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癥狀:主要為害葉片。春季幼苗出土后即在葉片背面生圓形、灰白色小皰斑,后表面破裂呈黃褐色粉堆,為病菌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發病后期整株葉片全部被夏孢子堆覆蓋,致使植株地上部死亡,莖基部與根或莖連接處韌皮組織增生,潛伏芽萌動,植株表現為從生、矮化。夏孢子再侵染后,葉片兩面散生黑褐色冬孢子堆,并散出黑褐色冬孢子粉末。該病是栽培甘草的主要病害,遍布各甘草產主產區,是影響密植的主要因素。
分類屬性:擔子菌亞門,單胞銹菌屬真菌
分布區域:各主要甘草產區
發病特點:病菌為單主要寄生銹菌,以菌絲及冬孢子在植株根、根狀莖和地上部枯枝上越冬,翌春產生夏孢子。栽培甘草發病率高野生甘草。如上年秋季多雨,來年春天氣溫回升較快則有利其發生。在伊克昭盟,兩年生栽培甘草夏孢子病株發生盛期在5月中旬,病株率10%左右,6月下旬為發病株死亡盛期,死亡率達90%以上。冬孢子病株發生盛期為7月中旬。
防治方法:收獲后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選未感染銹病、生長健壯的植株留種;冬春水、秋季適時割去地上莖葉,以減輕病害的發生。早春初期噴灑20%粉銹寧1500倍液或97%敵銹鈉300倍液2-3次。
常用藥劑:20%粉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