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管理,簡言之,就是生產現場的基礎管理、綜合管理。現場管理有那些特點?由那些要素組成?有那些基本的管理方法?下面就現場管理的“一個定義、五個特點、五大要素、兩個基本觀念、九個基本方法"作簡要介紹。
1、現場管理的定義
現場管理就是運用科學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對現場的各種生產要素,如人(操作者和管理者)、機(機器設備)、料(原輔料和包材)、法(工藝和監測方法)、環(環境)、資(資金)、能(能源)、信(信息)等,進行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的動態過程,通過計劃、組織、領導、協調和控制等管理職能,以保證現場按預定的目標,實現優質、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產作業。
二、現場管理的五個特點
現場管理具有基礎性、系統性、群眾性、規范性和動態性五個特點。
2.1 基礎性。
企業管理一般可分三個層次,即最高領導層的決策性管理、中間管理層的執行性與協調性管理、作業層的控制性現場管理。
現場管理屬于基層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基礎工作健全與否,直接影響現場管理的水平,通過加強現場管理,又可以進一步健全基礎工作。加強現場管理要從基層建設、基本功訓練、基本素質的提高來開展。
2.2 系統性。
現場管理是從屬于企業管理這個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人、機、料、法、環、資、能、信等生產要素,通過生產現場有機的轉換過程,向環境輸出各種合格的產品或服務。
同時,反饋轉換中的各種信息,以促進各方面工作的改善。系統性特點要求生產現場必須實行統一指揮,不允許各行其是。各項專業管理雖自成體系,但在生產現場必須協調配合,服從現場整體優化的要求。
2.3 群眾性。
現場管理的核心是人。人與人、人與物的組合是現場生產要素最基本的組合,不能見物不見人。現場的一切生產活動、各項管理工作都要現場的人去掌握、去操作、去完成。優化現場管理僅靠少數專業人員是不夠的,必須依靠現場所有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廣大員工參與管理。
2.4 規范性。
現場管理是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遵守工藝紀律及各種行為規范。現場各種制度的執行、各類信息的收集傳遞分析利用需要標準化。要做到規范齊全并提示醒目,盡量讓現場人員能看得見、摸得著,人人心中有數。
2.5 動態性。
現場種種生產要素的組合,是在投入與產出的轉換過程中實現的。現場管理應根據變化的情況對生產要素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合理配置,提高現場對市場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增加企業的競爭力。
三、現場管理的五大要素
目標能被直接控制,管理要素才能被直接控制,為了實現現場管理目標,現場管理者應有效地管理人員、設備、材料、方法、環境五大要素。
3.1 人員。
人是生產系統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教導員工,使其掌握必要的作業技能、達到合格的行為質量和工作質量,確保每個人都能按要求開展工作、完成任務。同時,要調動一線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力,使全員開動腦筋、參與改善、自主改善。
3.2 設備。
設備是生產的重要條件,做好設備維護保養,給設備配備合適的工作條件,同時科學操作、使用設備,防止設備劣化,使設備發揮最大工作效率。
3.3 材料。
材料是產品的構成元素,確保材料的質量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要善于把握材料特性及變化點,做好應變管理。
3.4 方法。
操作方法、工藝條件等是確保質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礎,根據現場特點運用工業工程、價值工程等管理技術改善操作方法。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使員工做得更輕松、更容易,取得更高效率、更好效益。同時針對不同的產品型號特點,不斷細化工藝條件,使工藝條件更合理、更優化、更有針對性。
3.5 環境。
生產環境對人和設備的影響都非常大,廣泛開展現場5S等活動,并不斷進行現場改善,創造整潔、明朗、有序的生產環境,確保安全、質量和效率的實現。
四、現場管理的兩個基本觀念
4.1 資源觀念。
現場管理者要將周圍的環境當作資源來看待,人、機、料、法、環是資源,技術和信息是資源,上級、同級和下級之間的關系都是資源,只有把周圍的環境都當作可以利用的資源來看待,才能改變對它們的態度,調整對它們的方法,想辦法調動它們的積極性,使它們為實現生產現場目標服務。
4.2 經營觀念。
生產現場具備經營實體所必備的基本要素,生產現場相當于一個經營實體,管理一個部門就是經營一個部門。現場主管應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集體智慧,使企業配置到生產現場的資源創造最大效益。
所以,生產現場搞得好不好,就是現場管理者當得好不好,每個生產現場都是一塊小天地,現場管理者應該自主思考:我這塊小天地該怎樣管?該做哪些事情?怎樣做好?還有哪些不足?
