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是計算機中的數據可以說每天都在增加,與此同時,需要訪問這些數據的人數也在增長,這樣,無疑對數據的完整性的潛在需求也隨之而增長。
數據完整性這一術語用來泛指與損壞和丟失相對的數據的狀態,它通常表明數據的可靠與準確性是可以信賴的,同時,在不好的情況下,意味著數據有可能是無效的,或不完整的。
數據完整性方面的要點:存儲器中的數據必須和它被輸入時或最后一次被修改時的一模一樣;用來建立信息的計算機、外圍設備或配件都必須正確地工作;數據不能被其他人非法利用。
數據安全性風險評估的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完整性原則:
評估過程應確保對數據完整性的保護。完整性是指數據的準確性、一致性、可靠性和可信度。評估過程應當對數據進行全面的檢查,以確保數據完整性不受破壞或篡改的風險。
2、保密性原則:
評估過程應確保對數據保密性的保護。保密性是指只有授權人員才能訪問和使用敏感數據。評估過程應評估數據存儲、傳輸和處理過程中的安全措施,確保數據不會被未經授權的人員獲得。
3、可用性原則:
評估過程應確保對數據可用性的保護。可用性是指數據應在需要時可供訪問和使用。評估過程應評估系統可用性的風險,如數據存儲設備的故障、網絡連接問題等,以確保在出現故障或問題時能夠及時恢復數據的可用性。
4、風險評估原則:
評估過程應基于風險評估方法進行,確定數據安全的風險程度。風險評估應基于詳細的威脅分析和弱點分析,以確定數據安全的脆弱點和可遭受攻擊的風險。
5、綜合性原則:
評估過程應綜合考慮不同方面的數據安全風險。評估過程應涵蓋數據的物理安全、技術安全、人員安全和組織管理方面的風險評估,以全面評估數據安全風險。
綜上所述,數據安全風險評估的原則應確保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并基于風險評估方法進行,綜合考慮不同方面的數據安全風險。
對數據安全性進行綜合評估,以確定可能存在的風險和安全隱患,并采取相應措施來保護數據的完整性、機密性和可用性。
以下是開展數據安全風險評估的一般步驟:
1、確定評估范圍:
明確評估的數據系統、應用程序和網絡等范圍,確定需要評估的數據類型和敏感級別。
2、收集數據:
整理相關的技術文檔、安全策略、流程和數據資產清單等信息,并與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數據系統的特點和存在的風險。
3、識別風險:
通過對數據系統進行分析和審計,識別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和漏洞。包括網絡安全、數據加密、訪問控制、物理安全等各方面的風險。
4、評估風險影響:
對發現的風險進行評估,包括可能導致的數據泄漏、機密信息受損、服務中斷等影響,確定風險的嚴重程度和優先級。
5、評估風險概率:
評估各個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包括外部攻擊、內部員工疏忽導致的數據泄漏等因素,以確定其發生的可能性。
6、分析控制措施:
評估現有的數據安全控制措施,并分析其對風險的防范和減輕作用。同時,考慮新的控制措施和技術手段,以提升數據安全性。
7、編制報告:
匯總評估結果和建議,編制風險評估報告。報告應包括對每個風險的描述、評估結果、風險等級和建議的控制措施等內容。
8、實施改進措施:
根據報告中的建議和控制措施,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提升數據安全性,并監測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9、定期復核評估:
定期對數據安全風險進行復核評估,確保數據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改進。
總之,數據安全風險評估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面考慮各個方面的風險和控制措施,以確保數據的安全和保護用戶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