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類食品在人類的膳食結構中的地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大豆中蛋白質含量高、品質佳,不含膽固醇,富含氨基酸,特別是富含谷物中普遍缺乏的賴氨酸。以大豆為主要原料,可制成豆腐、豆腐皮、豆奶等多種食品,物美價廉、營養豐富。尤其豆腐皮產品,口感較好,美味佳肴,深受人們的歡迎。 該產品食用方便,可以加工成以豆腐皮為主原料的其它美食。 原料: 黃豆、添加劑、精鹽、水等。 工藝流程: 黃豆→選優→加水浸泡→料水分離→加水磨漿→消沫→漿渣分離→豆漿→煮漿→冷卻→點腦蹲腦→破腦裝模→壓實→脫模→ 整理成條→蒸煮→干燥→成品 ↑ 香料、精鹽、水 工藝要點 1.大豆優選。選擇符合要求的黃亮大豆,粒大皮薄、整齊飽滿,表皮無皺、無霉變,蟲蛀,干燥、雜質少、不干癟。色澤黃亮。 2.浸泡。浸泡的目的是軟化細胞結構,降低磨漿時的能耗和磨損,提高蛋白膠體的分散程度和懸浮性,促使蛋白質從細胞中釋放出來。用處理過的流動河水浸泡較好,河水硬度低,使產品色澤變白,增加產品亮度。加水量一般為原豆重量的3.5倍。按季節不同,春秋季浸泡12-14小時,水溫為8-10℃,夏季為6-8小時,冬季為14-16小時。夏季浸泡至九成開,搓開豆瓣中間稍有凹心,中心色澤略暗。冬季浸泡至十成開,搓開豆瓣中間呈乳白色,中心色澤淺黃。 3.磨漿。浸泡好的大豆,加入5倍的處理水磨漿。把大豆和水均勻地放入磨漿機中,成為漿狀。磨漿細度在5微米以下,使大多數蛋白體破裂,蛋白質充分溶出。粒度均勻,不粗糙,外觀略呈晶體狀。粒度過大,蛋白質溶出不充分,蛋白質利用率低。粒度過小,纖維素吸附蛋白質的能力增加,且易堵塞篩孔,同樣使蛋白質利用率降低。 4.漿渣分離。向磨漿(豆糊)中加入消泡劑(以消泡完全為止),目的使漿渣分離徹底。靠位差直接放入漿渣分離機分離。一般分離機轉速為2860r/min,分離筐直徑Φ400mm,過濾網選用120目尼龍紗制作,以確保渣干,漿細。豆渣從分離機出渣口甩出后,用處理過的水洗渣,稀釋成稀粥狀。充分攪拌均勻,用分離機分離過濾一至二次,洗渣液通過管路回收進入磨漿機加水口處,以備下一次磨漿用。甩干的豆渣存于渣池中,作其它用途。豆漿進入下一工序。 5.煮漿。將過濾后的豆漿泵入蒸煮鍋,(可留有二至四升最后加入),通入蒸汽加熱煮沸2-3分鐘,使蛋白質變性,并起到滅酶,殺菌作用,同時,消除大豆中抗營養因子和豆腥味。 6.點腦和蹲腦。將蒸煮過的豆漿存入漿桶中,待溫度降到90℃左右即可點腦,但不能低于70℃。點腦采用鹽鹵和葡萄糖酸- -內酯相結合而滴入漿桶中,速度由快到慢,量由大到小。注意用量適當,量多,會造成豆腐腦自然脫水,產量低;量不足,會使豆腐腦成糊狀,黃漿水渾濁。同時,用攪拌器攪拌。待腦花出現80%時,停止加凝固劑,攪拌。提出攪拌器,漿桶加蓋靜置20-25分鐘,使蛋白質凝固。 7.裝模壓實。凝固好的豆漿(即豆腐腦)再放入攪拌器,充分攪拌。使已凝結成塊的豆腦,再成為粥狀,粒度在0.1mm以下。將成型模放好,鋪好專用布,用一定量容器將碎豆腦倒入成型模內的專用布上,使其厚度均勻一致,無氣泡,然后再蓋上一層布繼續倒入碎豆腦。這樣一層豆腦漿一層布,依次折疊,要求鋪平。待全部豆腦漿都裝入模后,放上壓板,降下壓榨機,進行壓榨。壓力先輕后重,用力均勻。要求達到不跑包、不偏壓。 8.后處理。脫模后的豆腐皮(即為干豆腐皮),一張一張地折疊成長條狀,寬度一般為4-6厘米。排放在有假底的蒸煮鍋內,鍋內放入適量的水,精鹽、香料用布包裝好放入鍋內,一起蒸煮至沸,煮時一般可不加蓋。待20-30分鐘,即可停止加熱,等待降溫10-20分鐘后可出鍋,一條一條排放在竹席上,除掉部分水分,自然干燥,以不滴水珠為止,裝箱入庫在低溫處冷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