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不僅僅有眾所周知的硅谷,它還是美國的葡萄酒重鎮,雖然美國不只加州產葡萄酒,但是葡萄酒愛好者,卻已將加州葡萄酒視為美國葡萄酒的代名詞。加州葡萄酒在1970年代才開始受到世界重視,很少人知道,其實美國加州釀酒葡萄的種植歷史已有兩百多年。
1769年,圣芳濟教會的傳教士Junipero Serra神父在圣地亞哥建立了San Juan Capistrano教會,因為宗教用途,他于1779年在教會內種植了第一個歷史可考,且具備生產葡萄酒能力的葡萄園,所生產的葡萄酒,僅供圣禮儀式及傳教士的日常餐酒所用。加州葡萄酒從宗教用途轉變到商業化,始自1830年,來自法國波爾多的Jean Louis Vignes,首先發現加州有種植葡萄的潛力,于是進口了歐洲葡萄品種,在現在的洛杉磯開拓了一個廣大的葡萄園,開始在美國販賣美國自產的葡萄酒。至于加州葡萄酒業開始初具規模,則要歸功于淘金熱,自從1848年在加州可洛瑪(Coloma)鎮發現黃金后,世界各國的夢想家紛至沓來。
在淘金熱潮中,有人發財,有人失意,淘金失敗的法國人、意大利人及德國人,這些本身具有葡萄種植及釀酒背景的歐洲新移民,在淘金的同時,也看到加州在葡萄種植上的潛力。加州擁有將近2000公里的太平洋海岸線,壯麗的山脈大多為南北向,中間被溫暖干燥的內陸山谷分隔,傍晚時分海風與霧氣源源積聚,形同自然的溫度調節系統。當冷海風與內陸熱空氣會合時,就會產生一系列不同的局部氣候區,適合種植不同的葡萄品種。在漫長的葡萄生長季節里,白天陽光充足且溫暖干燥,傍晚則涼爽,這種氣候組合造就了最適合讓葡萄緩慢穩定生長的絕佳環境。因此這些歐洲新移民在淘金夢破碎后,便積極開墾另一個加州“金礦”——葡萄園。加州葡萄酒業在這些歐洲新移民的努力下,開始蓬勃發展。
美國葡萄酒業歷史中有個很重要的人物——來自匈牙利的Agoston Haraszthy伯爵。Haraszthy伯爵在1857年買下索諾瑪的一座葡萄園,并于1862年從法、意、西三大葡萄酒國引進10萬株以上珍貴葡萄品種,在優選葡萄品種上大舉增進了加州酒的質量。也是因為Haraszthy 伯爵引進多樣化的葡萄品種,促使加州大學于1880年于伯克利成立了葡萄研究中心,并在加州各地種植實驗葡萄園,在科技與學術的助力下,更提升了加州酒廠的釀造技術。這些發展后來催生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葡萄種植系與釀酒系之成立,為美國栽培了不少葡萄種植與釀酒的人才。現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已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葡萄種植研究機構。在品種改良與釀造技術精進的情況下,189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參加葡萄酒競賽的加州酒,有將近一半獲得金牌獎,一時間讓世界酒壇驚嘆于這個新興葡萄酒國在短期內所創造出的成就。
就在加州葡萄酒即將在國際酒壇揚名立萬之時,很不幸地出現了兩件阻撓加州酒發展的悲劇。在1890年末期,葡萄根蚜蟲大舉摧毀了加州的葡萄園,加州葡萄園在葡萄根蚜蟲之禍后,剛剛開始重新整裝待發,卻在1919年遇上了禁酒令。只有那些被允許的少數生產圣禮儀式用酒的酒廠得以繼續營業,絕大部份的酒廠皆因此而荒廢。雖然1933年禁酒令解除,不過因為又遇上經濟大蕭條和二次世界大戰,讓加州葡萄酒業的發展變得十分遲緩,直到1950年,加州葡萄酒業才恢復正常營運。
60年代到70年代之間,加州葡萄酒又進入了快速發展期,葡萄種植者發現索諾瑪和納帕山谷 (Napa Valley)是全加州最適合葡萄生長的地區,新酒廠紛紛在這兩個地方成立。1976年在巴黎舉行的法國與加州葡萄酒品評競賽中,加酒竟然喧賓奪主,無論紅酒與白酒,都擊敗了法國酒。從此,加州酒徹底改變了國際酒評家的觀感,聲名雀起,新世界葡萄酒的時代到來。從1960年至今,加州葡萄園總面積從4萬公頃增加到22萬4千公頃,酒廠數由227家發展到800多家。短短幾十年,加州一躍成為產量僅次于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的世界第四大葡萄酒產地,在新世界葡萄酒國中,雄居龍頭地位。在國際市場上,受到葡萄酒愛好者的喜愛,成為葡萄酒界的新貴!
