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彎孢菌葉斑病俗稱黃斑病,是我國繼玉米大斑病及小斑病之后又一嚴重危害玉米的葉斑病,近年來呈發展蔓延上升趨勢,一般減產20—30%,個別地塊達50%以上,甚至絕產。
一、癥狀
玉米彎孢菌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葉鞘和苞葉。初為褪綠小點,逐漸擴展成圓形或橢圓形病斑。在感病品種上病斑較大,寬1—2毫米,長1—4毫米,中央蒼白色、黃褐色,邊緣有較寬的環帶,最外圍有較寬的半透明草黃色暈圈,數個病斑相連可形成葉片壞死區。由于彎孢菌葉斑病在不同品種上,特別是在抗病及感病品種上,病斑大小、形狀、暈圈寬窄等特征差異極大,且容易與其它葉斑病相混淆,所以對其診斷應格外謹慎和注意。
二、病害循環及發生規律
玉米彎孢菌葉斑病發生輕重與氣象條件、品種抗性及栽培措施關系密切。根據我們5年多的研究成果及生產實踐,歸納起來有“七重七輕”:
一是降水多、濕度大、溫度高的年份發病重。彎孢菌葉斑病屬于高溫、高濕性病害,高溫和高濕的協同作用能促使該病的發展和流行。相反,持續干旱或者低溫,都能抑制該病的發展和流行。
二是感病品種發病重。有相當一部分玉米雜交種和自交系都是感病品種,如自交系黃早4及其衍生系發病都比較嚴重;而有些品種十分抗病,這是由品種抗性基因決定的。
三是重茬地或鄰近玉米秸垛的地塊發病重。因為玉米植株病殘體是主要的初侵染來源,重茬地及平米秸垛病殘體多,菌源多,菌量大,所以發病重。而換茬地塊或遠離玉米秸垛的田塊,菌源少、菌量小、發病初期相對推遲,病情也比較輕。
四是播種晚發生重,播種早發生輕。主要是在進入七八月份高溫高濕季節,早播的植株已近成熟,部分避開了病害;相反,晚播的植株,此時正處于易感病的階段,再加上有利的發病氣象條件,病害發展流行速度快,很快超過早播的病情。
五是施氮肥少發病重,施氮肥多發病輕。瘠薄地發生重,肥壯地發生輕。彎孢菌葉斑病對氮肥敏感,667平方米追施尿素40公斤,病情指數較對照小41.6%,病斑長度減少33.2%。
六是平地發病重,山地發病輕。在同一地方,海拔高的地方較海拔低的地方發病輕,主要是海拔高的地方通風透光好,不利發病。
七是同一品種的不同發育階段抗病性不同。總的看玉米苗期比較抗病,隨著植株生長發育,越來越感病。
三、防治措施
1.選種抗病品種高抗的自交系和雜交種有:蘇唐白、豫12、豫20、唐抗5、中單2、冀單22、丹玉13、、8503、廊玉6等,可因地制宜地選種。
2.栽培防治一是大面積清除田間植株病殘體,杜絕和減少初侵染來源。我國北方農戶用來燒飯的玉米秸稈,在春播前用不完的,也要適當處理。二是適當早播。早播可避病、逃病,從而減輕發病。三是增施肥料。除增施農肥處,要增施氮肥,在考察中看到,凡是土層厚的肥壯地,以及施肥、追肥多的地塊,玉米生長茂盛,一般發病都比較輕,重施氮肥可減輕發病30%以上。
3.藥劑防治通過對28種農藥的藥效測定及部分農藥的田間試驗,40%福星乳油5000—10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可達90%以上。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和40%福美砷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的效果次之,一般達70%以上。但福星價格較高,后3種價格較低,可交替使用。
一般病株率達10%左右時開始噴藥防治,先用保護劑后用內吸劑,10—15天噴1次,連噴3—4次,交替使用既可保證效果,又肥降低防治成本,還可延續產生抗藥性,好處很多,可大面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