現場管理者要重視包含在過程中的方法和能力問題,建立資源運用和部門經營的觀念,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待現場管理。
五、現場管理的九個基本方法
5.1 現場異常處理“三即三現”,現場發現問題時,一旦發現問題應:
立即趕往現場
即時了解現場(從而切中要害,產生解決問題的對策)
即刻處理現況
目的是幫助生產現場的管理者,端正正確的管理作風,準確把握問題、查明真相,實施最有效的對策,到現場解決實際問題。
5.2 5W2H法。
是一種綜合分析的方法,適用于解決問題。什么事情(What)?什么地方(where)?什么時間(What)?什么人(Who)?什么原因(Why)?怎樣做(How)?成本和代價是什么(How Much)?
5.3 PDCA法。
由美國戴明博士提出的,也稱戴明模式,即策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改進(Action)閉環管理,環環相扣,持續改進。
5.4 目視管理。
即通過視覺導致人的意識變化的一種管理方法。目視三要素:無論是誰都能判明是好是壞(異常),能迅速判斷,精度高,判斷結果不會因人而異。
目視三個水準,初級水準:有表示,能明白現在的狀態。中級水準:誰都能判斷良否。高級水準:管理方法(異常處置等)都列明。
5.5 看板管理。
是管理可視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即對數據、情報等狀況一目了然地表現,主要是對管理項目、特別是情報進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動。
它通過各種形式如標語、現況板、圖表、電子屏等把文件上、腦子里或現場等隱藏的情報揭示出來,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時掌握管理現狀和必要的情報,從而能夠快速制定并實施應對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非常有效且直觀的手段。
5.6 定置管理。
即為確定物品等的位置并進行分類標識,易于找尋。有物必有區,有區必分類,分類必掛牌。人和物有兩種結合方式,一是直接結合,情況較少,如個人用的鋼筆、眼鏡等;二是間接結合,只有通過一定的信息才能結合。人和物有三種結合狀態。
A狀態:即人和物處于緊密結合狀態,人需要的物隨手可以拿到,物和人結合非常緊密;
B狀態:人和物處于尋找狀態,這時人需要物的時候不能隨手拿到,需要到處尋找,要浪費一些時間才能找到;
C狀態:即對人不起作用的物,或者就現場不需要的物。定置管理的目的就是取締C狀態,不斷改善B狀態,使其達到A狀態,盡量保持A狀態。
5.7 5S管理。
5S是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的簡稱。5S活動是一項基本活動,是現場一切活動的基礎。
整理:將工作場所任何東西區分為有必要的與不必要的,把必要的東西與不必要的東西明確地、嚴格地區分開來,不必要的東西要盡快處理掉。
整頓:對整理之后留在現場的必要的物品分門別類放置,排列整齊,明確數量,有效標識。
清掃:將工作場所清掃干凈,保持工作場所干凈、亮麗。
清潔:將上面的3S實施的做法制度化、規范化。
素養:通過晨會等手段,提高員工文明禮貌水準,增強團隊意識,養成按規定行事的良好工作習慣。
6S,增加安全(SAFETY);7S,增加節約(SAVING)。8S,增加服務(SEVICE)。
5.8 TPM管理。
工廠全面改善。為了解決設備運行過程中的諸多問題,美國把維護設備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將裝備出現故障以后采取應急措施的事后處置方法稱為“事后保全(BM)”,將裝備在出現故障以前就采取對策的事先處置方法稱為“預防保全(PM)",將為延長裝備壽命的改善活動稱為“改良保全(CM)",把為了制造不出故障不出不良的裝備的活動叫做“保全預防(MP)”,最后將以上BM、PM、CM、MP四種活動結合起來稱之為“生產保全(PM)",這就是TPM的雛形。
二戰后,日本在向美國學習的過程中,將美國的PM生產保全活動引進日本,成功地創立了日本式PM,即“全員生產保全(TPM)”。因有80~90%的員工都參與了此項活動,于是在PM前加了"T",正式將該公司的PM活動命名為TPM。
5.9 JIT管理。
JIT管理(Just In Time),又稱即時管理,零庫存管理,日本豐田公司首創。其核心思想是“在需要的時間,使用需要的資源,生產需要的產品”,生產原料及產品實現零庫存。
六、結語
現場管理的方法、手段十分豐富,從“三直三現”到PDCA,從定置管理到5S管理,從TPM到JIT,是一個持續發展、追求卓越的過程。良好的現場環境能激發員工的工作動力、創新能力、凝聚力,人造環境,環境造人。現場管理追求無境。只要認識提高了,思想統一了,理念更新了,注重細節、講求實效,生產現場面貌將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