現在加州葡萄酒,依然以納帕山谷與索諾瑪郡為重鎮,是最主要的出口酒產區,半數以上的美國酒廠都聚集于這兩地,尤其是納帕山谷,可以說是加州葡萄酒的代名詞,這個長45公里,寬5公里的山谷,地方雖小,卻座落了三百家左右的酒廠,狹長型的山谷內,除了葡萄園,就是酒廠,酒廠密度之高,堪稱世界之最,雖然納帕山谷的酒廠密度最高,也是最知名的加州酒產區,但實際上納帕山谷的葡萄酒產量,卻只占全加州的4%。而這4%的加州葡萄酒,卻實實在在決定著美國在葡萄酒壇的地位。索諾瑪郡是第一個接受法、意、西珍貴葡萄品種接種的產區,一樣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因為地型的關系,其氣候類型的復雜度,超越了納帕山谷,適合種植的葡萄品種,自然比納帕山谷還多,因此創造出比納帕山谷更多樣化的葡萄酒風味,雖然和納帕山谷同被稱為是美國加州兩大釀酒重鎮,但是索諾瑪郡的葡萄酒產量,卻也只占了加州葡萄酒總量的6%。
除了納帕山谷與索諾瑪郡之外,加州還有許多名不見經傳的產區,如 Livermore Valley、Mendocino County、Santa Cruz Mountains、Monterey County、San Luis Obispo County、Santa Barbara County、Lodi等,雖然名氣沒納帕和索諾瑪大,但是也產出不少讓全球驚艷的佳釀,像Woodbridge,就產自Lodi產區。
加州的葡萄酒因為是由歐洲移民所引進,在美國文化的洗禮下,發展出相當獨特的自有風格。在加州葡萄酒質量大精進的過程中,模仿歐洲頂級酒風格成了一項重要的指標,而在模仿頂級酒過程中,美國葡萄酒釀造者在尊重傳統時,并沒有因此失去自己的創新。在美國的葡萄酒產區內可以很清楚看到不同于傳統酒產國看天吃飯的特性,傳統葡萄酒產國如法、意、西,葡萄的生長環境,完全是交由上天決定,因此好壞年份的質量差異相當明顯。在加州,人們似乎更相信人定勝天,葡萄園中不乏超大型熱風扇與自動供水系統,以預防霜害與旱災,葡萄的種植排列方式,也盡量以人工調整方式,讓葡萄葉可以照射到最大量的陽光。即使是用來橡木桶陳化的酒窖,也都是以人工方式在維持溫濕度。較先進的大型酒廠,甚至還在葡萄園中架設氣象衛星偵測系統,提前預知天氣變化,以提前做好萬全準備。這種人為干預葡萄成長環境的方法,讓加州葡萄酒每年皆能維持衡定的質量,因此年份對于加州葡萄酒而言,并沒有太大意義,因為每年的加州葡萄酒質量,都是不相上下。善用科技不拘泥于傳統,卻又能在酒質中維持一定程度的歐洲傳統特色,可以說是加州葡萄酒業得以和傳統葡萄酒大國相抗衡的一個重大因素。
今天,盡管很多人依然看不起美國酒的工業化、無個性,但過去10年,以美國為首的新世界葡萄酒國家幾乎悄無聲息地搶占了以法國、意大利為首的舊世界國家市場份額的相當部分,尤其是在過去幾年中出過的幾十款較知名的酒中舊世界國家只僅僅占了三成。
在全球葡萄酒舞臺上,美國加州酒的魅力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葡萄酒愛好者。人們的口味因為美國等非傳統葡萄酒生產國的崛起而變得多元化!
