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年年盼著3.15,同樣多的人不愿再看到3.15.
年年盼著3.15,是因為在這一天,有許多產品質量問題被披露,許多假貨被戳穿;不愿再看到3.15,是因為不愿再看到這樣多的假貨,這樣多的質量問題。
然而人類不是鴕鳥,3.15也不是沙堆。中國產品質量問題是明擺著的,有沒有3.15、在不在3.15,假冒偽劣都是一樣的多,只不過在3.15這一天,會有那么些倒霉鬼被抓出來曝光、亮相、制裁,還會有人讓你談點說法,并給你點說法。
相信任何一個消費者都寧可不要既上鏡又解氣的3.15,也要每年365天、每天24小時更好的產品質量,更少的假冒偽劣。
有人曾經宣傳稱,3.15是"消費者的節日",或許如此。但即便是節日,也只能算是困難時期窮人家的新年,吃糠咽菜一年整,哪怕是借印子錢,也好歹對付頓餃子面條什么的。
能每天吃上餃子當然最好,即使不能,也希望每頓面條烙餅管夠,而不是364天營養不良,一天營養過剩。同樣,如果一年364天假冒偽劣泛濫,只有3.15一天打假打劣,消費者是不會滿意的,甚至,他會懷疑3.15是不是另一個劣質的安慰產品。
3.15系列活動的特點,是抓典型、抓特例,搞人氣工程。這樣做的好處是容易出彩,壞處則是網疏魚小,漏洞百出,連殺雞都未必殺得斷氣,就更不用說嚇唬猴了。
在許多消費者權益保障有力、市場產品質量管理嚴格的國家里,并沒有什么3.15,沒有大張旗鼓的打假晚會,更沒有轟轟烈烈的假貨當眾焚燒,在這些國家,依靠的是平時對產品質量的嚴密監管網絡,是嚴格的法律和執行。
比如在號稱"食品安全檢驗最嚴格"的國家加拿大,僅聯邦食品檢驗局CFIA就有四個大區總部,共18個地區辦公室,185個基層辦公室,并在408個非政府機構設點,以肉類質量控管而言,所有屠宰場均由CFIA全面監控,后者根據企業規模派出足夠數量的官方獸醫和官方質檢員駐廠,跟班進行檢疫檢驗;不僅如此,CFIA還在一些大型肉類生產企業建立了所謂"肉類跟蹤系統",這一系統可在數小時內確保質檢方面從最終端的肉類銷售網點,一直追溯到生豬的出欄地點和時間。
肉類生產須持有許可證,無證一概取締。許可證分兩級:由CFIA核發的,可在加全境銷售,并可以出口國外;由各省檢疫部門自行核發的,只能在本省范圍內銷售。
按照規定,CFIA對動物疾病的申報和控制只負擔規定的少數責任,具體細目則由各省農業廳負責,一旦出現重大疫情,須迅速上報本省農業部門,并酌情上報聯邦農業部和農業食品部。
很明顯,如此嚴密的、常態化的、全日制的產品質量監管體系,最大限度地將假冒偽劣阻擋在市場之外,"沒有產品問題發生"而非"嚴打了幾個典型產品問題",是這種質量監管體系的根本思路,在這樣的體系下,消費者當然無需等待3.15,更無須盼望每天都是3.15--您是希望每天都"打假",還是希望一個沒有假冒偽劣的世界?
即便在這樣的體系下,也總會發生一些質量問題,如加拿大近年就發生過楓葉食品廠凍肉污染問題。但一方面,嚴密監管下,這種問題會變成孤立的個案,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更徹底的解決,并受到嚴肅的處理;另一方面,由于真貨好貨是主流,假冒偽劣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一旦出現質量危機,就會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唾棄,給責任者以重創,因此責任者往往主動采取各種方法"消毒",前面提到的加拿大楓葉食品廠就因"消毒"誠懇有效,其負責人還被選為"年度風云人物".
如果"消毒"不力、不誠懇,將受到有關方面和市場的夾擊--豐田"腳踏板事件"不就因為一開始的推諉、搪塞,結果導致被多國聽證、立案,耗費巨資召回,也無法挽回消費者和市場的心?
曾經有人說過,考核一個地方官的政績,不是看你抓了幾個壞人,賑濟了幾個特困戶,而是看你有沒有辦法確保轄區內基本沒有壞人和特困戶。同樣,惟有從上到下,人們都不再需要甚至談論3.15的時候,中國的質量憂患才會得到根本性的減輕。
如果說,3.15是"給說法"的活動,那么,中國市場和消費者需要的是"法給說"--健全的日常質量監管體系,配套的相應法規,全面的落實和完善的監管,以及對違法者足夠"殺傷力"的嚴懲,如果做到這些,3.15有也可,沒有也可。
中國消費者不需要"每天都是3.15",他們需要的是,有關方面拿出辦法和責任心,讓大家不必每天生活在假冒偽劣的威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