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素材-佛肚竹盆景
佛肚竹又稱羅漢竹、密節竹。其植株較矮,竹竿幼苗為綠色,老竹呈橙黃色。老竹如養護得法,其葉和幼竹一樣翠綠。佛肚竹與一般竹子的不同之處,是竹結較細,節間短而膨大,好似彌勒佛之肚,又好似疊起的羅漢,故此得名。佛肚竹不論地栽或盆栽,都能顯示出它瀟灑的風姿。這種竹剛勁挺拔、俊俏幽雅,凌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長茂,雅俗共賞,自然入畫。自古以來,人們都將竹作為剛直、貞節和虛心美德的象征,竹與梅、蘭、菊合栽古稱“四君子”,竹與松、梅合栽于一個盆缽之中,即成聞名遐邇的“歲寒三友”;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曰:<BR>“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BR>從上述詩句可以看出,古人對竹子的喜愛到了何等入迷的程度。<BR>1.造型與用盆<BR>用佛肚竹制作盆景,多采用叢林式,以表現竹林的自然風韻,但也有用一株或兩株佛肚竹來制作盆景的。如將兩株佛肚竹栽于一·個盆中,應一大一小、一粗一細、一高一低、一直一斜,直立株一般要高、大、粗,斜株一般應小、細、低,以前者為主,后者為輔。如兩株大小相近,而且又都是直立的,這種盆景情趣較差。制作叢林式佛肚竹盆景,根據盆缽大小,一般用5、7、9株合栽于一盆。以5株為例,根據植株大小,將其編為第1、2、3、4、5號,制作時,常以第1、3、4號為——組,作為盆景的主體;第2、5號為一組,作為盆景的客體,起襯托作用,兩組之間并要留有適當的距離。<BR>叢林式佛肚竹盆景以用較淺的長方形或橢圓形紫砂盆為好,釉陶盆次之。如在其中放置一些大小比例適當、工藝精湛、造型優美的熊貓等擺件,會使盆景更添詩情畫意。如在盆缽中栽種2—3株高低不一的佛肚竹,再在盆缽適當位置擺上玲瓏剔透的山石,即成為一幅造型優美的立體國畫——《竹石圖》。 <BR>2.栽種與繁殖<BR>佛肚竹的繁殖、翻盆、栽種,均以5月或9月為宜。繁殖時常用分株法,即把植株從盆中扣出,用竹片將根部宿土除去1/2左右,找到株間相連的粗根,將其剪斷,即可分植。栽種時要多帶宿土,以提高成活率。結合分株、翻盆,要把老根、過長根和枯根剪除,同時剪去直立枝、下垂枝和過密枝,以減少植株水分蒸發,有利成活,并使株形更美。佛肚竹喜疏松、比較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質土壤,以腐殖土為主加少量沙土調勻后,即可使用。<BR>3.養護管理<BR>(1)場地。剛栽種的佛肚竹盆景,澆透水后,置于蔽蔭處養護l0天左右,再置于半陰半陽處養護5天,然后再放置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溫暖濕潤的環境中細心養護。因盆缽淺盛土少,夏季在烈日下曝曬易損傷根系,故要適當蔽蔭。秋末冬初,當夜間最低氣溫降至5℃左右時,應移入室內,室溫保持在8℃左右即可,室溫過高對來年生長不利。在南方,只要把盆缽埋入向陽背風處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BR>(2)澆水。佛肚竹喜潮濕,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盆內不可積水。夏季是它的生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