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檢驗檢疫部門的監管工作通常分為定期監管、日常監管、不定期監管等,監管的內容也是包羅萬象,監管項目少則十幾個,多則上百個,從廠區衛生到生產布局、從原料驗收到出廠檢驗、從檢測設備到實驗室管理等,小到培訓計劃的制定、設備的校準,大到管理體系、溯源體系運行情況,要在較短的時間里審核所有環節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經濟的。這就需要我們善于進行危害分析,找出嚴重影響產品安全、質量的關鍵點,然后著重檢查這些方面的控制情況、質量保持能力。
目前,由于監管的企業總數較多,業務種類復雜、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既有國際知名的大型企業,也有作坊式民營小廠;既有管理上一類的企業,也有管理不善的企業。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須在評估各企業風險水平的基礎上分門別類實施針對性的、有側重的監管。在企業風險分析后,根據產品特性、特別是國內外通報的情況對產品進行風險評估。
在具體產品監管中,根據產品特點、工藝流程,列出最容易影響產品質量的環節,從原輔料進廠驗收、關鍵工藝技術指標控制、原料半成品成品檢測、包裝儲運到體系運行等,監管小組應對整個生產過程中可能造成質量問題的環節、步驟,進行危害分析,列出整個過程中可能發生顯著危害的那些工序以及預防措施落實情況,列出影響產品安全、衛生、質量的關鍵環節,哪些環節極有可能發生,如不加控制有可能導致消費者不可接受的質量不合格、健康或安全風險的危害。如何進行危害分析,不同企業有不同的危害:如國外法規、標準是否按時收集更新、原輔料來源、控制、驗證,過程控制、檢測能力、生產環境、員工素質、體系運行、品管能力、不合格品的控制等等都是我們必須考慮的。
危害分析后,找出了影響產品安全、衛生、質量的關鍵環節,而這些環節就是我們必須監管的重點,也即關鍵控制點。通過現場檢查、調閱資料、口頭詢問,甚至書面考試等多種方式實施監督,尋找可能影響產品質量、安全、衛生的不符合項。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大海撈針、主次不分、顧此失彼現象的發生,才能有效實現監管的針對性和促進性的作用,才能發揮我們的監管作用,實現政府的監管職能。
以化妝品企業為例,筆者認為影響化妝品安全、衛生的環節或關鍵點是:出口目的國的安全衛生技術要求是否掌握;原、輔料配方是否符合衛生規范要求和目的國要求;企業自檢自控能力,包括原、輔料是否驗證;加工過程是否添加或產生有毒有害物質;OEM產品是否經過風險評估;實驗室對產品檢測能力(儀器設備的滿足程度、實驗人員的技術水平或委托檢測機構的資質水平);產品質量的追溯能力,溯源體系是否健全、各環節記錄是否齊全。
在日常監管工作中,我們就應該圍繞上述關鍵點實施檢查、驗證。目前我們在監管企業時常通過模擬1~2批不合格產品召回等方式綜合考察企業的管理水平。在監管工作中,要加強與企業管理層的溝通,對于發現的較嚴重的不符合項,要通報給最高領導層。
監管的目的就是查找質量管理、控制中的漏洞,幫助企業消除隱患,保證質量。所以,我們要把那些影響產品質量而沒有得到控制或控制不充分的地方,開列不符合項,而那些不十分重要,不會立即引起安全、衛生事故的作為觀察項。開出的不符合項要切中要害,言簡意賅。
試舉一例。生產速凍食品企業,要求必須建立HACCP體系。我們監管的重點就是它的HACCP體系是否正常運行,關鍵點是否始終處于受控狀態,是否存在偏差。如去年8月,昆山檢驗檢疫局監管一家生產速凍方便食品的企業,該公司文件規定成品的金屬監測是關鍵控制點。現場檢查時發現金屬探測儀不能正常工作,校準的金屬塊規格與規定要求不符,即該公司不能保證成品不含金屬碎片這類惡性雜質,結果是該公司無法保證成品的出廠質量,昆山局開出了嚴重不符合項,并當場作出了停產整改的決定。
我們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審視企業,給企業一些有益的提醒。在監管中要認真檢查企業的各項記錄是否真實,是否存在造假、涂改現象,這也是我們衡量企業是否誠信的依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