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公司現有的生產及品質狀況,結合相關部門的工作,提出以下品質提升方案。
一、人員培訓
現有生產人員流動率較大,作業熟手相對較少,應加強對新進員工及老員工各方面的培訓。
要實行生產制程的自主性管理,人員素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
1、產品知識
公司新老員工,包括管理層,對產品沒有全面的認識,對產品性能及結構均沒有足夠了解。
(1) 編寫產品知識教材,依據技術文件,把產品分類,說明每個類別的產品特點,依據的標準,及相關的一些要求。
(2) 部門內部培訓,邀請工程師對員工做培訓,針對每一類型的產品,以圖片或實物的形式進行。
產品知識培訓長期進行,最終達到員工對所有產品性能、作用熟悉,并且知道影響產品質量的材料因素和操作因素,達到質量控制的目的。(研發部、生技部)
2、生產相關作業流程
在生產過程中,操作員和基層管理對生產各個環節,或與相關部門的工作,不知怎樣去開展和配合。
完善生產相關的作業流程,作業規范化、標準化,有利于班組、部門間的工作銜接。
以文件為教材,培訓員工,讓所有的員工了解工作流程,嚴格按照公司的流程作業,減少人的因素造成的生產異常。(生產課)
3、作業技能
對生產過程的各個工站,進行作業技能、作業標準、常見不良及分析解決的培訓,并建立電子培訓資料,以利于后期的員工培訓及培訓資料的完善。(生技課)
4、現場改善能力
完善生產基層及操作員工的自主作業能力,采取激勵機制,促使員工自動自發地對本工位工序進行優化,提升產能和品質效益。
如:動作研究、工作簡化法等等。(生技課、生產課)
5、品質培訓
提升員工的品質意識及品質分析能力,增強現場操作員、檢驗員及基層管理人員的現場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全員參與,提升員工的品質意識,只有所有的員工都投入到質量管理中去,公司的質量才能上一個層次。
違背這個原則,質量管理變成了品質部門的事情,那么“產品品質”就會變成一句空話,質量控制也最終會走向失敗。
編寫培訓教材
由質量預防、現場質量控制、質量數據收集、統計分析、問題的處理方法等組成。
公司質量管理理念培訓
灌輸員工質量管理理念,根據產品的實際情況,闡明公司對質量的要求,讓所有的員工了解公司產品的定位,及品質方面所追求的目標。
產品控制計劃的培訓
不合格品的控制
編制不合格品的控制教材并培訓,讓所有的員工了解異常產生的途徑,不良原因的基本分析手法及不合格品的隔離、標識、處理。
QC七大手法培訓,在生產異常中的實際應用。
二、激勵和監督機制
1、技能卡
每位員工建立技能卡,建立各個崗位技能的培訓教材及考核標準:作業技能、生產效率、品質效益、本崗位常見不良及分析解決。
經員工申請考核合格者,在“技能卡”上加蓋印章,給予相對應的技能補貼。
所掌握的作業技能越多,所能獲得的補貼就越高,激發員工的上進心及自主自發意識。
(生技課、品質課、生產課)
2、提案改善制度
每一位員工,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崗位熟悉程度遠遠高于其他人員。在培訓員工現場改善能力的同時,提倡員工對現場改善、工序優化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生產、生技、品質根據員工的改善提案作出驗證、評估,依據創造效益的多少,給予一定金額的獎勵。
(生產課,完成時間:5月)
3、工位不良率統計
要求檢驗員在《檢驗報表》背面書寫工位員工姓名,依據《生產日報表》統計各工位員工的不良率,由生產文員錄入電腦,作為員工績效、技能考核及制程巡檢的監控依據。
(生產課,完成時間:5月)
三、儀器、設備、治夾具的管理
1、儀器檢測、內外校及保養
測試儀器是質量檢測的武器,產品合格性的驗證,建立在儀器本身的合格,以及操作人員對儀器正確使用的基礎上。
建立實驗室,制定實驗室的管理制度,制定儀器保養維護計劃,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
根據儀器校驗的需要,參加儀器校驗資格培訓,實現儀器內部校驗,節省成本。
培訓教材的編寫、歸檔。
基層檢驗員儀器操作使用、維護、點檢的培訓。
定期儀器校驗,建立儀器設備內外校程序。
(品質課)
2、量化檢測標準
在產品檢測過程中,不良現象沒有量化的標準。檢驗標準憑檢驗員帶主觀性的工作經驗進行判斷。
使用檢測設備進行檢測。可量化的檢測標準可提高檢驗判定的準確性,及標準的一致性。(生技課、品質課)
3、提高工裝、治夾具的利用率
加強工裝、治夾具的利用率。既可以提高員工作業速度,又可以規范作業標準。
(生技課)
四、物料管理
1、供應商的管理
在生產中,特采、現場揀用及現場加工物料過多,嚴重影響生產進度及產品品質。
進料檢驗是質量控制的第一道關口,只有把進料的質量控制好,才能保證后續正常生產,越早發現問題,損失最小。
