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審核工作中,很多人會感到壓力和緊張,不知道應該審什么、怎么審。
其實,審核的基本思路很簡單,就是發現問題和風險。但是,在發現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明確什么是問題。只有對問題有明確的定義和邏輯,我們才能更好地去找出問題。
一、審核的基本邏輯
為了將審核工作通俗化和簡單化,我們需要先理解問題的本質。最基本的問題就是不符合標準或要求。然而,在不同的場景和特定的條件下,問題的定義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在審核工作中,我們需要明確審核準則,即依據什么去審。這個準則需要達成共識,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爭議。
符合標準要求是最基本的前提,但在實際工作中,符合標準并不一定意味著有效。因此,在審核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影響質量和風險的因素,這是判定問題的基本原則。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到,標準不可能覆蓋所有的最佳實踐和特定條件,因此,在審核過程中,我們需要跳出標準的局限性,從邏輯上判斷問題是否存在。
如果發現了可能影響質量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有可能流出,那么這就是一個嚴重不符合項。此外,如果存在問題,但還沒有導致不合格的產生和流出,我們可以客氣地提出觀察意見或風險提示,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避免風險。
下面通過一個具體案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例子:在一家汽車制造公司的零部件供應商審核中,審核人員發現某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機器設備未按照標準要求進行維護保養。
審核的基本思路:發現問題和風險。
問題:機器設備未按照標準要求進行維護保養。
風險:未及時維護保養可能導致設備故障,影響生產質量。
問題的定義:不符合標準要求。
標準要求:機器設備應按照規定的維護保養周期進行維護和保養。
審核準則:根據什么進行審核,需要與相關人員達成共識。
準則:根據公司制定的設備維護保養流程和周期進行審核。
標準的作用:問題的依據,包括對質量的影響和是否存在風險。
標準:公司設備維護保養流程和周期的要求。
影響質量:設備未按照要求維護保養可能導致設備故障,進而影響生產質量。
存在風險:未及時維護保養的設備可能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故障,延誤生產進度。
標準的局限性:不可能涵蓋所有條件,特定的產品、工藝和行業可能需要特別的條件。
特定條件:不同類型的設備和生產工藝可能有不同的維護保養要求。
最基本的審核原則:是否可能導致不合格品的產生和流出。
影響質量:設備故障可能導致生產不合格品。
流出可能性:生產不合格品可能流入下游生產環節,進一步影響整車質量。
風險的判定和標記:有風險的情況需要標記,可以使用觀察、提示風險等方式。
風險判定:設備未按照要求維護保養存在故障風險。
風險標記:在審核報告中標注風險,并提醒供應商及時進行設備維護保養。
通過以上案例,可以清晰地看到審核的基本思路以及問題定義、審核準則、標準作用、標準局限性、審核原則和風險判定的具體應用。
二、從目的和結果識別問題
確實,ISO9001等標準是基本要求,遵循這些標準并不一定保證質量的完全達標。符合性審核只是確保滿足了標準的要求,但有效性并不一定得到保證。這些標準要求是基礎,但在實際操作中,共識是至關重要的前提。在審核開始前,明確依據是至關重要的,這可以是顧客的檢查表,或者是一些行業認可的標準如16949或VDA等。
然而,標準無法面面俱到,尤其是涉及到特定產品、工藝或行業的最佳實踐。標準中無法詳盡列出所有的條件或最佳實踐,因為這是不現實的。在審核過程中,如果發現存在對質量構成風險的情況,即使它并未明確違反標準,但只要從邏輯上看存在問題,那么這就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判定審核問題的基本原則是:是否可能導致不合格的產生和流出。如果某個問題有可能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并且有可能流出,那么這就是一個嚴重的不符合項。此時,我們需要超越標準的局限性去思考問題。
此外,風險的評估也是審核的重要部分。有時,審核員可能會比較客氣地提出某處存在風險,建議進一步觀察或指出風險較大。這些都是基于風險的判斷,而風險的存在與否是判定問題的關鍵。
總的來說,審核的關鍵是明確什么是問題,并知道依據什么去尋找問題。這樣的審核思路能保證審核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并確保質量得到妥善管理。遵循這樣的思路,我們能更加清晰、有條理地進行審核工作。
三、審核工作落地
要將審核工作落地,有幾個實用的方法可以參考。首先,對于熟悉的標準如ISO9001、16949或VD6.3,你可以依照這些標準的要求進行審核。不必非得拿著標準文本,只要記住大致的框架和要求,就能有底氣地找出不符合項,并據此進行商議和記錄。
其次,對于內部審核,你可以利用顧客的檢查表作為顧客要求和特殊要求進行審核。因為顧客每年都會進行審核,你也需要為審核做準備,所以內部審核時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此外,你還可以將知名顧客的檢查表視為最佳實踐,使用它們作為依據進行審核。這樣既能滿足顧客要求,又能借鑒行業最佳實踐。
除了以上方法,還有其他一些途徑可以落地審核工作。例如,建立審核小組,通過團隊合作來共同理解和應用審核準則。這樣可以相互補充,減少個人理解和偏見的風險。另外,培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提供專業的培訓,可以使審核人員更加熟悉標準和要求,提高審核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總之,要將審核工作落地,可以結合熟悉的標準和要求進行審核,利用顧客檢查表作為依據,建立審核小組進行合作,并提供專業培訓來提高審核能力。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執行審核工作,確保質量和風險的有效管理。
關于過程方法,它涉及到一系列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活動。最基本的過程方法包括輸入和輸出,以及評估績效和測量。在審核過程中,我們可以依據輸入和輸出來審查,確保輸入的完整性和正確性。如果公司文件存在漏洞或不明確,我們需要發現并指出這些問題。
在審核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風險,并評估輸入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例如,在設計過程中,如果公司無法解釋為什么選擇特定值,這可能會帶來風險。此外,經驗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我們應該基于經驗數據庫、案例庫和問題庫來評估公司的經驗是否可靠和有效。如果公司只是憑空聲稱自己有經驗,而沒有相關記錄或證明,那么這種經驗可能是不可信的。
為了更全面地評估輸入的有效性,我們可以通過輸出推斷輸入的質量。例如,如果設計變更頻繁或售后問題較多,這可能表明輸入存在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做事要講究依據,明確目的和標準,以確保達到預期效果。
在審核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顧客和相關方的需求和要求。這些需求和要求是廣義上的體系輸入,可能包括明確和隱含的要求。我們需要確保這些要求得到滿足。
同時,了解各個活動或任務之間的相關性也是至關重要的。單點審核可能無法發現問題,但通過對比和聯系各個過程,我們可以更容易地發現問題。例如,在設計變更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圖紙的修改、控制優化、料號版本升級等方面。通過關注這些細點,我們可以更準確地發現潛在問題。
總之,掌握過程方法,關注輸入輸出、風險和相關性,我們能更加有效地進行審核工作。這種方法能幫助我們發現問題,確保質量,并滿足顧客和相關方的需求。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理解和運用這一過程方法,以提高審核工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