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既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 AIDS ),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一種免疫缺陷性疾病。到 2002 年 6 月底全球已有 6000 萬人感染了 HIV ,其中 2000 萬人已被艾滋病奪去生命,艾滋病正已每天 1.4 萬人受感染的速度擴大流行,目前該病尚無法治愈,也無有效疫苗。截止到 2003 底我國 HIV 感染者已近 84 萬,進入了快速增長期,據有關專家估計,如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控制措施,到 2010 年我國 HIV 感染者將達 1000 萬,形勢十分嚴峻。 HIV 感染的診斷是艾滋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發現傳染源才能更有效地控制艾滋病傳播。通過檢測 HIV 的特異性抗體、抗原、核酸或病毒分離培養可確立 HIV 感染, WHO 和我國衛生部推薦使用的 HIV 感染診斷方法是血清學抗體檢測。。
一、 HIV 檢測的特殊性
HIV 檢測不同于其他病原微生物檢測,要求十分嚴格,任何錯誤的診斷,包括假陽性或假陰性,都會對被檢者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 HIV 檢測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艾滋病檢測工作管理辦法》和《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進行,檢測的實驗室須經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合格,從事艾滋病檢測工作的技術人員須接受專門的技術培訓,并獲合格證書,診斷試劑應選擇高敏感和高特異的,篩查呈陽性反應的需用特異性更強的方法(如:免疫印跡試驗)進行確認,整個實驗過程應有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
二、 HIV 抗體檢測
目前國外用于 HIV 抗體篩查的方法很多,根據檢測原理不同分為酶聯免疫吸附法、凝集法和層析法,可對血液、唾液和尿液標本進行常規或快速檢測。在實際工作中常用的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ELISA )、明膠凝集試驗和各種快速診斷試劑。自 1985 年第一代 ELISA 試劑問世以來,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包被抗原已從一代的全病毒裂解物發展為目前以基因重組和多肽抗原包被和標記、有著良好敏感性和特異性的三代雙抗原夾心試劑,檢測亞型包括 HIV-1 、 HIV-2 和 HIV-1 型的 O 亞型,窗口期由 10 周縮短至 3-4 周。為避免窗口期傳染,荷蘭、法國等國已研制出第四代以重組的多肽抗原和抗 P24 抗體包被的雙抗原夾心法試劑盒,可同時檢測抗原抗體,使窗口期縮短了 2-3 周,但其臨床價值有待評估。按《規范》要求,我國采供血機構進行血液篩查和各醫療衛生機構常規篩查檢測宜采用 ELISA 法,自采自供血的單位必須進行 HIV 抗體檢測,在尚未建立艾滋病篩查實驗室的偏遠地區或大醫院急診手術前可由經過培訓的技術人員在規定的場所用快速試劑進行血液篩選。對用 ELISA 試劑或快速診斷試劑進行的篩查實驗如呈陰性反應,即報告 HIV 抗體陰性;對呈陽性反應的標本,篩查實驗室應用原有試劑和另外一種不同原理或不同廠家的試劑進行重復檢測,如兩種試劑復測均呈陰性反應,則報告 HIV 抗體陰性;如均呈陽性反應,或一陰一陽,需送艾滋病確認實驗室進行確認。篩查試劑必須是 HIV-1/2 混合型、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SDA )注冊批準、批批檢合格、臨床評估質量優良、在有效期內的試劑。
