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用菌競爭性雜菌的危害性
在食用菌生產過程中,由于大面積栽培,或多年在同一地點生產,經常發生食用菌病蟲害和雜菌危害,蔓延快,損失大,成為食用菌生產發展的重大障礙。
其中,競爭性雜菌,如細菌、木霉菌、毛霉菌、根霉菌、曲霉菌、鏈孢霉菌等經常發生,侵染食用菌菌絲體,生長快,爭奪培養料的養分,分泌毒素,抑制食用菌菌絲體的正常生長,造成菌種、菌袋污染,成品率下降。有的競爭性雜菌還侵染子實體,造成病害。由于這些競爭性雜菌的侵染,可造成菌袋污染率10%~20%,有的高達30%,損失嚴重。在很多情況下,競爭性雜菌的危害程度,已超過食用菌病蟲害的危害,成為食用菌生產中必須認真解決的重大課題。
二、食用菌競爭性雜菌發生原因的分析
食用菌競爭性雜菌發生蔓延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主要原因有:
1. 菌種污染。制作菌種時,操作不慎,造成雜菌污染。菌種培養期間,如不及時檢查,食用菌菌絲體生長掩蓋了雜菌,培養了帶有雜菌的菌種。用這種菌種轉接,會造成批量菌袋污染。
2. 生產場地多年重茬。重茬培養室和出菇房,雜菌積累多,又沒有經過徹底防治,最易導致菌袋雜菌污染。
3. 培養料配比不合理。培養料含水量過大或發菌期碳源過多,氮源過少,碳氮比失調,都易導致雜菌侵染。
4. 培養料滅菌不徹底。食用菌菌種和栽培料,多數都是通過熱力蒸汽進行滅菌。滅菌要求達到一定的溫度和壓力,并要求保持一定的時間。如果沒有達到技術要求的標準,培養料滅菌不徹底,料內帶有雜菌,條件適宜,雜菌就會生長出來,污染菌袋。
5. 接種時的污染。在菌種和菌袋轉接時,接種室(或接種箱、接種帳)沒有消毒或消毒不徹底,環境帶菌,并沒有進行無菌操作,雜菌就隨接種而進入菌瓶或菌袋,生長繁殖,造成污染。
6.培養期的污染。培養期菌袋的污染,除上述原因外,還與菌袋的厚度和質量、培養室的環境條件及培養室是否消毒有密切關系。
菌袋質量差,有微孔,雜菌從微孔而入,這是造成菌袋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培養室不通風,高溫、高濕,極易造成污染。培養期倒袋次數少,污染菌袋沒有及時淘汰,容易造成雜菌交叉傳染。
培養室使用多年,雜菌積累多,又沒有進行藥劑防治,菌袋很易被雜菌感染。
7. 出菇期的污染。菇房沒有用藥劑消毒滅菌,又高溫高濕,菌袋易污染。特別是老菇房更是如此。
8. 品種抗病性的差異。不同品種抗病性有一定的差異,如北京大木耳比其他黑木耳抗雜菌污染。
三、食用菌競爭性雜菌的綜合防治
食用菌競爭性雜菌要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進行防治。在雜菌侵染之前,就應該采取綜合的預防措施,使之不發生,少侵染。如果已經大批污染,再來防治就比較困難了。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1. 選用抗病抗雜豐產的優良品種。
2. 確保菌種純正。這是食用菌菌絲體純培養的前提條件。在制種全程中,要進行無菌操作。接種室和接種工具要消毒。開紫外線燈滅菌半小時,還要噴灑藥劑或藥劑熏蒸,確保接種環境不帶菌。接種時,要在酒精燈火焰上方無菌區操作。
用必潔仕牌復方消毒劑(二氧化氯)熏蒸接種室(接種箱、接種帳)是選擇之一。必潔仕牌復方消毒劑可廣泛應用于接種室、接種帳、接種箱、培養室和出菇房消毒。
菌種培養期要經常檢查,隨時淘汰污染菌種。一級種培養期間要檢查2次,二級種和三級種要檢查2~3次。
要注意菌齡,用來生產轉接的菌種,一級種保藏期以一個月內使用為最好,二級種和三級種保藏期以20天內使用為最好。菌齡越長,污染的機率越大。
3. 選用碳氮比合理的栽培料配方。比如菌絲體培養期間,主要菇種的C/N比:雙孢菇17∶1,平菇、草菇和黑木耳為20∶1,金針菇20~25∶1,猴頭菌25:1,香菇25~30∶1。出菇期,各菇種碳源都應有所增加。栽培料含水量以60%為宜,料水之比為1∶1.1~1.2左右。
4.培養料滅菌要徹底。用常壓滅菌(100℃)需要保持10~16h,或更長時間。高壓滅菌壓力達1.4kg/?芽(126℃),保持2~4h。
5. 菌種、菌袋培養期的管理。培養室和培養車間須用二氧化氯復方消毒劑熏蒸4h,用藥量0.3g/m3。熏蒸放藥位置高度50cm~80cm,空氣相對濕度要高于50%,并保持黑暗密閉的條件。隔天再次熏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養期間,培養室(培養車間)溫度應控制在20~24℃;
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30%~60%;經常通風換氣,黑暗培養。培養期檢查菌種或倒袋2~3次,及時淘汰污染菌種和菌袋。有些生產單位采用雙袋法,大大降低了污染率。
6. 出菇期的管理。菇房使用前,用二氧化氯復方消毒劑熏蒸,方法同上。上蓋草簾,避光熏蒸。老菇房加大用藥量,用藥0.4g~0.5g/m3。
在出菇期間,根據不同菇種生長的需要,用心管理,保持適宜的溫度、相對濕度、散射光和通風換氣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