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形目鲇科鲇屬的 1種。又名土鲇、鲇拐。鲇亦作鯰,以體粘滑而得名。體重一般1~2千克,最重7~8千克。體長形,頭略大而平扁。口寬大,斜向上方,后端可達眼前緣下方;下頜突出。齒細尖絨毛狀,頜齒及腭齒均排列呈彎帶狀。眼小,被皮膜。上頜須1對,可伸達胸鰭末端;下頜須1對,短,幼魚期尚另有1對頦須,體長至60毫米左右時開始消失。 體無鱗。背鰭很小,無硬刺。脂背鰭缺如。胸鰭硬刺外緣鋸齒明顯。臀鰭很長,后端連于略凹的尾鰭。體色隨棲息環境而有不同,通常呈綠褐乃至灰黑色,或有略暗云狀斑塊。
分布于亞洲東部中國黑龍江到珠江水系,蘇聯海濱省、日本本州及朝鮮亦有。在中國,遍布于東部各水系向西達四川盆地西側及甘肅蘭州。肉質細嫩,少細刺,為常見食用魚之一。
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坑塘、水庫的中下層,晝間多隱在草叢、石塊下或深水底,夜晚出外活動覓食。食物以小型魚為主,也吃蝦,水生昆蟲等。產卵期為4~7月。懷卵量因個體大小而異,一般可產2~3萬粒。卵呈綠色,直徑1.4~1.8毫米,沉性,粘在水草上發育。仔魚常分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