HIV 抗體篩查呈陽性反應的標本由于存在假陽性的可能,必須做確認試驗。國際上有 3 種確認試驗方法,包括免疫印跡試驗、條帶免疫試驗及免疫熒光試驗,目前以免疫印跡試驗最為常用。確認試劑必須經 SDA 注冊批準。免疫印跡試劑有 HIV-1/2 混合型和單一型,按《規范》要求,一般先用 HIV-1/2 混合型試劑進行檢測,根據《規范》中判定免疫印跡試驗結果的基本原則并參照所用試劑說明書綜合判定,無 HIV 抗體特異帶出現的報告 HIV 抗體陰性;出現 HIV 抗體特異帶,符合 HIV-1 抗體陽性判定標準,則報告 HIV-1 抗體陽性。如出現 HIV-2 型的特異性條帶,需用 HIV-2 型免疫印跡試劑再做單一的 HIV-2 型抗體確認試驗,呈陰性反應,報告 HIV-2 抗體陰性;呈陽性反應的則報告 HIV-2 抗體血清學陽性,如需鑒別應進行核酸序列分析。如果出現 HIV 抗體特異帶,但帶型不足以判定為陽性,則判為 HIV 抗體不確定。對 HIV 抗體不確定者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隨訪,必要時可做 HIV-1 P24 抗原或核酸測定,但檢測結果只能作為輔助診斷依據,確認報告要依據血清學隨訪結果。
由于目前唾液檢測試劑的敏感性和尿液檢測試劑的特異性明顯低于血液檢測試劑,故我國 SDA 已注冊批準的 HIV 抗體篩查和確認試劑只能用于血液標本檢測。
三、 HIV 抗體檢測的質量控制
在所有實驗中必須包含有內部對照質控血清和外部對照質控血清。
內部對照質控血清指試劑盒內提供的陽性和陰性對照血清。內部對照是質量控制的基礎,每次檢測必須使用內部對照,而且只能在同批號的試劑盒中使用。
外部對照質控血清是由實驗室設置的弱陽性對照,一般以該試劑盒臨界值( Cut off )的 2-3 倍為宜。該血清可到專門單位購買,也可由實驗室自己制備。制備方法是:收集 HIV 抗體陽性和陰性血清, 56 ℃ 30min 滅活, 3000rpm 離心 15min ,弱陽性對照可以用 HIV 抗體陰性的健康人血清梯度稀釋 HIV 抗體強陽性血清、或用試劑盒內提供的陽性和陰性對照血清混合并標定后得到,一般按一年使用量配制,用 0.2 μ m 濾膜過濾除菌,按一周實驗用量分裝、分類、標記并封口, -20 ℃ 凍存。該血清不可反復凍融,融化后應存放 2 -8 ℃ ,一周內使用。原則上每次實驗必須使用外部對照質控 血清,以便監控本次實驗的重復性和穩定性,同時了解各批試劑盒的批間差異,繪制質量控制圖。
四、 HIV-1 P24 抗原檢測
HIV 感染人體后有一段窗口期,在這段時期病毒抗體不能被檢出,但可以檢測到病毒相關抗原或分離病毒。故在窗口期檢測抗原是早期輔助診斷和縮短窗口期的一種方法,在感染早期和發病期抗原檢出率相對較高。 HIV-1 P24 抗原檢測還適用于: HIV-1 陽性母親所生嬰兒的早期輔助鑒別診斷;第四代 HIV-1 抗原 / 抗體 ELISA 試劑檢測呈陽性反應、但 HIV-1 抗體確認陰性者的輔助診斷;監測病程進展和抗病毒治療效果。
P24 抗原檢測一般用 ELISA 雙抗體夾心法試劑,必須經過 SDA 批準注冊。
HIV-1 P24 抗原的陽性結果必須經過中和試驗確認 , 該結果僅作為 HIV 感染的輔助診斷依據,不能據此確診; HIV-1 P24 抗原檢測陰性只表示在本試驗中無反應,不能排除 HIV 感染。
五、 HIV 核酸檢測
HIV 核酸檢測,通常是檢測 HIV RNA ,以前只能定性檢測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核酸,而目前的技術可定量檢測血液中病毒復制水平。 HIV 核酸定性檢測可用于 HIV 感染的輔助診斷,如窗口期輔助診斷、病程監控、指導治療方案及療效測定、預測疾病進程等。通常使用 PCR 或 RT-PCR 技術,使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通用的擴增試劑,引物可來自文獻或自行設計,應盡量覆蓋所有或常見的毒株,也可使用復合引物。 HIV 核酸定量檢測多用于監測 HIV 感染者的病程進展和抗病毒治療效果,目前常用的測定方法有逆轉錄 PCR 實驗( RT-PCR )、核酸序列擴增實驗( NASBA )、分支 DNA 雜交實驗( bDNA )等。在不同 HIV 定量檢測方法的選擇中,由于目前用于統一不同定量方法檢測值的標準品尚未問世,因此不同定量方法結果之間還無法直接進行比較,建議同一病人治療前后用同一方法進行 HIV 定量檢測。
