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棉花備耕時期。不少棉農反映,往年這時棉花種子市場新棉種早被農民盯上,競相選購,但今年卻冷冷清清,少人問津。為什么今年棉種市場遇冷?今年棉花種還是不種?種多少?怎么種?筆者從事棉花種植推廣幾十年,在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為什么棉農對購買新棉種缺少熱情?有以下幾種原因:
首先,近來棉花價格雖然不低,不少農民豐產不增收,囤棉不少,因而對棉田種不種棉?種多少棉舉棋不定。其次,即使有些棉農下決心調減棉花面積,但對改種什么心里沒底,決心難下。第三,還有些老棉農想種棉,但水利設施多年失修,棉花高產沒保證,農民也很憂心。第四,有些棉種雖好,但技術措施不配套,也不能穩產高產。
上述現象,應當說是代表了廣大棉區農民的心態。為了保護棉農積極性,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應當及時給予正確引導和幫助。
看田看種來植棉:
首先,因地制宜調減棉田面積。至于調多調少,可因地制宜來確定,對于那些不保收的、土質差的、易感病的老棉田及常年低產的棉田,可以改種生長期短的經濟作物;城郊一帶棉田,可套種蔬菜,增加復種指數,增加收入。說到調整棉田,一定要以穩為主,切忌大幅調整,因為“逢俏不趕”是市場規律,“逢滯不丟”同樣也是市場規律!
第二,對已確定今年種棉花的棉田,還是要早一點選用過硬的、優良的棉花種子,這是棉花高產的有效途徑之一。怎么選?要選經過審定的或認定的品種;要選在當地試種過的品種;要選雜交棉品種,特別是抗蟲抗病的品種。
第三,抓好生產技術。優良棉種“當家”,還要有相應的優化栽培配套技術來“保駕”,這樣才能實現高產。比如,要適時播種,勿過早過遲。要確定好種植方式和密度,一般雜交棉,以兩等行或三等行的種植方式為好,平均行距1米,畝平1300株左右。同時,要配方平衡施肥,做到苗肥速,蕾肥穩,花鈴肥狠,普施桃肥,特別要增施鉀肥。施肥一定要增加有機肥,減少化肥,既可培肥地力,還降低成本。此外,還要合理化學調控,對于黃枯萎病,除化學防治外,特別要施用好生物有機復合肥和鉀肥,對于蟲害,重點防好盲蝽象、棉粉虱、針紋夜蛾等,政府有關部門應為此對棉農進行必要的培訓。
第四,改善棉田水利設施。一些地方棉田水利設施,多年失修,出現的“大旱不能抗,大雨難排,有水難引,漬水難濾”,難以高產穩產問題,在春播之前,各地應加大財政投入,組織農民集中改善棉田水利系統,使棉田日降雨100毫米能速排,百日大旱能抗,提升棉田抗災保豐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