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創建于1958年,經過近47年的建設,已經發展成為福建省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經、管、文、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多科性大學。作為列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省屬大學,已順利完成了“九五”期間“211工程”建設任務,目前正在實施“十五”期間“211工程”建設。
進入新世紀,福州大學正致力于由教學主導型向教學研究型大學轉變,努力把福州大學建設成為具有較強學科相對優勢,體現教學研究型辦學特色和開放型辦學格局的我國東南強校,為我國和福建省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學院、專業設置
學校設有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與信息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管理學院、法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軟件學院、工藝美術學院、工程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至誠學院、中英Napier學院、陽光學院等21個學院。1個化學博士后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71個碩士點,三種類型的專業碩士授權點,即工商管理碩士(MBA)、法律碩士和工程碩士(含13個工程領域),一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全國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19個省“211工程”重點學科,61個本科專業。
●辦學規模
目前在校全日制學生27000多名,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3000多名,另有成人教育學歷類學生5000余名,成人學歷教育學生近6000名。建校以來,已為國家培養了博士、碩士研究生、本專科畢業生57000余名。學校為國家教育部批準可招收外國和港、澳、臺地區本科生、研究生的高校。
●人力資源
鞠維強研究員任校黨委書記,吳敏生教授任校長。現有教職工2900多名,其中專任教師、專職科研人員1500多名,有教授、副教授700余名,其中院士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雙聘院士1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名,閩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2名,博士生導師70名,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8名,省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和優秀專家37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1名。
●科研成果
全校現有1個化肥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室,2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 1個省高校分析測試中心, 4個省重點(開放)實驗室,4個省本科教育重點實驗室,1個設計院,63個校級研究所。三年來共承擔科技項目1420多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6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8項,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人文社科、企業合作與開發以及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發表論文數量和質量明顯提高,據中情所統計,被《SCI》收錄論文數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60名。
●對外交流
先后與美、英、德、法、俄、日本等國家數十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際協作關系,與英國赫德福特大學協作辦學的國際合作學院正在籌建。積極開展中西文化交流,由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我校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施舟人(Kristofer Marinus Schipper)在校內設立了國內首個西方文獻典籍中心——“西觀藏書樓”。同時充分發揮地處東南沿海,特別是面對臺灣的優勢,積極開展對臺以及對港、澳地區科學技術文化交流,并已成為福建省與國際及港澳臺地區科技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
●基礎設施和公用服務體系
學校新老校區占地4300多畝。現有舊校區位于市區工業路、新校區位于閩侯上街大學城、校舍建筑面積90余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達14億元;擁有藏書197萬余冊,報刊20萬余冊,并引進EI、CA等中外全文數據庫近百種;校計算機網作為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福建省網主節點和福州網絡中心,已于1995年11月與國家教科網及INTERNET聯網,并免費開放對國內外網絡資源的訪問。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專業特色】本專業培養食品工程、食品科學領域的高級科技人才。要求學生掌握利用農、牧、漁業初級產品以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等手段進行食品工業化生產、開發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具有從事食品工業生產、制造、加工、分配、貯運的科學研究,工藝設計,生產管理、營養與食品衛生的調控,食品品質的監控以及設備和裝置的選配、設計、使用及維護的能力。
【畢業生去向】畢業后可在各類食品工業生產、貯運企業,研究設計單位和商檢、食品質量檢測部門,從事工藝設計、研究、管理和質量檢測等工作,也可從事教學工作。
地點: 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工業路523號
郵編
35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