值得注意的是, HIV 核酸定性檢測陰性,只可報告本次實驗結果陰性,但不能排除 HIV 感染; HIV 核酸檢測陽性,可作為診斷 HIV 感染的輔助指標,不能單獨用于 HIV 感染的診斷,報告定性檢測結果時還應注明反應條件和所使用的引物序列。報告 HIV 核酸定量檢測結果時應按照儀器讀數報告結果,注明使用的試驗方法、樣品種類和樣品量,當測定結果小于最低檢測限時,應注明最低檢測限水平,低于最低檢測限的結果不能排除 HIV 感染。
六、 CD4 T 淋巴 細胞計數
CD4 T 淋巴細胞計數是艾滋病診斷、疾病分期、制定抗病毒治療和預防機會性感染方案的實驗室標準指標,美國 CDC1993 年修訂的青年 / 成人艾滋病監測病例分類及擴大的診斷標準是:無癥狀 HIV 感染期( A 1 、 A 2 ): CD4 絕對數≥ 500/mm 3 或 CD4 百分率≥ 29% ;有癥狀感染期( B 1 、 B 2 ): CD4 絕對數 200-499/mm 3 或 CD4 百分率 14-28% ; AIDS 期( A 3 、 B 3 、 C 1-3 ): CD4 絕對數< 200/mm 3 或< 14% 。 CD4 T 淋巴細胞計數也是與病毒載量相配合預測疾病進程的可靠指標,這兩個實驗可以相互獨立預測艾滋病臨床過程和生存期。檢測 CD4 細胞數的標準方法是流式細胞儀。影響 CD4 細胞數的因素有季節、晝夜差、某些并發癥和皮質醇類藥物等,而性別、成人年齡、緊張、生理性應激和妊娠對 CD4 的細胞數影響不大。由于 CD4 百分數受變異影響較絕對數小,故 CD4 細胞百分率有時比絕對數對臨床更有意義。
七、病毒變異和耐藥性的測定
隨著 HAART 治療的廣泛開展,病毒變異和耐藥株正在不斷出現,甚至對一個藥物的耐藥可引起多種藥物的交叉耐藥。因此近年來各國相繼建立起病毒變異和耐藥的測試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基因型 HIV 耐藥測試和表型 HIV 耐藥測試。 表型 HIV 耐藥性測試方法能直接測出 HIV-1 對藥物的敏感度,并能揭示事先存在或交叉的耐藥情況,有利于指導 HIV-1 感染者有效地用藥。目前市面上供應試劑盒已有 2 種,即 AV ( Vicro Antivirogram )和 PS ( Virologic PhenoSense ),兩者方法均應用從生長于載體中的 HIV-1 而獲得的重組病毒和病人標本中蛋白酶與逆轉錄酶序列,分析與野病毒之間 IC50 值相差倍數,一般達 5—10 倍以上為陽性。這種方法的最大優點是可以獲得各種藥物耐藥量度數據,但不足的是試驗慢又昂貴,技術要求高。當病毒對某些藥物產生耐藥性時,病毒基因會發生一些明確的突變。病毒耐藥基因型的檢測有助于預測某些藥物的治療效果。基因型 HIV 耐藥性測試方法是通過從病人血液標本中分離到的 HIV 基因物質,應用核酸酸序列分析或雜交技術以確定病毒變異的位點,并可參考已有數據庫按不同亞型進行比較。在確認變異后,與既往耐藥或交叉耐藥研究比較,間接地估計藥物耐藥情況,簡單快速,費用低。缺點是能確認所分離到的基因變異,但無法指出藥物耐藥的程度。
應當強調的是,我國自 1995 年進入艾滋病流行的快速增長期,感染者中約 70% 為經靜脈吸毒等血液途徑感染,按艾滋病自然病程,近 1-2 年將會出現艾滋病的發病高潮,醫院系統所承擔的艾滋病檢測工作將愈來愈重,因此各醫院檢驗科應嚴格按《規范》要求,通過 HIV 抗體篩查和確認試驗提供準確的 HIV 感染診斷,通過 CD4 T 淋巴細胞計數和 / 或 HIV 核酸定量檢測為艾滋病診斷、判斷疾病進展和抗艾滋病治療療效觀察提供可靠的實驗室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