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害癥狀 玉米受輕度藥害,多在施藥后5~10天表現為生長受抑制,心葉褪綠、變黃,或葉片上出現不規則褪綠斑,一般10~15天后可恢復生長;藥害嚴重時,葉片卷縮成筒狀,葉緣皺縮,心葉呈牛尾狀,不能正常抽出,去除半邊“尾巴”后幾天心葉即可長出。
藥害產生原因 (1)玉米品種對煙嘧磺隆的敏感性有差異。該藥適用于馬齒型、半馬齒型、硬粒型玉米,甜玉米和爆裂玉米對該藥敏感,不能使用。近幾年在部分常規玉米品種上也發生了藥害。經調查,在常規用量(每畝用煙嘧磺隆純藥4克)下,農大2008、農大108、泰玉12號、豫玉26、浚單20和鄭單18號抗藥性強,生長正常;鄭單958、浚單18、新單23、淄玉2號、泰玉2號(反交)、聊玉18、魯原單14等品種耐藥性好,植株生長略受抑制,外部形態無明顯變化;濟單7號、泰玉2號(正交)、金珍珠、紫糯等品種敏感,表現為植株生長受到抑制,葉片黃化,心葉呈牛尾狀扭曲,不能正常抽出。登海系列玉米品種大多對煙嘧磺隆敏感,但各品種間敏感性有差異。登海11號和登海9號敏感性最強,登海3702、登海6213敏感性次之,登海1號受抑制作用相對較弱。(2)施藥時期不當。玉米3~5葉期對煙嘧磺隆耐藥性強,2葉期前和5葉期后很敏感,施藥過早或過晚均易發生藥害。(3)溫濕度不適宜。施藥后遇10℃以下低溫2天以上,或遇連續高溫干旱,玉米生長緩慢,分解代謝藥物的作用減弱,易出現藥害。(4)用藥量過大或重復施藥。(5)玉米田使用有機磷農藥后,植株對煙嘧磺隆的敏感性增強,使用間隔期不超過7天,易產生藥害。
規范用藥預防藥害 在玉米3~5葉期,根據土壤和氣候條件、草情等確定煙嘧磺隆的用量,選氣溫20℃左右、空氣濕度60%以上的晴天早晚施藥。改進施藥技術,進行半定向噴霧,不對玉米心葉噴藥。不重噴、不漏噴,不隨意增加施藥濃度和次數;耐瑫r如需治蟲,可與菊酯類農藥混用。另外,將煙嘧磺隆與莠去津、2甲4氯鈉混用,可以減少煙嘧磺隆用量,避免藥害發生。
補救措施 玉米受輕微藥害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救護措施,一段時間后受害植株可自行恢復生長,不影響最終產量。藥害較重時可采取以下措施。及時澆水、噴淋,并施適量速效肥料,也可以噴施生長調節劑;加強中耕,增加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吸收肥水,加快植株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