(1) 供應商考核制度的優化和完善
公司現有的供應商管理制度不完善,供應商的考核沒有依據,唯一依據是以價格來評價一個供應商。
而來料的質量問題,在后續加工中造成的諸多問題,給公司帶來的損失,沒有完善的制度,去衡量供應商給公司帶來的“價值”,“價格”是低還是高,沒有依據。
因此公司需要一個客觀評價供應商的考核制度,貫穿從來料到出貨一系列的運作過程中,以評價供應商的質量狀況,以及對公司運作的影響程度。
(2) 對供應商的第二方評審及供應商輔導
生技課和品質課介入供應商管理。對主要供應商進行考察,了解物料的加工情況和質量保證能力,簽訂質量協議。
簽定協議的目的,是提升供應商對質量的重視程度、處理質量問題的響應速度、以及為質量問題對公司造成損失時,提供索賠的依據。評估供應商的品質保證能力及制程控制能力。
作為公司供應鏈管理中的上流環節,可對供應商的品質及制程控制作輔導,提出可行性建議,并對其實施進行跟進。
(3) 月度考核、品質例會。
對供應商來料情況,生產質量狀況進行考核,建立供應商的質量檔案。
每個月根據考核的結果,召開品質會議,對不符合要求的供應商進行重新評估,發出8D報告,要求供應商整改,并對整改的效果進行跟蹤。
(采購課、生技課、品質課)
2、物料的來料及時性
在生產排程中,經常出現當日生產計劃中,仍有物料未到位的情況發生。
一旦物料到位,則緊急安排上線。生產線無法在投產前制作首件,導致上線后出現物料不良,需加工或揀用,甚至停線轉拉。(采購課)
3、首件的制作
生產課要根據生產排程,對第二天應上線的產品制作首件,并及時送檢。
在產品上線前,對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品質問題,進行生產預防性管理。(生產課,完成時間:4月)
五、制程控制和品質保證
1、作業指導書的完整性、可行性、適用性
作業指導書是指導生產現場作業的最基本文件,其完整性、可行性和適用性將會大大降低生產中的隱患。
作業指導書應在產品量產后,有逐漸改善更新的過程。(生技課)
2、產品研發的部門參與
新產品研發過程中,應考慮到物料的通用性、生產的可行性。
現研發課每周五舉行各部門課長參加的研發課例會。在例會上,各部門應就在此項產品投產后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爭取在產品研發階段減少后期生產所存在的隱患。
現已定型之新產品,在未進行試產前,各部門應組織進行試裝。
在試裝過程中,生產課指出在生產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品質課指出在檢驗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與研發課共同確認產品檢驗標準;采購部確認材料的通用性,及特殊材料的采購周期等。爭取在試產前,解決一些潛在的問題。
(研發課)
3、不良品的標識、隔離和處理
員工在作業過程中,自檢力度不夠。因對產品的品質要求不明確;或員工的品質意識不夠。
生產線對于不合格品的控制存在極大的不足。生產課在加強員工品質培訓的同時,每個工位配備一個紅色“不良品盒”,擺放于拉線上方的臺面。各工位自檢出的不良品放于“不良品盒”內,復檢出的不良品打回上道工序。
完善不合格品的標識、隔離。各生產單位全能工隨時對各工位的不合格品進行處理。
(生產課,完成時間:4月)
4、產品品質保證流程
根據每類產品的特點,編寫品質作業指導、產品檢驗標準,制定產品生產控制計劃。
控制計劃上明確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品質控制點,生產部門對品質控制點進行監控,IPQC巡檢時按照控制計劃的要求,對各工位進行品質稽查,預防不合格品的產生。
(品質課)
5、品質考核制度
品質考核是對員工在品質方面工作的評價,促進員工品質改善的積極性。
當經過自己手做出的產品,它的品質好壞與自己的收入聯系時,不自覺的就會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對自己的質量負責。
制定品質考核制度。制度的對象主要是基層員工,通過對工作質量、產品質量的考核,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自身技能,促進產品質量穩步提高,同時為員工工資的計算提供部分依據。
制度引導員工關心產品的質量,達成質量目標,滿足客戶的需求。鼓勵員工在工作中主動發現問題,并實施質量壓力傳遞,增強員工質量意識。
制定品質考核制度后,應進行一段時間的試運行階段,以利于制度的補充及完善。
完善后的制度,正式作為基層員工的品質考核制度執行。
良好的工作氛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激勵機制、規范的提案改善制度,均可激發員工自動、自發、自主的工作熱情,實現生產過程中的員工自主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