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搭建大棚、增溫土壤 寒地稻區(qū)一般大棚或中棚育秧,空氣容量大、晝夜溫差小,避免早期低溫對育苗的影響。寒地稻早春氣溫低,土壤溫度回升慢,需要比播種期提前10~20天搭建大棚,加快土壤增溫。一般中棚棚寬5.0~6.0米、高1.5米、長30~40米,大棚棚寬6.0~7.0米、高2.2~2.7米、長60米左右。寒地稻作區(qū)出苗前以保溫為主。
三、床土制作、擺盤裝土 育苗床土過篩除去石子、枯枝爛葉等。做好調酸、消毒和施肥,調酸可用壯秧劑或固體硫酸調酸,床土的適宜pH值4.5~5.5,防治立枯病等發(fā)生,培育壯苗。床土按三份旱田土或水田土過篩,與一份充分腐熟過篩有機肥均勻混拌,然后先測定其pH值,明確應調的酸度,再對苗床土進行調酸、消毒和施肥。消毒前先澆足底水,施藥消毒后使床土水分達到飽和狀態(tài)。床土消毒藥劑一般用30%瑞苗青、30%土菌消或3%育苗靈、育苗青等。在整平、調酸、消毒及施肥等工序完后,播種前2~3天,秧盤整齊在置床上擺好,秧盤間相互靠緊,邊擺邊裝床土。床土厚度要均勻,一般厚2.5厘米左右,子盤周邊用土封嚴。
四、浸種催芽、精量播種 在播種前按要求進行發(fā)芽試驗,要求種子發(fā)芽率在85%~90%以上。北方常規(guī)粳稻用比重1.13的鹽水選種或機械選種。播種前做好曬種和種子處理,用種衣劑包衣、“浸種靈”、“施保克+天然蕓苔素”、“適樂時”等殺菌劑浸種72小時(黑龍江一般在12℃左右溫度下浸種5~7天),預防苗期立枯病、惡苗病等病菌。采用高溫(35~38℃)破胸,露白后種子堆溫度控制在25~28℃左右,適溫催芽,芽長2毫米以內,晾芽后均勻播種。一般以當地氣溫通過5~6℃時開始播種,適期早播,旱育中苗,黑龍江省最佳播種期為4月15~20日。三膜覆蓋(大棚膜、小棚膜、地膜)育秧的,可在4月5~15日播種。按每畝本田用3公斤種子,用5~6千克水,加入25%施保克乳油2毫升或35%惡苗靈20克混勻,水溫保持在12℃左右,浸種消毒5~7天。建議推廣袋裝浸種法,便于翻動、瀝水、通氣,每日上下翻倒1次。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集中浸種催芽技術。機插秧常規(guī)粳稻播種量90~120克/盤。播種前將秧盤分次用細噴霧器澆透底水,可采用精量播種器播種,實現(xiàn)稀播壯秧。
五、大棚溫度與秧盤水分管理 育秧期各階段性溫度濕度標準:1.種子根發(fā)育期:從播種到出苗,約7~9天時間,以培育種子根為主,此期一般不澆水,棚內溫度不超過32℃。如地膜覆蓋的,待出苗后將地膜折去,如遇35℃以上的溫度,應打開大棚兩側通風降溫,在下午4~5時關閉通風口。2.第一完全葉伸長期:從出苗到第一完全葉展開,約需5天,此期間地上部控制第一葉鞘高度不超過3厘米,地下部促發(fā)與第一葉同伸的鞘葉節(jié)根5條根系,出苗80%時撤地膜,棚溫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過28℃,及時通風練苗;除苗床過干處補水外,一般少澆或不澆水,使苗床保持旱田狀態(tài)。3.離乳期:從第二葉露尖到第三葉展開,約需10~14天時間,防止莖葉徒長,重點控制溫度和水分,棚內溫度控制在20~22℃,最高不超過25℃;如床土發(fā)白、根系發(fā)育良好,早晚心葉葉尖不吐水或午間心葉卷曲,在早晨八時左右澆水,一次澆透。插秧前要根據天氣及棚內溫度情況,多設通風口,及時練苗。練苗白天溫度一般不超過20℃,夜間一般不低于10℃,當夜間溫度穩(wěn)定通過7℃時可晝夜通風。
六、培育壯秧、防治病害 如秧苗出現(xiàn)葉色變談,應施用尿素肥料。插秧機秧苗多為中苗,北方寒地水稻要求秧齡30~35天,葉齡為3.1~3.5葉,株高為12~1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