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發(fā)生爛鈴時間,一般年份從8月中旬開始至9月底。造成爛鈴的主要原因是多雨、高溫、病蟲危害、田間管理不當?shù)。近年來隨著“兩膜”(地膜覆蓋、育苗移栽)栽培的推廣,抗蟲棉品種的普及,爛鈴呈現(xiàn)提早和上升趨勢?瓜x棉結鈴早而集中,抗病性能低,易早衰,故此爛鈴發(fā)生早而重。
因地制宜及早化學調(diào)控 “化控”宜早不宜遲,一般需從蕾期開始,初花期和盛花期是化控的關鍵時期。水肥好的棉田打頂后,易出現(xiàn)贅芽叢生,果枝長而上舉,造成棉田郁蔽,引起爛鈴。棉花打頂后6~8天,長勢旺的棉田仍需要化控。每畝用助壯素8~14毫升或縮節(jié)胺2~3.5克,對水40~50公斤,蓋頂噴灑一次;噴藥后10天,仍有旺長苗頭時,每畝用助壯素6~8毫升或縮節(jié)胺1.5~2克,對水40公斤再蓋頂噴灑一次。
搞好整枝和推株并壟 搞好棉花中后期的整枝,是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控制爛鈴的有效措施。對發(fā)生郁蔽棉田,及時采取打邊心、去贅芽、剪空枝、打老葉、推株并壟及拔除空棵等措施,來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控制爛鈴發(fā)生發(fā)展。密度大的棉田,在秋雨多時,推株并壟2~3次,可有效降低田間濕度,控制旺長和爛鈴發(fā)展,促進吐絮成熟。
及早做好棉田排水防澇 在雨季來臨之前,及早疏通排水系統(tǒng),做到大雨過后田內(nèi)無積水,無澇害發(fā)生。連綿秋雨,即便田間不出現(xiàn)積水,也會造成田間濕度過大,光照不足,導致爛鈴發(fā)生。棉花開花后,分期進行培土,是預防棉株倒伏,防止雨后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濕度,控制病菌繁衍,減少爛鈴發(fā)生的一項有效措施。
及時防治病蟲害 棉鈴蟲、金剛鉆、紅鈴蟲、玉米螟等危害棉鈴后形成孔洞,雨水灌入空洞,極易引起棉鈴腐爛。病菌引起的爛鈴,多發(fā)生在植株下部的1~5果枝上和棉鈴生長期40天以上的鈴。及時防治病蟲害,減少傷口,避免病菌和雨水浸染,可有效減輕爛鈴。爛鈴發(fā)生初期(即田間爛鈴植株達0.1%)噴藥防治,有良好效果。如果爛鈴發(fā)生較重時再噴藥,防治效果就會很差?蛇x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1∶1∶200倍波爾多液,每畝每次噴灑藥液45~60公斤。對準棉株中下部的青鈴細致周到的噴灑,每間隔6~8天再噴灑一次,連噴2~3次,防治效果可達86%左右。噴藥之前,將吐絮棉鈴采摘,以免因噴灑藥液而降低棉花纖維質(zhì)量。
及早采摘爛鈴 在爛鈴發(fā)生期間及時深入田間仔細查看,發(fā)現(xiàn)爛斑鈴及蟲蛀大鈴,隨時采摘后搶晴天晾曬。將采摘下的棉鈴用1%乙烯利溶液浸蘸后再晾曬,能促進棉鈴迅速開裂,改善纖維品質(zhì)。及時采摘爛鈴,既可大大減少損失,又能防止爛鈴病害傳播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