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在小兒期發病。麻疹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從潛伏期末期至出疹第5日內,眼結膜、鼻、咽、氣管分泌物中均帶病毒。可因打噴嚏、咳嗽,將帶病毒的飛沫經上呼吸道直接傳入易感者。凡未患過麻疹或未接種過疫苗的人,接觸麻疹病人后有90%以上發病。患病后有持久免疫力。麻疹病毒侵入人體后,先在上呼吸道粘膜繁殖,繼而進入血液及各臟器。本病潛伏期3~4天,以發熱及上呼吸道癥狀為主,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等癥狀。口腔頰部粘膜斑(針尖大小、灰白色散在斑點)是早期確診的依據。3~4天后皮膚出現疏散、淡紅色的斑丘疹,并逐漸融合成片。疹退后留下色素斑,約2~3周后消失。出疹次序為耳后—額—面—上身—下身。出疹期全身及局部癥狀加重,體溫可高達40℃或更多。皮疹出全后癥狀減輕,疹期約3~5天,多數患者病程順利,約10~14天痊愈。有的患者病情兇惡,可以出現心血管機能不全、循環衰竭、并發肺炎等而危及生命。由于患麻疹時全身免疫力低下,可使原有疾病加重。用過免疫抑制劑(如激素)及被動免疫(如人球蛋白)者,發病可能不典型。接受過麻疹疫苗之年長兒,如發病,前驅期短,出疹期發熱及全身癥狀較重。由于妊娠期母體內麻疹抗體可以通過胎盤傳給胎兒,故出生后3~4個月內有被動免疫,發病少,半歲后逐漸增多。本病應與風疹、幼兒急疹、藥疹等鑒別。爭取早期診斷,隔離與治療。本病無特效療法,主要是對癥療法及預防繼發疾病。在有麻疹疫苗之前,本病常在冬春季流行,是導致嬰幼兒死亡疾病之一。自有疫苗后,發病率明顯下降,有向較大年齡組轉移傾向。麻疹病毒體外生活能力弱,陽光下或流動空氣中半小時失去致病力。對各種消毒劑敏感,但耐寒耐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