘗期至孕穗期的水稻分蘗減少、根系活力下降、肥料流失、葉面病害加重等等。進而影響產量和品質。為此,針對受洪澇危害的程度,可有針對性地采取如下幾項補救技術措施:
1、緩排水、洗泥沙。
1、緩排水、洗泥沙。
水稻受洪澇災害甚至淹沒后,要及時采取排水措施,首先要確保中上部葉片露出水面。但在排水時不能一次性將水全部排干,而要保持田間20厘米水層,尤其是雨后遇晴熱高溫天氣更應注意保持水層。在排水的同時要沖洗掉稻葉上的泥沙,亦可采用機動噴霧器大水量噴淋稻葉,使稻葉能進行正常呼吸和光合作用。
2、輕露田,補氮鉀。
排水后保持2—3天的淺水層,再排干田水進行一次輕露田,以增強土壤透氣性和根系活力。輕露田后結合灌淺水補追一次肥料,一般每畝施尿素5.0公斤、氯化鉀5.0公斤,以促進幼穗分化,壯稈大穗。
3、勤測報,重防病。
受洪澇災害的水稻,更要加強中后期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尤其是白葉枯病、紋枯病有可能在澇后重度發生,要及時用藥防治。封鎖白葉枯病的發病中心,藥劑可選用葉青雙、消菌靈等;紋枯病防治可選用井崗霉素、紋枯清等。
4、補粒肥,;钍臁
水稻在破口期前3—5天,每畝補施尿素2.5公斤,抽穗后再進行1—2次根外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田間保持淺水—濕潤灌溉,保持根系活力,活熟到老,提高結實率和粒重,從而彌補因澇災造成的有效穗不足,保證獲得理想的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