1769年,圣芳濟教會的傳教士Junipero Serra神父在圣地亞哥建立了San Juan Capistrano教會,因為宗教用途,他于1779年在教會內種植了第一個歷史可考,且具備生產葡萄酒能力的葡萄園,所生產的葡萄酒,僅供圣禮儀式及傳教士的日常餐酒所用。加州葡萄酒從宗教用途轉變到商業化,始自1830年,來自法國波爾多的Jean Louis Vignes,首先發現加州有種植葡萄的潛力,于是進口了歐洲葡萄品種,在現在的洛杉磯開拓了一個廣大的葡萄園,開始在美國販賣美國自產的葡萄酒。至于加州葡萄酒業開始初具規模,則要歸功于淘金熱,自從1848年在加州可洛瑪(Coloma)鎮發現黃金后,世界各國的夢想家紛至沓來。
在淘金熱潮中,有人發財,有人失意,淘金失敗的法國人、意大利人及德國人,這些本身具有葡萄種植及釀酒背景的歐洲新移民,在淘金的同時,也看到加州在葡萄種植上的潛力。加州擁有將近2000公里的太平洋海岸線,壯麗的山脈大多為南北向,中間被溫暖干燥的內陸山谷分隔,傍晚時分海風與霧氣源源積聚,形同自然的溫度調節系統。當冷海風與內陸熱空氣會合時,就會產生一系列不同的局部氣候區,適合種植不同的葡萄品種。在漫長的葡萄生長季節里,白天陽光充足且溫暖干燥,傍晚則涼爽,這種氣候組合造就了最適合讓葡萄緩慢穩定生長的絕佳環境。因此這些歐洲新移民在淘金夢破碎后,便積極開墾另一個加州“金礦”——葡萄園。加州葡萄酒業在這些歐洲新移民的努力下,開始蓬勃發展。
美國葡萄酒業歷史中有個很重要的人物——來自匈牙利的Agoston Haraszthy伯爵。Haraszthy伯爵在1857年買下索諾瑪的一座葡萄園,并于1862年從法、意、西三大葡萄酒國引進10萬株以上珍貴葡萄品種,在優選葡萄品種上大舉增進了加州酒的質量。也是因為Haraszthy 伯爵引進多樣化的葡萄品種,促使加州大學于1880年于伯克利成立了葡萄研究中心,并在加州各地種植實驗葡萄園,在科技與學術的助力下,更提升了加州酒廠的釀造技術。這些發展后來催生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葡萄種植系與釀酒系之成立,為美國栽培了不少葡萄種植與釀酒的人才。現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已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葡萄種植研究機構。在品種改良與釀造技術精進的情況下,189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參加葡萄酒競賽的加州酒,有將近一半獲得金牌獎,一時間讓世界酒壇驚嘆于這個新興葡萄酒國在短期內所創造出的成就。
就在加州葡萄酒即將在國際酒壇揚名立萬之時,很不幸地出現了兩件阻撓加州酒發展的悲劇。在1890年末期,葡萄根蚜蟲大舉摧毀了加州的葡萄園,加州葡萄園在葡萄根蚜蟲之禍后,剛剛開始重新整裝待發,卻在1919年遇上了禁酒令。只有那些被允許的少數生產圣禮儀式用酒的酒廠得以繼續營業,絕大部份的酒廠皆因此而荒廢。雖然1933年禁酒令解除,不過因為又遇上經濟大蕭條和二次世界大戰,讓加州葡萄酒業的發展變得十分遲緩,直到1950年,加州葡萄酒業才恢復正常營運。
60年代到70年代之間,加州葡萄酒又進入了快速發展期,葡萄種植者發現索諾瑪和納帕山谷 (Napa Valley)是全加州最適合葡萄生長的地區,新酒廠紛紛在這兩個地方成立。1976年在巴黎舉行的法國與加州葡萄酒品評競賽中,加酒竟然喧賓奪主,無論紅酒與白酒,都擊敗了法國酒。從此,加州酒徹底改變了國際酒評家的觀感,聲名雀起,新世界葡萄酒的時代到來。從1960年至今,加州葡萄園總面積從4萬公頃增加到22萬4千公頃,酒廠數由227家發展到800多家。短短幾十年,加州一躍成為產量僅次于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的世界第四大葡萄酒產地,在新世界葡萄酒國中,雄居龍頭地位。在國際市場上,受到葡萄酒愛好者的喜愛,成為葡萄酒界的新貴!
現在加州葡萄酒,依然以納帕山谷與索諾瑪郡為重鎮,是最主要的出口酒產區,半數以上的美國酒廠都聚集于這兩地,尤其是納帕山谷,可以說是加州葡萄酒的代名詞,這個長45公里,寬5公里的山谷,地方雖小,卻座落了三百家左右的酒廠,狹長型的山谷內,除了葡萄園,就是酒廠,酒廠密度之高,堪稱世界之最,雖然納帕山谷的酒廠密度最高,也是最知名的加州酒產區,但實際上納帕山谷的葡萄酒產量,卻只占全加州的4%。而這4%的加州葡萄酒,卻實實在在決定著美國在葡萄酒壇的地位。索諾瑪郡是第一個接受法、意、西珍貴葡萄品種接種的產區,一樣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因為地型的關系,其氣候類型的復雜度,超越了納帕山谷,適合種植的葡萄品種,自然比納帕山谷還多,因此創造出比納帕山谷更多樣化的葡萄酒風味,雖然和納帕山谷同被稱為是美國加州兩大釀酒重鎮,但是索諾瑪郡的葡萄酒產量,卻也只占了加州葡萄酒總量的6%。
除了納帕山谷與索諾瑪郡之外,加州還有許多名不見經傳的產區,如 Livermore Valley、Mendocino County、Santa Cruz Mountains、Monterey County、San Luis Obispo County、Santa Barbara County、Lodi等,雖然名氣沒納帕和索諾瑪大,但是也產出不少讓全球驚艷的佳釀,像Woodbridge,就產自Lodi產區。
加州的葡萄酒因為是由歐洲移民所引進,在美國文化的洗禮下,發展出相當獨特的自有風格。在加州葡萄酒質量大精進的過程中,模仿歐洲頂級酒風格成了一項重要的指標,而在模仿頂級酒過程中,美國葡萄酒釀造者在尊重傳統時,并沒有因此失去自己的創新。在美國的葡萄酒產區內可以很清楚看到不同于傳統酒產國看天吃飯的特性,傳統葡萄酒產國如法、意、西,葡萄的生長環境,完全是交由上天決定,因此好壞年份的質量差異相當明顯。在加州,人們似乎更相信人定勝天,葡萄園中不乏超大型熱風扇與自動供水系統,以預防霜害與旱災,葡萄的種植排列方式,也盡量以人工調整方式,讓葡萄葉可以照射到最大量的陽光。即使是用來橡木桶陳化的酒窖,也都是以人工方式在維持溫濕度。較先進的大型酒廠,甚至還在葡萄園中架設氣象衛星偵測系統,提前預知天氣變化,以提前做好萬全準備。這種人為干預葡萄成長環境的方法,讓加州葡萄酒每年皆能維持衡定的質量,因此年份對于加州葡萄酒而言,并沒有太大意義,因為每年的加州葡萄酒質量,都是不相上下。善用科技不拘泥于傳統,卻又能在酒質中維持一定程度的歐洲傳統特色,可以說是加州葡萄酒業得以和傳統葡萄酒大國相抗衡的一個重大因素。
今天,盡管很多人依然看不起美國酒的工業化、無個性,但過去10年,以美國為首的新世界葡萄酒國家幾乎悄無聲息地搶占了以法國、意大利為首的舊世界國家市場份額的相當部分,尤其是在過去幾年中出過的幾十款較知名的酒中舊世界國家只僅僅占了三成。
在全球葡萄酒舞臺上,美國加州酒的魅力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葡萄酒愛好者。人們的口味因為美國等非傳統葡萄酒生產國的崛起而變得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